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欢乐颂》火了以后,资本发现这部女性群像剧的前景非常好。
都市剧,剧情还好写。可以有职场吧?爱情也很恰当吧?原生家庭更是主人公出现性格短板,最合理且有说服力的支撑。只要故事好看,演员不拖胯,这戏就不缺收视率。
这两天上了部演员阵仗特吓人的戏,叫《北辙南辕》。
说的是5个家庭背景不尽相同的女孩子,在一起创业的事儿。
演员的戏没什么明显的问题,无比顺滑。可这才播了1/3,网友已经炸锅了,都说这戏说是女性独立创业,但人均富婆,也太悬浮。
5个女生,一个一个说。
一号选手戴小雨,是个性子比较懒散的海归,研究生毕业之后在挪威呆了5年,情场失意回京。
二号选手,鲍雪,是小雨的表妹,小雪管刘晓庆叫姥姥,小雨管人叫奶奶。论亲,还是鲍雪跟奶奶亲,主要是因为鲍雪他妈孝顺靠谱。
鲍雪一个中戏毕业的小演员,在表演事业上挺上进,小演员嘛你们知道戏就是有一搭没一搭。性格挺好,成天乐呵呵的。虽说没钱,但租了个四合院的房子,有辆代步小破车开。
这部戏里最像工具人的角色,三号选手——尤珊珊。
姐们儿性格大剌剌,行侠仗义,主要功能是财力顶梁柱。自己开投资公司,炒股,反正不晓得咋赚的,就是巨有钱。
自家的视野,是这样的,奢华酒店套房也不过如此。大学肄业结婚生小孩,最后受不了妈宝男才离婚的。孩子现在12岁了,归爹,自己潇潇洒洒开始奋发图强。
四号选手——司梦,全职太太,老公是开会计事务所的。俩孩子,儿子小学2年级,女儿幼儿园。除了给家里当老妈子之外,自己写网文,是会被影视公司买版权的水平。
五号选手冯希,是相对比较穷的女生,外地人。
高职毕业就上班了,男朋友在北京读博,就跟着过来,平时就在家呆着。房子还是她亲戚的,不用为房租苦恼。
她跟尤珊珊是闺蜜,而能成为闺蜜唯一的线索就是老乡,都是湖北荆州人,而已。
以我比较浅薄的见识认为,阶级圈层是有壁的。特富的人,周围的人差不到哪里去。没钱的朋友,基本也就是小学同学、邻居之类,长大还能混在一起,都得看小时候关系怎么样。
那么这个角色我就不明白了,像尤总这么有钱的主,跟一个没什么工作经验又没钱的冯希是多年的闺蜜,这就离谱。
靠自己打拼的有钱人都这么闲吗??难道是对尤珊珊有过救命之恩??看着也不像啊。
尤珊珊对冯希好,我的确是搞不懂。
但冯希信任尤珊珊是建立在,尤珊珊帮她赚钱了的基础上。
这么些年的闺蜜,对尤珊珊本人财富的了解,就是可以那种轻松买下一个马场的水平。
到这里,观众就按捺不住了,觉得唉,你们人均富婆,个个生活优渥,还出来演独立女性创业呐,不接地气啊。
我反倒是觉得,人本来就是形形色色,各种背景的都有,还非得拍苦哈哈的?人家有后路的,就不活了?按着人家脖子要看张大民那种住陋室的,就不大讲理了。
但,这戏确实让人看着挺别扭,似乎大家找错了重点。这戏的致命伤,是剧情本身无法让人共情。
前阵子大家看了《觉醒年代》对吧,陈独秀李大钊那样的大革命家,人家对信仰的执念,跟为国想未来出路的思虑,跟我们是同阶层吗?肯定不是的呀。
况且那是有着“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羁绊的年代啊,年轻人为什么还觉得它好???
是因为人家编剧把当时的国情、际遇,我们国家曾经不被国际善待的事情掰开揉碎讲明白了,每个节点这些革命家的行为处事有血有肉,才有了观众的触动。
所以《北辙南辕》聚焦的人群不是问题,往根里琢磨,是编剧对人物故事发展的处理太简单粗暴。
剧里有两个无法回避的大bug。
第一,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钱上。
一切无法解决的事情,都用钱摆平。
想到这里,我就开始迷茫了,这剧,是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配看的吗?
这群创业的美女,都没有衣食住行上的烦恼,不用为了生计奔忙。
小雨小雪的奶奶/姥姥刘晓庆是老北京,拆迁户,买了栋大别野,景致特好。我不知道北京豪宅具体多少钱啊,但这带大入户花园的独栋别墅,感觉没有一个亿下不来
(说错请纠正哈)。
俩小姑娘实在不行了,可以投奔刘晓庆,人家有后路。
尤珊珊有钱,这就不细究了。但这个人的行事,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我喜欢你这人,这钱我出了。
对朋友那叫一个慷慨无私,只见过两面的全职太太,就因为捡到她钱包给她送回来了。她二话不说,送了司梦一个超级贵牌的最新款洗衣机。
还忽悠人家:最好的修理,就是换一新的。
还说什么,手边常用的东西,必须买好的,别不舍得花钱。
人家中产太太说了,我们家这也挺贵的。你们猜姐们儿怎么说?
