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网红老师不少。
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张雪峰、复旦大学陈果、武汉工程大学张智、太原理工大学郑强。……。
因为幽默、知性,或者敢说,网红老师在自己的领域有很多忠实的粉丝。
但要说以光速火遍全网,一次次出圈,让教育界外的广大网友熟知的。
这两年只有一个,罗翔。
前两天,他又上热搜了,因为——
《我的青铜时代》
罗翔,是《我的青铜时代》第一期的访谈嘉宾。
第一集播出,他的这个故事在豆瓣、微博、抖音,几乎所有内容平台都火了,而顺带着《我的青铜时代》,飙上了豆瓣8.9的高分。
18年前,罗翔26岁,还是北大的一名博士。
那时候的他刚刚拿下律师证,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他有着一种优越感。
但年轻人的优越感总是轻飘飘的,容易幻灭的。
一天,他在天桥上看到一个老太太,衣衫褴褛、白发苍苍到处问路,但路过的人都爱理不理。
罗翔走上前去问,原来,她要去一家法律援助中心,但不识路。
从北京西站,到双安商场。
十公里的路程,这名年迈的老太太硬着头皮走了下来。
罗翔帮老人家查到了地址,老太太颤抖地从裤子里面,翻出一张纸条给记下了。罗翔一阵心酸,提出打车送对方到目的地,老太太一听,噗通一下就跪下了。
老太太到底遇到了什么事,纪录片中没说。
但有心的朋友,应该可以在他的书里找到这起案件。
案件有些许敏感,就不再复诉。
年轻的罗翔,遇到了一件可能会影响他前程的案件。
老太太似乎看出了他的困扰,在援助中心门前,老太太说“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这句话戳中了罗翔的内心。
没错,他是在担心自己的前途。
一个骄傲的人,瞬间看到了自己的懦弱,自我厌恶的情绪笼上心头,北大博士准律师的优越感烟消云散。
“自己是一个很虚伪的人,一个很伪善的人,瞧不起自己”。
这段幽暗的自我剖析,让“衣衫褴褛的老太太,26岁的罗翔”词条冲上了热搜。
罗翔是一个矛盾体,他既自大,同时又痛恨着这样的自己。
在内心的交战里,他度过了人生的上半段。
他的人生关键词,有这么一些——
狂妄。
罗翔的课程里,有个很著名的罪犯,叫张三。
一个小孩落水,张三坐地起价,救人5000元一斤,最后小孩淹死,张三犯罪了吗?
张三对他人怀恨在心,给对方买了100张蹦极票,结果第99次的时候对方摔死了,赠票算不算危害行为?
张三儿子考上985,就在颐和园里放了985条毒蛇,应该认定为什么罪?
张三是个什么人,这么牛?
实施过抢劫,杀过人,坐过牢,卖过K粉,还曾跨国犯罪,和市长吵过架,偷看过女性洗澡,高铁上霸过座......
