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鱼和蔬菜共生的农场,用鱼粪便喂蔬菜。你可以看到,养分通过芹菜的根茎不断向上输送。”疫情期间,农场主大鱼没有时间呆在家里,通过抖音(抖音)和用户科普农产品种植成为他的日常生活。
而这期间,他的农场销量也很不错。大鱼经营的农场位于成都近郊新津,名为“渔耕田”,是如今在线上拥有近80万粉丝的网红农场。不同于传统的门店销售形式,大鱼从2014年农场建立之初就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鱼菜共生”的理念宣传和蔬菜销售。
“疫情期间,我们的农产品销售未降反升,而且还增加了很多新用户。”大鱼解释说,线下很多菜市场都关门了,大家买菜转到了线上,而且也愈加关注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这些都让他的农场受到了格外关注。
“如果没有商业价值,真的很难持续做下去。”大鱼坦言,传统的线上营销方式无法带来更多用户,线下的扩张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寻找更多流量并形成有效的商业转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彼时,抖音平台正在迅速崛起。“我身边的人都在刷抖音,这不就是个流量场吗!”大鱼表示,起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了抖音号,定期更新视频。大概运营了三个多月,一条介绍“鱼菜共生”理念的短视频开始走红网络,渔耕田的粉丝一夜之间从3000增长到了3万。
这让大鱼坚定了自己对抖音的判断,从那之后,他把主要的经营阵地搬到了抖音的企业号,从一个小透明到如今近80万粉丝的抖音达人,大鱼也发展出了一套线上农业的新生态。
从粉丝积累到线下导流变现 经历近一年沉淀
从粉丝积累到线下导流变现,大鱼经历了近一年的沉淀。和许多商家一样,大鱼也一度想要打造爆款。但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大鱼发现,爆款的打造很难复制。
“与其一门心思制造爆款、研究抖音是如何推荐的,还不如认真地做鱼菜共生的内容。如果我去唱歌跳舞,即使粉丝能够快速增长,后期也很难得到转化。”在大鱼看来,做内容一方面要自己琢磨、学习,另一方面要将粉丝作为抓手,通过巨量引擎企业号后台的用户画像制作粉丝需要的内容,才能够保证自己粉丝的粘性和转化。
大鱼坦言,当他看到比较火的农业短视频时,他都会保存下来,专门找时间分析。是开场白比较好,还是内容比较新颖……在大鱼看来,凡事只要用心了,大多都能成。
企业号提供的用户画像也给大鱼提供了不少帮助,“当我通过企业号后台看到用户画像时我是很吃惊的,不同于传统电商用户平台中的宝妈群体,在抖音上,关注我的粉丝大多是中年男性。”
大鱼认为这或许是自己的人设符合男性人到中年时的田园梦。而针对这一群体,大鱼的内容设置也都简单明了、不绕弯子,这也正符合大多数“直男”的习惯。
正是对于内容和粉丝的稳扎稳打与悉心维护,大鱼的粉丝粘性很高,“这对于后期的商业转化是很有帮助的。”据大鱼介绍,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在为大鱼带来足够多销量的同时,也赋予了渔耕田农场更多的可能性。
积极开拓与农场相关产业链 重塑农业新生态
新鲜的农产品,货架期短,必须在当天送出,才能够保证新鲜度,而且远距离运输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大鱼一直坚持只配售成都本地的用户,“不把豆腐盘成肉价钱”是他做生意的原则。但随着流量的上升,大鱼的粉丝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消化、转化他们呢?
大鱼想到了农业衍生品。把草莓制成草莓酱,苦瓜酿成苦瓜酒……这些衍生品不仅延长了货架期,也能够不受地域限制,让粉丝尝到自家的产品。
除了产品侧的创新,他也在积极开拓与农场相关的其它产业链,其中鱼菜共生培训以及中小学的农业科普、亲子家庭的体验观光,也是每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鱼菜共生’并不同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它是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而且我们也拥有当地教育局和科协授予的科普示范基地牌照,很多中小学通过我们在企业号上发布的讯息,组织学生来学农,家长在周末的时候也会带小朋友来长长见识,品尝一下农场中的鱼火锅。”大鱼介绍道。
流量多了,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来越强了。“农场+餐饮+培训”的新农业生态让大鱼的农场生意越做越丰富,不仅为粉丝提供了良好的体验,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在抖音平台真实获利的新农业网红,大鱼也很愿意将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分享给同行们。
流量共享 助力本地农业经济新发展
“大鱼,观察了这么久,这个‘鱼菜共生’的理念真的好,我也想在家乡做一个。”大鱼经常在视频互动中看到这样的回复,他很欣慰。大鱼说,从起初大家的不信任、不理解,到如今大家主动“取经”,这代表着越来越多人对于“鱼菜共生”的认可,也意味着新农业有着更多的希望。
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大鱼也尝试共享自己的流量。疫情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流量为当地其他的农业企业带货,帮助他们的资金快速回笼。
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帮助所有人,但是借助平台资源、共享流量对于助力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可行的。在2020年引擎大会上,“渔耕田”还获得了首届引擎奖“年度成长大奖”。就像大鱼所说,“农业经济的发展靠我一个人显然是不够的,有钱大家一起赚才是好的发展,类似巨量引擎这样全新的营销平台对于农业来说是新的机会,现在入局还不晚。”
成都日报记者 吴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