“那就是还不够贵”。你都不如说,这年头时间可比钱珍贵得多,来得有说服力。
冯希受不了尤珊珊对男朋友的刻薄评价,要绝交。尤珊珊就让冯希买单,抓人家软肋施加压力。这当然有朋友情谊的一面,但粗暴的解决友情矛盾,就是花钱买交情,是不是这个理?
尤珊珊的入行领路人老赵,因为欠款还不上,自杀了。
老赵家也是独栋,卧室外面有花园。你说人家老赵不知道卖豪宅还债吗?当然知道啊,可人家有老婆孩子,老赵为了保住房子甚至可以跟老婆提离婚,为什么呀?因为老婆日子还得过呀,这是对家人的责任感。
在这之前,老赵跟人借钱,都是2000万这种数。
他也欠尤珊珊钱,尤总一个叹气就“算了呗”。连共同认识的生意上的朋友都在劝她,可不是个小数啊。
老赵的老婆觉得对不起尤珊珊,想要把豪宅跟商铺都卖了,还债主钱。
尤珊珊非但没讨债,还反过来安慰人家娘俩,往后余生有任何困难她都给包圆。
瞧这拿捏的,几百万这种小钱,我分分钟给你包圆。遇到巨大的财务危机了,我开始跟你谈情义。
尤珊珊这种大奇葩,认定你是朋友,就疯狂对你好。这熟悉的配方,不就是进化版顾里,不对,这不是活佛是什么???
尤总的做派,总能让我想起一道小时候的数学题。
一个池子,只开进水口,6小时能注满水,只开放水口,8个小时能放完。问同时开俩口几小时能注满水。
为啥这5个女孩会合伙开店呢?
就是因为尤珊珊看着冯希反正也是打工,不如开店自己干,捎带手拉了几个见过没几面的女生朋友来合伙。
她攒这局多卖力哈,小雪一个小演员根本没存款,姐们儿愣是说借她钱让她入股。
为什么这么上赶着呢?因为见小雪第一面,尤珊珊就特喜欢她。
现实生活中,有个认识不几天的人,疯狂给你塞钱,就问你慌不慌?!你就不琢磨人家图你点啥???
小雨、小雪、冯希三个人入股,总共出了90万,剩下店铺租金、装修、运营,尤珊珊全出。对尤总来说,开饭店,就是图个吃饭方便。敢情创业就为了给这几个朋友贴钱过幸福小日子呢。
看到这,谁不想问一声:珊珊啊,你还缺朋友吗?
第二个bug,女孩们出厂伴侣的龌龊值也太高了。
是,女孩子们都是独立人格,要搞钱搞事业。但也不用把人的伴侣写得那么不堪吧?几乎都是因为感情、家庭不顺,逼到死胡同了,忽然就独立意识觉醒了。
在这部戏里,人的善恶特别分明,没有模糊地带的,跟动画片一样。坏男人坏特外彻底,小三儿更是让人恨得牙痒的工具人。
尤珊珊自己的感情经历坎坷。大学肄业,就是因为生孩子结婚。结果男方是个彻头彻尾的妈宝,不得已才自己干事业。
小雨跟王阳演的澎湃原本是一对儿。
临着快结婚,女的发现自己处了3年的男朋友还没签离婚协议(男的跟她说已经离了),于是愤然回京。回国的时候,手里攥着澎湃给的5万欧元“补偿”。澎湃是一个欺骗感情的大渣渣。
冯希的男朋友,读博,社会经验无,脑瓜子里尽想着自己,全然不顾等他10年的女朋友。典型的自私鬼。
为数不多的管教,大概就是甄别女票身边的朋友,他对尤珊珊就存在着巨大偏见。女孩想结婚,男的根本没想过。
安排出国,就是刻意制造一个大矛盾出来,总体感觉就是为了让女孩独立而独立。
最后怎么着,十年感情付之一炬。自私男开始“耽误论”演讲了,跟“鞋合脚”如出一辙。
为了凸显girls help girls这个主线,在博士男出国前,尤珊珊就已经摆明了冯希这是“赔本买卖”。观众才“悟到”:喔~果然是这么回事?还是闺蜜靠谱。
可你们仔细想,这对本来就有问题。哪怕不出国,男的不自私,估计也得黄。
女方死活坚持着婚前不同居的原则,思维比较禁锢,不懂得变通。认知方面的差距,两个人越拉越大。
这对原本是初中同学,女方高职毕业开始接触社会了,但也没什么技能特长。男的一直在读书泡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就想着扬眉吐气。这俩要是结了婚,聊啥呀?过得下去么?本身这俩的精神状态跟人生轨迹,就决定了他们大概率会分道扬镳的。
全职太太司梦就更别提了。
操持一家,带俩小的生活起居,又要辅导功课,还得伺候应酬回来醉酒的老公。按他们家的财力,找个保姆绰绰有余吧?人老公“华子”接受不了,说是多一个人不自在。
司梦小说卖了20万,“华子”一点不跟她商量,轻巧地给安排这钱还房贷去了。看到这里,就窝火,凭什么我辛苦赚来的钱你就给编排了呀???搞得好像是我这劳心劳力好不容易赚着钱,还只能用来给你的人生减负。怎么这么会算计呢?
