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络新闻(记者郭俊华刘洋/文智川/道)豫南民歌、舞蹈、乐器演奏。每天晚上7点,在信阳县田浦人民文化合作社里,总是格外热闹,掌声、笑声、笑声、歌声、舞蹈、跳舞、跳舞、跳舞、跳舞、跳舞。
今年以来,新县以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为抓手,将群众文化活动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一批乡村文化合作社正在丰盈乡村群众的“文化粮仓”。
村里有了文化合作社 舞蹈、乐器演奏等文化表演活动样样有
“这是我们参加群星闪耀中原广场舞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奖牌,在刚过去的新县2021年农民丰收节文化合作社大赛,我们获得了一等奖......”9月24日,新县田铺人民文化合作社社长韩光朝略带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新县田铺乡文化站站长马兰告诉记者,田铺人民文化合作社于2021年4月30日被正式授牌,为村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社员一共有38人。“我们通过使用政府的奖补资金,为人民文化合作社筹备有音响设备、舞蹈服装等等,便于村民开展文化活动。”马兰说。
合作社成立以来,除了收获不少荣誉,在韩光朝看来,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发生了非常多可喜的变化。“之前,农村的老百姓闲时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有了咱们这个文化合作社,这些陋习都改掉了,大家都积极参加合作社的文化表演,村民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韩光朝说。
韩光朝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七点,合作社的社员会来到排练场排练,有唱歌的、拉二胡的、吹唢呐的等等,还专门有领舞来教大家跳舞,每次排练最少是两个小时,“我们平时一个月还下一两次乡,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壮大队伍,将更多村庄喜欢文艺的村民吸纳进来”。
韩光英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今年57岁。她说,刚开始是由亲戚带她来参加文化合作社的,后来就加入了这个团体,“不仅能锻炼身体,还丰富了业余生活。晚上跳跳舞,年轻好多,比以前有活力了”。
“每天都特别开心,大家聚在一起,排练、表演,特别充实,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现在是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生活!”另一名社员高兴地向记者分享。
文化活动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碰撞出别样“火花” 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
大河网记者获悉,组建乡村文化合作社主要是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难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长,文化活动意愿日益强烈,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手段陈旧、方式单一、人员缺乏、保障不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导致乡村文化活动开展不活跃,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不足。”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则将群众文化活动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在建设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
如,针对基层农民文化活动不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文旅部门协助合作社聘请高水平文化专家成立顾问团队,驻村指导合作社建设。邀请专业文化人员和志愿者走进乡村“结对子”,对社员进行免费培训,对节目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和改良,组织开展观摩、交流、研讨和汇演,帮助培养“台柱子”,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能力。
“我们还在有条件的村建设非遗集市,通过现场表演、传授技艺、售卖产品等形式,传承、宣传非遗文化。还组织暑期返乡青年参与‘直播带货’,打造抖音直播基地,引导乡村群众发展农旅电商,线上推广销售农副产品,实现‘资源变现’等。”上述负责人说。
新县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不仅激发了乡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和内生动力,也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创作能力和演艺水平,实现了乡村从被动接受文化服务到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转变。而且通过将文化合作社“嵌入式”融进乡村运营,形成了主客共享的文化演艺产品,增加了游客的互动体验,为乡村旅游增加了新的看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新县首批10家文化合作社已培养“台柱子”330人,编排常态化演出节目90个,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700多场次,惠及群众和游客60余万人次。在合作社的拉动下,田铺大塆、西河湾、丁李湾等乡村景区人气和经济收益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