中新网7月19日电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首要任务之一,全球变暖带来的各种变化日益突出。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刊文指出,联合国提出一个地球变暖的上限——气温比前工业化时代最多高1.5℃,但科学家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前提是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发生迅速的、影响长远的、前所未见的改变。全球变暖趋势不断,不干预将现灾难性后果
气候变化简单说,就是温室气体效应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全球变暖。这个趋势从19世纪中叶伴随工业化开始,持续不断。
关键问题是,目前的气温升高速度在加快,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的方方面面造成的冲击,日益显著。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显示,地球上现在的气温比工业化开始普及之前,高了将近1℃。按照这个趋势,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3至5℃。
过去22年里,有20年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2015至2018是气温最高的4年。
听上去微乎其微,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将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和沿海低地将被淹没;海水温度和酸度升高;农牧业将面临挑战。
人类活动致温室气体大增,加剧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跟温室效应有关——太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再反射回天空,被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吸收,然后向各处释放。这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中,靠近地面的大气层和地球表面温度会升高。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上会天寒地冻,不适宜生命体生存。
但是,数据显示,人类活动使得排放到大气层的温室气体大增,加剧了温室效应和地球升温幅度。所以气候变化又被称为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都属于温室气体,但在气候变化中起作用最大的是二氧化碳(CO2)。从1959年到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逐年增多。
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此外,开荒伐木也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全球变暖。
报道称,如果要把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降到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大致需要数百年。
极端天气、冰架坍塌……大自然敲响警钟
几十年来,学术界认为在本世纪末之前,应该把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平均值高2℃的程度才算“安全”,才能避免“最坏情况”发生。
目前,公认的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冰层融化加速。地球南北两级的冰盖面积在不断缩小。
卫星图片显示,北极海冰面积跟1979年相比差距令人震惊,尤其是格陵兰冰架不堪气温升高而坍塌,东、西南极冰盖面积在缩小。
英国议会环境事务审计委员会一份报告说,按照目前的气温升高速度,到2050年北冰洋夏季将再无海冰。
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体现在植被和陆地动物的变化中,包括开花、结果时间提前,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改变。
非洲和亚洲95%的城市面临气候风险,扩张最快的城市风险最大。这些风险包括气温显著升高,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增多、加剧。
与每个人切身相关,如何抗衡气候变化?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环境组织也在各自的领域努力。
不过,气候变化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切身相关。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受气候变化影响,同样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气候变化的冲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给出不少有助于抗衡气候变化的生活方式选择:
少吃肉类、乳制品、奶酪、黄油,多吃本地水产和蔬果,减少浪费;
多乘火车、巴士,少乘飞机,能走路、骑自行车抵达就不开车,开电动车;
多开视频会议,减少商务旅行;
少用烘干机,多用晾衣绳;
提高自家住房的绝缘保护,减少热量流失;
购物时有意识选择低碳商品;
另外,改变饮食结构也是最直接的参与方式。
《科学》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同一种食物对环境的冲击,因生产过程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比如牛肉,如果因为建养牛场而伐林开荒,那么这个养牛场的牛肉的碳排放就是自然牧场上的牛的12倍。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