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飞书实践故事分享社区”用户投稿,原文是飞书帮助中心:十年来追求效率工具。
产业:音乐在线教育企业规模:50人投稿人:罗小兰
开始“真香”的飞行书旅行
大家好,我是音乐人网/曲库创始人。有10人左右的正式离线团队。管理在线50人左右的组织。是音乐领域的网络教育和音乐版权运营。
我对组织效率提升优化有自驱的兴趣,同时也是一名对个人效率、自我成长很是关注的人。对于效率工具的研究,应该追溯到 10 年前,从有道云笔记到印象笔记、WPS、幕布、石墨文档、钉钉、滴答清单、ProcessOn、金数据表单……都有过研究对比。期间也经历过了几次数据迁移,我的团队都对我对于工具的追求有条件反射性的抵触了。
然而最近的一次迁移,也就是飞书,大家用过以后都说纷纷表示“真香”。
入坑功能,飞书视频会议
最初让大家圈粉改观的是飞书视频会议。用视频会议搭配飞书云文档,大家可以一边开会一边记录。不管是画面、音质都体验绝佳。
记得飞书在发布会上提到过,飞书对移动端的体验会更有追求。有几次我在外面出差,在车上用移动设备跟大家开会,丝毫不影响会议体验。这让我距离“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追求更近了一步。
诸多歌曲,在视频会议中诞生
我们经常需要跟音乐创作者远程讨论一些东西。飞书视频会议里可以一边放歌一边讨论,让我们和创作者可以远程头脑风暴,共创佳作。
大家可以听听抖音上的《大风吹》、《宇宙级浪漫》、《引力陷阱》、《春风醉》这些歌曲就是我们团队用飞书共创出来的。
当然,远程会议功能在以前的 QQ 视频上也可以实现,然而那时候我们就需要同时打开 QQ 视频、微信、石墨文档才能记录内容,会议中重要的信息沉淀也是支离破碎的,这会影响会议之后的落地效果。飞书让一体化工具的好处真正体现出来。而第一次让我们同事“哇”出声来的,就是飞书妙记。飞书妙记可以把会议声音、共享的画面、会议中大家发的表情和文字消息都记录下来。难免有人不能参加会议,妙记用在会后复盘上,真的是超级方便。
建一个“云脑”移动知识库
早在用石墨的阶段,我就开始尝试用表格去自建自己的知识库,把思考过的文档、看过的读书笔记、处理过的流程清单、见过的人,都放在这个知识库里,相当于我的个人“云脑”。
然而让我不爽的点在于,这个知识库只能在电脑上有很好的使用体验。正如我刚刚说的,我大多数的时间其实是在外面出差、移动中的。体验过飞书移动端,基本就回不去其他软件了。曾经的印象笔记也可以做笔记内的嵌入,然而遗憾的是没办法做到对外分享链接。
关于个人知识库这点我有一个心得体会——信息的录入是为了下一次的使用,如果没有特别好的调取和分享预设,那不如不要摄入过多,因为终究会形成数据孤岛。
知行合一的会议记录
这部分想讲的是飞书文档+视频会议的妙用。有一次我去听一个三天两夜的课,信息量巨大。以往的做法都是纸笔做笔记,回去后再消化、思考、无纸化录入——但你知道,一旦你离开了会场,其实你很难有时间再去查看,这是很奢侈的期许,最好的方案就是当下思考,当下做出行动决策。
但信息量很大,难免会遗漏,怎么办?说好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呢?那一天,我带着我的小米笔记本,坐在离讲台最近的位置听课,打开飞书视频会议并录屏(录屏时自带妙记),再打开飞书文档,通过插入思维导图、分标题录入来思考决策。3 天下来,会议上的每一句话都能转为文字,重要的结论、图片、思维导图……全部记下。
回到公司后直接看结论做事,近期的经营改善很多都得益于那次课程。课堂上涉及到有一些需要策划、测算的练习,当别人用纸和笔、手机计算器在思考的时候,我已经同时用飞书表格做着策划方案了。
打破不在场低效会议局限
回归到标题,说实话,一开始对于飞书的“一体化”工具策略,还是比较不以为然的。因为这种事情之前其他软件也是这么做,感觉就是一个冗长的“要你命 3000”,仿佛是一个不理解组织如何高效运作的产品团队做出来的产品。之前用心看了一遍飞书的发布会,里头有提到说飞书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信息的流转,同时我们都知道字节跳动非常注重组织效率升级的,飞书本来就是字节自用的工具,而实际使用下来感觉,嗯,真香。
前两天利用下班时间瞄了一眼飞书 4.0 的功能升级,感觉有太多新的功能没时间去探索,创业团队大家都很忙,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去研究琢磨效率工具。我的几个团队中,其实也就只有我抽空在研究,其他人呢?忙着做业务呢;在此,强烈呼吁同在广州及周边的伙伴,可以一起认识一下,交流一下心得,共同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我是大然,一个对组织效率自驱探索且热爱分享的音乐创业者,期待与你相识于飞书。
探索更多飞书用户故事,尽在飞书帮助中心 - 飞书使用技巧及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