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刚播出的时候,陆六出来接受采访。记者问她大家都在谈论房子。十年前的《蜗居》非常尖刻。这款《安家》会变得柔和很多吗?陆六回答。“在后面广播的话,会发现冲突很多。
所以要等播完才能判断,它到底是尖刻还是柔和。”这是六六谦虚了。不用等播完,播到现在的40集,基本可以这么打总结:这家安家天下静宜门店,经手了多少次交易,就等同于撕了多少场逼,在他们这儿买房卖房的,小则吵架,大到打架斗殴,必须要走完这么一个过场才能算完。
连最开始,咔咔几下买完房的包子铺老两口,平静了没几集,后来,不也惨被儿子媳妇给轰出去了么。房店长自个儿都遭殃,挨过正房一巴掌,现在,又被女客户抓头发,头都抓秃了。真心建议房店长,出点血,请鲁大师帮忙看看这家店的风水。
所以你看吧,十年了,六六还是那个六六,可能会更尖刻,但绝无可能甘于柔和。这么说起来,倒挺有几分好奇,由她深入武汉一线,“幸亏”她来了,“再不来素材都没了”的那部,被定位叫做“时代报告剧”的《在一起》。
凭这个定位和剧名,大体能明白它的画风,要可歌可泣,要气势恢宏,要悲壮中饱含人间真情,要眼泪里闪烁世间大爱。就很主旋律那种。可主旋律影视作品不表示难看,也出过很多佳作的。它重点取决于编剧和导演的水平。
水平足够高明的,完全做得到,在煽情和真情之间调配得当,不一定非得是情绪高涨地一直飙高音。最后出来的效果,既能宣传到位,还能令观众狠狠感动一把。具体可参考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说,主旋律影视剧很考手艺。
先撇开不论六六是否具备这门手艺。六六在公号里官宣这件事情,行文逻辑,看起来就不是很妙。她这么写,“我当场拒绝。原因是,我不喜欢吃人血馒头,也不喜欢歌功颂德……要我去邀功唱赞,我做不到。”编剧自己似乎已经咬定,《在一起》是要我去搞煽情的。
就算是煽情吧,这路数,也确实不属于六六的路数。六六有两大title,一个,听着特别高大上,“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第三代女作家代表”。这是2016年,她录《金星秀》,金星当着她的面儿念过的。
另一个要名副其实得多,叫“社会情绪代言人”。这必须得认。从2007年的处女作《双面胶》开始,到《蜗居》《心术》《宝贝》,再到去年的《少年派》,现在是《安家》,13年了,老百姓们哪里觉得不满意不痛快了,哪里磕着碰着伤着了,全被这位代言人看在眼里写进剧本里。
编剧六六活脱脱像是观众肚子里的一条蛔虫。
当蛔虫容易吗,太不容易了。那绝不是每天刷刷社会新闻,泡泡论坛热点,东拼西凑一下,虚实结合一下,就敢端上桌请全国观众品鉴的。“社会情绪代言人”,精髓在“情绪”。好比做菜,都是做回锅肉,放盐和不放盐,多油和少油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那把盐和那勾油便是六六最为擅长的情绪。是,吃高盐高油的东西对身体不好,可也架不住,它那红辣辣油满满的样子,无论从视觉还是味道上来讲,就是能够更直接更醒目地勾引到你,刺激到你。总忍不住要夹一筷子尝尝是不?
