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创意
微信号:ichuangyi99
《山海经》,2000多年前诞生的古籍010-30000描绘了这样的世界。
冰雪覆盖的冰上有翅膀的巨兽闭上眼睛,振作精神。
图/《中国百鬼》 孤雪·穷奇
高空密布的云层里,龙形的怪物搅动风浪。
图/《中国百鬼》 风生兽
幽静偏远的空谷中,鱼尾的少女月下低吟。
图/《中国百鬼》 灵鱼·横公
尽管多数是无可考证的神怪传说。
但《山海经》中的奇异景象还是令人向往。
图/神木·白槎
而在中国有这样一位90后画家,不仅将《山海经》中光怪陆离的世界和神奇生物们带到了现实。
还给他们的传说描绘上一层迷人浪漫的色彩。
这位的画家的名字,叫杉泽。
小时候缠着大人讲《山海经》里的神话时,
杉泽满脑子里想的都是:
它们不可能一天都在吃人吧?
不吃人的时候在干什么?它们会开心会难过吗?
图/《观山海》 朱獳
这些在外人看来怪力乱神的东西,对他却很有吸引力。
后来杉泽在大学期间接触了中国国画。
图/精卫
水墨中的黑白晕色,青绿山水中的立体线条,让他不禁回忆起小时候听到的那些神话。
在传承上,日本有百鬼夜行,还一度被国人吹捧。
而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如今能被加工成艺术的神话却寥寥无几。
图/福至·当康
这让杉泽非常痛心,于是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
毕业后的杉泽开始通过自己的画笔,重现中国神话中的精怪们。
图/九尾狐,清代吴任臣(左)绘,杉泽(右)绘
在摸索的过程中,他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演变。
比如最早的门神其实是神荼和郁磊,到了唐朝才逐渐被秦琼和尉迟敬德替代。
但在福建、台湾等地区,仍然能找到这两尊神明的踪迹。
图/神荼和郁磊
而唐朝时的匠人,已经懂得在壁画和雕塑上,采用肌肉解剖学的方式来解构塑像。
图/亢金龙
这些发现,不仅刷新了杉泽对中国神话的认知。
也鼓舞着他进一步探索中国神话艺术。
早期因为对自己的国画功底并不自信。
所以当时的作品,他采用的还是西方惯用的钢笔画法。
图/杉泽画画用到的颜料和工具
然而他很快发现,在表现上,也只有国画画法才能描绘出神怪特有的缥缈。
图/空山
图/惊荷
于是,在反复比较斟酌后,杉泽毅然转向国画复兴中国百鬼的道路。
然而仅仅是视觉上的相似,还是不够的。
为了能更准确地还原《山海经》中的神怪,让作品更有科普性。
并非科班出身的杉泽开始翻阅各种史料。
从《山海经》、《山海经注释》、《搜神记》、到《中国神怪大辞典》等。
为此还找来文学专业的好友梁超,帮他一起整理填补画中的信息。
不到一年,他查阅记录的笔记都已经有厚厚四本。
因为沉迷整理资料和绘画,杉泽整日蓬头垢面,甚至因此还患上了中耳炎,但丝毫未让他减少研究这些鬼怪的沉迷。
图/狌狌,明代蒋应镐、武临父(左)绘,杉泽(右)绘
在杉泽的《中国百鬼》中,对每个神怪的出处,都有着详细的解释。
从长相习性到,到实际用处。
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动物百科全书。
有人提醒杉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好了,没必要这么拼。
但在他看来,中国神话本质上,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那么既然还原历史,如何尽善尽美都不为过。
图/葱聋
图/狐骑·乘黄
日本的神话一直称自己坐拥八百万神明。
而在这点上,中国神话显然是不输于他们的。
但为什么,能被人们记住的却反复只有那几个呢?
在杉泽看来,是因为神话的故事性随着历史被削弱了。
所以,他决定在画中引入更多的故事延展。
杉泽的《山海经》,不仅仅是猎奇,更强调科普和传承。
而中国文化的传承,则更强调人性。
所以,他笔下的神怪,也不再仅仅只是片面的妖物。
相反,它们变得更可爱,甚至和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比如下面这幅《祈归·灵枫》,就讲述了一个等待归人的精灵的故事。
破落古宅中的枫树精,看着手中信物的样子。
似乎都能听到她轻微的叹息。
而这幅《猫将军》,原型是牺牲在泰国的中国戍边将军。
当地人以他在世时养的白猫为原型,为他立像建庙,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
杉泽就是感念于这种情怀,画出了下面这幅神气活现的将军。
姑获鸟在日本是非常有人气的妖怪。
然而她的传说其实也是源于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她的记载。
书中的姑获鸟是个偷人孩子抚养的怪鸟。
但杉泽觉得,这样喜欢孩子的妖怪,大概内心也是温柔的。
于是他笔下的姑获鸟,会让孩子在夜空中安心睡去,也会戒备的提防别人觊觎她的孩子们。
这些被赋予人性,让各种神怪妖物不再是凶声恶煞。
人们在观赏这些画时,也会把自己情绪投射其中。
就像杉泽的外婆在看到《祈归·灵枫》时,会担心画中少女一样。
当然,在他的画中,也能找到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
比如《白娘子传奇》中的白素贞和小青。
《封神榜》中的绝世妖妃苏妲己。
这些神话拼凑而成的,就是中国风土人文的历史。
杉泽会把自己的画,不加水印微博上。
他也会毫不吝惜地分享绘画过程,以及各种国画上的技巧。
也许是这些画作太过细腻瑰丽,让人不敢相信是男孩子能画出来的,有时他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调戏”。
有时他也会跟大家分享他的作画日常,日常皮一下!
在他看来,热爱国家方式有很多,有人兢兢业业,有人创新进取。
而他所做的,就是尽力捡起《山海经》等中国神话中的沧海遗珠。
挽救这些容易被人忽略、遗忘的文化。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渺小的,但星星之火总有燎原之日。
人们也早晚会找回中国文化的归属感。
图/白鹿·夫诸
正如当有人质疑,他的作品《白鹿·夫诸》中屏风,参考了日本的浮世绘时。
他自豪回应,参考的是中国南宋时期的马远的《黄河逆流》。
日本艺术很美,但我更爱我大中国风。
本文图片来源:微博@杉泽
余秋雨说过,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关注到中国文化历史的复兴。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未来可期。
往期回顾
●趣谈丨600万租一年,1.5亿建熊猫馆,外国人有多喜欢大熊猫?●速看丨2019高考作文10大高频话题!●有趣丨有人把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发现了一张元素周期表
今日责编:崔龙
微信编辑:张书铭
关于作者:创意社(ichuangyi99),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陪伴一个有趣的你!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