后期,“华子”公司的心机女实习生应该也闹了不少事儿,又是报复华子,又是闹怀孕的,雪上加霜。让司梦对自己全力以赴维持的家庭感到戳心。
这些男的都是什么人啊!这些个“原配”都是那种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使劲骂的。能上个正常的吗??当代女性择偶时候的点儿咋就这么背啊???
就是在这种出场伴侣【不是滥仔就是渣男】的设定下,尤珊珊才能毫不顾忌他人情感地劝退渣男。
而且怎么独立女性就不能有点自己的毛病了,几乎全员开挂。为了讨好女性观众,编剧老师一个劲儿把主人公往美强惨里写,每个人都能单开一个大女主戏了。
小雨,毕业不上班,回国虽然也没什么职场经历吧,但是人精,特别会看人脸色。酒桌上,谈生意,百发百中。她的问题是懒,但什么都没耽误。
小雪,积极乐观,心里有别人,懂得照顾人。有梦想肯吃苦,赚自己能力能匹配的钱。
司梦,全职太太重塑自我。厨艺了得,文笔突出。道德上没有一丝瑕疵。
冯希,一个被抛弃的勤劳女子。拎不清归拎不清,但干起活儿来挺踏实。
难不成,一个家庭不错,感情也顺当的女生,就不能人格独立,搞事业了?非得靠境遇碾着跑啊。
总体来说,还是编剧想要捞的人物角色可太多咯,“篇幅限制”下,大多人物又只浮于表面,没有到有血有肉的标准,没法让人有共情的冲动。
举个例子,同样是群戏,也是青年人搞事业的故事来做个对标。
十几年前,有部都市剧大火,名字叫《奋斗》。那部戏讲的是6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努力搞事业的阶段。
年轻人的愤世嫉俗,有。迷茫,有。感情陷入混沌,有。
里面三个姑娘,有俩还是情敌关系。
这些个主人公多少有点人性缺憾。
陆涛年轻气盛,仗着自己有点才华自负得不行,劈腿夏琳;夏琳勾搭米莱男朋友,光这一点就被骂成筛子;米莱看着大咧咧,还要跟情敌做朋友,撺掇着让夏琳跟陆涛分手,恋爱脑;向南整个一不靠谱,靠关系满嘴跑火车,结婚当儿戏;杨晓芸虚荣小市民,嘴硬心软;华子看着最老实务实,但偶尔得跟家里人伸手要钱。
光听就挺复杂的了,所以这戏把人物铺实就是编剧的本事。
但《北辙》整个把人物拉得太复杂了,它拢共只有30集。
5个姑娘,各有自己的生活圈,光是说她们的背景就花去好几集。说是创业一起开店,第7集了还没开张呢,厨子都没张罗好呢。
很多原本要观众慢慢体悟的人性问题,尤珊珊直接揭开谜底,没有细细探索的过程。这就变成了,本来咱们一起玩狼人杀,dm上来就告诉你谁是狼。还有什么劲啊???
这才是没法让人共情的重点。
当然,社会发展快是现实,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也更多了。可我的体感真不大好,有一种把所有的问题都堆砌到一起,一下全部丢给我。我是窒息的。当我知道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会越发难受。
当然这戏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画面,人家是电影质感,高级。电视剧画面,拍到这种水平,确实还有什么可挑的。
另外该上的人都上了,是真下本儿,大腕们也是真给大导面子。反正现今的社会问题,该有的全能找到踪迹。
影视行业的事儿,有。知名男演员被流量新人压番。经纪人跟赞助品牌之间的掰扯。
包括有些成名的演员,到了片场紧赶时间,词儿也不背。愣是一条就被导演猛夸。
老年人失去伴侣之后情感的释放,有。但还给你一个活得特明白的标准答案。好当然是挺好,可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回头想想,同样是丧偶的老人,为什么我们觉得苏大强虽然作,但可爱。
因为他是个人啊,有私心,有愚昧,也有他的纯真浪漫,苏大强无论是蛮不讲理,还是作天作地,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老伴在世的时候,活得太压抑了,好不容易一个人了,想要做自己。这把年纪就想躺平了靠儿女,也无可厚非。
往往人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心里都有一个标准无误的流程,我觉得《北辙》就是在科普这一套“方法”。在这戏里尤珊珊到目前为止,想的事儿,对人的判断,对生意的掂量都是对的。那么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几乎等同于钱能搞定一切
。
可即便是读万卷书,也未必能把日子过明白吧?
剧里是万事不愁,扛伤害、盘输出全靠工具人尤珊珊。我们老百姓,又有谁来帮忙呢?
《北辙》目的明确地想讨好女性,可夸又是隔靴搔痒,没落到实处,这戏编得好像是这世上女人的出路,就是独立自强,就得好好干出点事业来,不然就会被渣男/自私男/逍遥鬼浪费青春,男人靠不住,他们就是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想想都觉得,生而为人咋这么苦。
这剧编的,多硌得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