法外狂徒张三,成了流行一时的网络梗。
但某种程度上,罗翔一遍遍的提到张三,因为张三映见了无数人,更映见了他自己。
出生在只有一条主街的湖南小城镇,然后考进北京的大学,博士在北大读的,一路做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
他身上自然是有天之骄子的傲气。
上大学的第一天,踏入寝室,他就拉着室友去喝酒,肆意。
骑着自行车环游北京,车胎没气都能蹬回去。
一次,他看到一句诗词,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便立马续上一句,大海东流无非耒水涟漪。
耒水,正是流经他故乡的河流。
狂,相当之狂。
甚至在早年教书的时候,他也是非常的狂,在课程上直言学堂上学生们努力备考、辛苦准备的考试相当初级,不值一提,丝毫不在乎学生们的感受。
但和他嘴里的张三不一样,他又是一个敏感的人。
所以,关于他的第二个关键词是——
自省。
每当优越的正义感爆棚时,他能觉察汹涌气势后的孱弱,每当虚张声势的话说出口,他就能感到自己的虚张声势。
自省的察觉,从他小时候就开始了。
罗翔是家里的独子,受尽父母的宠爱,他曾经请乞丐到自己家吃饭,父母很生气,但是也是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发觉内心生出了愧疚感——自己享受了做好人的优越感,却让父母承担了责任。
再后来,他为自己湖南人的身份自豪,热衷参与校内的老乡会,还曾和老乡会的人一起鄙视其他省份的同学。后来,有一次老乡聚会没有叫他,因为那是长沙老乡会,罗翔发现自己长沙的同学甚至也没有被邀请——老乡会只邀请长沙市区的同学,那个同学是长沙县的。
突然间,他又感受到,曾为地域自豪的自己是可笑的。
也是因为这份敏锐的自我察觉,让他即使是在狂妄之中,也无法感到快乐,反而,他常常觉得自己过得不快乐。
那个老太太,还有这些反反复复发生的事儿,就是他人生中的一根戳子一样,每当他的骄傲还没有发展起来,就迅速地被戳破,被挫败。
作为一个从事法律的人,他无时不刻的感受生活有一种把他向下拽的力。
很多事儿他帮不了,很多人他救不了。
无力的感受,将他包裹。
于是,长大后,毕业后,走入一段段至暗时刻后,他开始面对自己的第三个关键词——
无情。
自我麻醉的程度,有深有浅。
最开始,是喝酒,自我放纵,找个地哭。
然后,开始麻痹内心。
用罗翔的话说,法律圈的不少人喜欢说法言法语,明明一、两句话可以解释的事儿,非得用专业术语包装下,一是凸显优越感,二是并不想真诚的交流——
用专业性掩埋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共情心就没了。
有一阵子,他感受到自己的无情。
不谈对错,因为对错是价值观,而法律是中立的,讲究正当性和逻辑性,即使,法律上推断出的结论严重违反民众朴素的情感,他也会感到骄傲,我们学法律的,得出的结论就是不一样。
突然,他又认识到纯粹的知识优越性也是一种恶。
它泯灭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力。
美国著名法学家、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曾在1880年提出著名评论——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这句话,几乎是法律界的至理名言。
霍姆斯法官反对用纯粹逻辑的方法来构建法律学说。
严格的逻辑推理使法律或者判决具有了理性色彩,但其危害在于,过于关注逻辑的严密和完整,往往容易导致法律脱离经验世界,日渐封闭,甚至成为限制社会发展的因素。
同样的道理,一个法律人丢掉自己的人性和感受力,仅仅用逻辑和法理去处理法律纠纷,那他本身也成了阻碍现代法律进程的人。
很多人都很爱看罗翔的刑法课,里面充斥着幽默的段子,脑洞大开的罪案。
但是,真正准备法考的人,可能看得更多的是徐光华、柏浪涛等老师的课,偏重实务,更适应现行的法考方向。
罗翔的课,不像是专门为考试过关的学生准备的。
它更像是一种哲学思辨。
“如果自由不加限制的话,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看见的正义你不需要去相信,看不见的正义才是需要去相信的。”
“如果刑罚权不受限制,那一切正义都有可能被架空,而且往往以正义的名义来架空正义。”
“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导致了人间地狱,凡是想在地上建立天国的,最终,都是通往人间地狱。”
“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对此,罗翔对着镜头表示,他并不想培养那种纯粹的知识性技术性人才。
那些逻辑严密,知识体系完善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但是,然后呢?
他们抛开知识体系,能不能有更宏大的内心支撑?
他们能不能和千百年来,人类法治传承的电线联通?
罗翔的第四个关键字,是——盗火者。
比起传业,他更看重授道。
一个法律人,该如何在现行的法制体制中寻求自己的平衡。
一个学生,如何找到内心的笃定。
他说,职业不能和赚钱挂钩,记者赚钱就是好记者,医生赚钱就是好医生,律师赚钱就是好律师,那职业划分还有什么意义?
避免随波逐流,内心笃定,拒绝和别人攀比,在自己选定的跑道里聚力。
罗翔本人,也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一个年轻人从青春年少的狂妄,到幽暗时刻的自省之路。
网红教师?他其实更像一个盗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