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网赵贤7月11日综合报道】11日,#曾有机会修缮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故宫#话题已登上中国社交媒体新浪微博的热搜,共有4.8万网民参与。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互联网没有冲淡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北京中新网报道,7月10日,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发表主题演讲。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众多年轻人的报考也为百年故宫注入了新鲜血液。
单霁翔说,四年来,每年报考到故宫来修文物的年轻人迅速增长,今年招了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经过抬高门槛,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能报名。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中国年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不仅没有被冲淡,近些年还有愈来愈浓烈的趋势。
事实上,不只是对故宫,中国年轻人还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剧照。(图/官方微博)
《长安十二时辰》还原盛唐,铠甲都不放过
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在中国视频网站优酷视频"悄咪咪"开播,尽管前期宣传为零,但刚一播出便疯狂吸粉,中国的年轻人们更是在网上为它疯狂打call,该剧爆火的原因除了故事情节跌宕,细节方面也感动了一大波年轻的观众。
主演们的服化道具力求还原盛唐着装风格,同时,剧中将士穿的铠甲更是引起许多铠甲爱好者关注,各大视频软件上都有关于该剧铠甲的精剪cut。
据了解,这套铠甲的制作者正是民间高手,号称“骨灰级铠甲玩家”的温陈华设计制作的,《重庆商报》报道,温陈华作为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初中时,温陈华利用纸片,比着画上的样子,剪下鳞形甲片,然后用绳子一片一片地连起来制成盔甲。随后,温陈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制作了3套秦汉代盔甲,材料也由纸片变成了铁片。
2009年初,温陈华突发奇想,想要还原一套宋朝的盔甲,他查阅了许多古书文献,走访了中国不少寺庙、博物馆,搜集数据,掌握图片。敲敲打打3年才完成,“最难的是鳞形甲片的制作,一套盔甲需要2000多片,为了穿上合身,大部分要有一定的弧度,需要一片一片地敲打成型,很容易损坏。”温陈华说,3年来,他敲打了6000多个甲片,才完成甲片的制作。
衍圣公朝服。(图/《国家宝藏》)
他们让传统服饰活起来
有人钟情铠甲,也有人钟情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今年,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中,山东博物馆带来的中国国宝——明衍圣公朝服更为世人解开传统汉服的服饰密码。
尤其是在讲述今生故事时,国宝守护人“眉燕芳组合”,更是让人知道,还有这么几位年轻人,他们通过中国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一直在向同样年轻的粉丝们科普着汉服知识,
据《重庆科技报》报道,12年前,陈诗宇(扬眉剑舞)、王非(燕王wf)、董进(撷芳主人)相识于明史网站,出于对明代服饰的热爱,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的“眉燕芳组合”是古代服饰爱好者圈中的“顶级男团”,他们不但参与了中国多项大型展览的策展工作,还是第二季《国家宝藏》的服饰顾问。在向观众介绍服饰局部结构的同时,还设计了Q版明代服饰及可爱的唐代服饰,圈粉更多年轻人。
他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国的古代服饰,并且用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去展现,把比较学术、艰涩的服饰研究资料翻译成最通俗、最接地气的形态,把历时几千年的民族服饰继续应用到现在的场合,让传统服饰不再是佶屈聱牙的古文记载,而是活泼生动的图像表情。
(图/新浪微博截图)
爱上传统文化,现在是时尚
在中国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大V”,他们也是网红,但与其他网红不一样,他们不爱精致的西餐,不爱精美的奢侈品或欧美大牌服饰,他们爱的是中国的传统古建筑。
新浪博主@遗产君有着500多万的粉丝,是个名副其实的“大V”加网红,据了解,@遗产君是一位来自湖北的"90后",在新浪微博的认证上,他把自己标为,“知名历史博主、知名历史博主、历史视频自媒体、微博签约自媒体”。翻看他的微博,几乎就是各种古建筑探寻,建筑细节、建筑构造,他都样样精通。在不久前,他还发起了重走林徽因梁思成之路的访古活动,让更多中国的"90后"们参与其中。
除了研究和探寻,还有年轻人更是亲自动手,复原古代消失的东西,北京北青网报道,1992年出生的东北姑娘王一帆,从小痴迷古代女性用的胭脂、眉黛,毕业后从老家来到上海,一头扎进古画、典籍、博物馆中,涉猎范围从先秦到清代,3年复原出32种古代妆品。
她表示,中国古人的胭脂粉黛里含有许多药材,不仅能把人变美,还对健康有益。中国人自己做的妆品也可以这么时尚,大家竟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