所以,还是要点头大赞一句,由六六独家秘制的这种“情绪”,揉巴揉巴丢进电视剧里,好像是要比别家,也是写婆媳不和、丈夫出轨、中年失业、养儿养女什么的,对得准观众的胃口,掐得中观众的穴位。
你们在抱怨房价贵得吓死人,《蜗居》来了。你们觉得医患关系愈演愈烈,《心术》来了。你们宣扬女人要自强自立撑起大半边天,《女不强大天不容》来了。你们人到中年,跟家里青春期的孩子老是不对付,《少年派》又来了。
但绝还是《安家》绝。它套用了一个房产中介的壳,吸过往之精华,收曾经之灵气,把所有玩过的,玩到飞起的那些六六元素,做了一次回顾和集锦。不对,准确讲,是做了合集后的升华。
于是,前脚,媳妇刚把婆婆赶出家门,后脚,小三就来搜刮老男人的钱,紧接着,大奶登场,一哭二闹三上吊,收拾了小三,挽回了家庭。一出接一出,眼花缭乱,招招直奔主题。先甭管有没有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反正,一顿嗷嗷叫就弥漫出那股,六六式情绪了。
六六对自己的作品,认知是很正确的。她老早就打预防针了,《安家》不是一部行业剧,它是生活剧。
我想给六六出一招。她这么热衷现实题材,喜欢围着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打转,又特别擅长把热点渲染得巨沸,巨爆,巨炸裂,还刚好跟明星们打过交道,下一部,其实可以考虑写,“我与娱乐圈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很六六剧。狗血,撕逼,出轨,奇形怪状的明星、粉丝、经纪人、从业人员等等,全都应该很对六六的胃口。她自个儿去上节目也很爱随口爆料。
说过李念“太不厚道”,一被她的剧捧红就去结婚生娃。隐晦透露文章没戏拍,是因为“不善良不敬业”。痛骂于正抄袭,“又贪钱又不要脸。”最有意思是评价吴秀波,“把我《心术》的结尾改了,我恨他一辈子。”
这不就巧了嘛,《安家》新播的这几集里,冒出个徐姑姑的老同学,设定为“爆红的师奶杀手”,大明星,很大牌的,坐保姆车里,趾高气昂地安排编剧要按他的要求改剧本。简直惟妙惟肖极了。
总之就是,不要觉得六六专攻扯皮置气是个轻松活儿。一屋子男女老少,为芝麻点小事,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互相指着鼻子对骂,窒息是窒息,可她真就能把这套市井俗气的玩意儿,做成一棵常青树。她就是能一笔切中观众的猎奇心理。
谁没有好奇心呢,走大街上,路过几个骂街的,总要忍不住看看发生了什么。任何闹剧,靠声音大就能一下子获取关注。但本事还是要看,你炮制出来的这场闹剧,最终,可以吸引到多少围观群众,可以引起什么样的轰动效果。
普通闹剧,听一耳朵,哦知道了,没劲,就散场了。顶级大型闹剧,不光辐射面广,一大典型特征是,它的共情性很高,它引发的情绪效应很能人传人。就是说,谁看了都能跟它互动起来,都能张着嘴不拉不拉几句。
当然,闹剧之所以是闹剧,因为它够奇葩,够极致,够不符合人之常情。一般正常人都干不出来这事儿。所以,它所能挑动起来的情绪,多半都是负面又无营养的。这也是追六六剧,贯穿始终的一种心理体验。
她厉害到,那些台词一蹦出来,画面一拍出来,都不需要搭配BGM,观众立刻就能被一股神秘力量抓进那个情境里,身不由已地参与其中,莫名其妙地,就会陪着一帮大爷大妈正房小三父母孩子,各种愤怒啊,心疼啊,气得吐血啊,恨不得冲进电视里揍人啊。
六六剧特别具有热搜的特点。不一定逻辑严密,合情合理,可它靠着直白,通俗易懂,与你我他的生活经历或多或少都能沾些关系,所以显得话题性强,传播面广,呈现出来的画面感,一顿添油加醋之后,极具360度立体环绕的视听音效。它不爆谁爆。
想到了另一位写作大师咪蒙。她留下了很多令我们这些小编,望尘莫及的,全网沸腾的,篇篇十万加的文章。咪蒙十万加和六六热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核心都在那两个字,“情绪”。首先标题就必须震撼你全家。
比如《致贱人》《我曾经想过让父母去死》《因为胖,我想捅死我自己》,短短几个字,因为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而迸发的激烈的情绪,一下子就能令你滑动屏幕的手指停下,戳进去。
正文部分,开始滚动式播放一连串小故事。故事要做成来源于生活的样子,但又一定比生活提亮、锐化、加深好几十倍。这套PS程序叫什么,还是情绪。波澜壮阔的情绪渲染进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整篇文章,甚至每一个标点,似乎都在戳我心窝子。
砰!燃了,怒了,心碎成渣了。就跟看《安家》一样。但能怎么说呢,在打痛点挖情绪方面,两位大师天赋异禀。你未必赞同她们煽动的打造的情绪,但无奈,就是会中招,被情绪牵着走,还把自己气个半死。半死了还要接着看下一集。
但是吧,《在一起》肯定是不能任由六六那支笔,再把观众给气死的。像开头说的,《在一起》要搞煽情,此情,非六六那种情。不知道她会怎么写。现在,已经有豆瓣网友给六六想好了一个故事大纲。
女主医生,男主凤凰男,家里有个女儿。正值过年,婆婆从农村坐火车,到武汉儿子家过年。期间发生了,媳妇责怪婆婆不戴口罩,婆婆连夜排队买双黄连,媳妇意外怀上二胎,儿子因疫情失业,婆婆把从医院值班回家的媳妇锁在门外等状况。
挺有内味儿的。要不,六六就此参考参考,最后加个大团圆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