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完善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县级社会化良种猪供精基地,滨海县家畜改良站在建设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推动生猪良种产业发展上有哪些创新举措?本报记者日前深入实地采访,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早在20世纪70年代,滨海县家畜改良站就开始利用各公社食品站研究生猪繁育技术,到80年代后期,改良站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县区良种猪规范集中供精中心(种公猪站),但因资金短缺、精液保存技术落后、运输条件不足、输精队伍不健全等这些全国生猪良种产业面临的共性突出问题,一直未有起色。
2006年,机会来了。滨海县家畜改良站借助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在江苏省畜牧总站指导下,按照县级供精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了3个供精站、13个供精点,在全市率先搭建起较为完善的生猪配种服务网络。
此时,全国各地种公猪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13年仅江苏省就有127家,生猪良种产业迎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滨海县家畜改良站站长顾伟昉说,全站坚持用高标准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改良站成了全省现存的10余家标准化、规模化供精种公猪站中一员。
为实现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水平提高、精液质量稳定等目标,滨海县家畜改良站实施种公猪标准化养殖,建设了占地28亩、最大设计规模450-600头的区域性种公猪场,猪舍均配有顶部隔热层、湿帘、风机、喷淋装置等降温设施,避免夏季温度过高影响精液质量。眼下,滨海县家畜改良站正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环境监测、智能化温度调节、数字化信息反馈等新型养殖模式。
健全种公猪站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滨海县家畜改良站良种供应的另一保障。该站坚持从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引进生产性能测定合格的优质种公猪,对种公猪饲养以及精液采集、检测、保存、运输等方面实行品质安全全程管控。同时,从严规范工作人员日常操作,不断提升技术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及时完善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相关管理制度。
“良种是提高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加快生猪良种推广应用,需要全省各级畜牧部门、核心企业、科技平台等共同努力,尽快破解种公猪繁育推各环节制约因素,实现更多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说。
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减少种公猪饲养数量、防止近亲繁殖和疫病传播,但精液保存时间短一直是制约因素。滨海县家畜改良站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在种公猪饲料中加入中药,能有效延长精液保存时间,还可增强精液的耐高温性。如今,滨海县家畜改良站已成功实现猪精液保存时间长达7-10天,有效保证了跨区域养殖户采购优质精液的使用效果。
在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滨海县家畜改良站除实行猪舍全封闭管理和精液无接触传送外,每隔3天将精液送至专门机构进行疫病检测。基地每头种公猪均配有电子耳标,到达采精室后,工作人员手持终端设备,通过扫描耳标记录数据,每份精液与种公猪一一对应,并可在手机端或电脑端随时查看其健康状况、采精记录等,形成了可追溯的生产流通监管系统。
提升生猪产能需要综合施策,在健康养殖情况下,缩短生长周期是重要内容。顾伟昉说,通常一头猪长到200斤约需170天,使用基地良种精液产出的小猪,158天就可达到200斤、165-170天可达230斤。不仅如此,得益于全站在县域生猪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2020年,全县人工授精母猪受胎率从2013年的85%提升至目前94.7%,平均产仔数从11.7头提高到12.3头。
“良种精液对生猪品种改良及产能提升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认同。”顾伟昉说,引入市场“活水”,激发发展活力,站里与上海一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对方负责定期提供优质测定种公猪以及全国销售网络的搭建,站里则负责县内各乡镇销售共建点经营、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以及生猪养殖培训服务等。
在滨海县坎北供精点门口,记者遇到了来自邻县建湖县的养猪大户王春强。“我家去年就在这儿购买种猪精液,猪仔不仅体型好、长得快,而且基本不用药了,关键精液价格还便宜!”该供精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养殖户到供精点购买精液都有优惠,发往外省的,价格要略高些。仅这个站点平均每天现场就要销售精液200瓶,快递外发500-600瓶。为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滨海县家畜改良站还较早组建起了一支30余人的专业人工授精队伍,为养猪户提供“上门”服务。“输精技能之于养猪就相当于撒种锄地之于种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顾伟昉说,近年来,站里不断改良输精方式、简化输精步骤,滨海县界牌镇官庄村养殖户戴训军说,较以前复杂的输精操作,现在采用一次性输精管,操作便捷且输精成功率几乎达到100%。
如今,滨海县家畜改良站拥有存栏测定种公猪236头,已逐步搭建起产需结合、体制完善、网络健全、配送高效的服务体系,实现了跨县、跨省供精的战略目标,年销售优质常温精液近18万份。
张志锋 李晓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