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在抖音(抖音)上更关心育儿的信息,通过算法推送,刷到了《拜爱数学》的抖音(抖音)博主身上。
这位小朋友,四岁两个月就能解一元二次方程组了,初看到,下意识认为是家长过度培养了,揠苗助长。培培爸爸表示,他没有揠苗助长,这跟孩子的认知水平有关,华裔数学家陶哲轩8岁就会大学数学和物理了。超前数学教育确实对孩子身心不好,但是要与孩子的思维能力相匹配,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引导,能不断地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所以天赋很重要,后天培养更重要。第一、只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教孩子;第二,只教孩子能理解的知识;第三,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看了培培爸爸的多期视频,确实对他的教学模式很感兴趣,不经提出疑问,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培培的程度吗?如何培养小朋友?作为一个家长,在孩子的发育过程的不同时间段,应该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哪些方面?我的孩子适合吗?……一连串的疑问困于心头,虽然培培爸爸也出售课程,但是我关注偏晚,已经不能购买。
不可否认,培培爸爸确实是很出色,毕竟四岁的小朋友能做初中的题目,他在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提高数学认知方面确实有许多独特的方法。
培培爸爸有一期节目是讲数学启蒙,孩子启蒙第一阶段是数数,从1到10;第二阶段是点物体,一个、两个、三个……他强调,这两个阶段必须要等孩子认知水平到了,才能进入后一个阶段,不可操之过急。这点我深有体会,三岁多让自己的孩子数东西,他数不出来。幸好没强制他,只是顺其自然。
但是,因为关心孩子的发育,我也了解过幼儿发育方面的知识,过早的教育孩子,会不会出现“爬楼梯”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大的时候,T总共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我想,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的还好——C在10秒钟内能爬上那特制的五层楼梯的最高层,而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太早了,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3周才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的加速孩子的发展,否则将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不可否认,社会中确实存在天才儿童,也就是超智儿童。也有人提出“人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生来就有差别,教育上的“均匀用力”是最低层次的、浮于表面的伪公平,根据受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素质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人的相应的教育条件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存在大众精英化教育,应该要把超智儿童筛选出来,进行超常教育。如有人认为英才学生具有以下特殊的学术倾向、有创造性或丰富的思想、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综合性的智能领导才能、形象和表演的艺术才能、心里运动能力。
大多数人都不是英才儿童,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要太过着急,成为英才儿童不仅仅是智商方面,例如部分人提出英才教育目标为:培养思考能力、创造性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考验其经验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家长在育儿方面,不应强调一方面,更要观察孩子的发育状况,在合适的时机点合适的技能点,合适的时间段去进行特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