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苏福
每年夏季赛都是各大电影公司的必争之地,今年该体育场出现了一位名叫抖音(抖音) ()的新选手。
根据猫眼数据,目前在暑期档定档的新片数量已经超过40部。其中,抖音作为主要出品公司参与了动画电影《俑之城》、青春题材电影《盛夏未来》,并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了主旋律大片《中国医生》,共计3部作品。
从院线电影的宣发必备平台到深入电影产业参与项目出品,抖音的这一身份转换似乎并不令人意外。而作为互联网公司入局电影的全新势力,抖音的野心又会止于电影出品吗?
抖音出品进军暑期档
短视频电影营销从诞生到成为各大影片标配不过三年多时间。
2017年,《前任3:再见前任》借助神曲营销在抖音平台一炮而红,来自短视频平台的庞大流量也成功推动影片票房转化提升,最终该片斩获了近20亿元的票房成绩。
依托于抖音核心的智能去中心化分发机制,抖音短视频营销能够精准触达受众人群,较传统电影营销手法更为高效。而短视频平台的高日活和高用户黏性,更为电影营销提供了天然的流量基础。
在此之后,《超时空同居》《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一出好戏》短视频营销接连出圈,从抖音走出的爆款电影接连不断。
优异的营销效果让抖音成为越来越多影片的营销首选平台。2019年春节档,8部影片中有5部在抖音平台开通官抖,到了2021年春节档,7部春节档新片无一缺席抖音。
与此同时,抖音自身也开始深化布局,结合平台生态丰富短视频营销合作模式,并向电影行业的出品环节伸出触角。
2019年4月,抖音与安乐影片、万达影视、光线影业、阿里影业、新丽电影、英皇电影6家影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同年9月30日公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抖音不仅作为主要营销平台,还首次担任了联合出品公司的角色。
两年以来,包括《我和我的祖国》《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等热门影片在内,抖音参与出品工作的院线电影已达到13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举办的“视界新动力·抖音电影人之夜”上,抖音还着重介绍了作为主出品参与的青春题材电影《盛夏未来》和纪录电影《大地之田》两部新片。试图成为“共创者”的抖音,在这个暑期档实现了又一次的身份升级。
不可割舍的流量池
如果说电影短视频营销的走红最初是个偶然,现在来看,抖音平台反过来对电影行业展现出强烈的兴趣,实属必然。
根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为88.3%,用户规模达8.73亿。另据抖音公布数据,2020年抖音日活用户已突破6亿,目前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
作为眼下流量最大的视频平台之一,抖音凭借算法推荐机制和完备的UGC内容生态成为了院线电影的首选营销合作平台。而抖音自身,也依靠不断加深与电影的合作,构建了更加完备的站内娱乐生态,实现引流和用户增长。
年初发布的《2020抖音娱乐白皮书》中显示,2020年,抖音的电影内容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总点赞量94.60亿,同比提升135.26%,评论量3.64亿,同比提升204.43%。
其中,2020年大陆地区上映的票房前20的华语电影,均在抖音开设了官方抖音账号。在票房过亿影片中,抖音参与宣发合作的电影票房累计达到174.99亿,占过亿影片总票房的99.4%。
小到冷门档期的《喜宝》凭抖音营销成为小黑马,大到《我和我的家乡》花式营销带来官抖百万粉丝,43亿+主话题播放量。无数电影在抖音破圈逆袭成为爆款,而大多时候只作为营销合作方出现的抖音,显然还不满足于此。
可以看到的是,从宣发方向出品方的角色转换,能够为抖音换来更多的深度合作项目。
一方面,通过加强项目合作,抖音可借此增强影片营销触达、增加票房转化,同时丰富平台电影内容,完善站内娱乐生态,增加用户时长,促进平台拉新。另一方面,通过出品来深度绑定院线电影项目,也有助于拓宽抖音的商业模式,探寻新的增长点。
长远来看,依托于短视频平台在用户、算法、现金流等方面优势,通过对电影行业加深布局,短视频平台与院线电影的合作也有望继续深化。
在去年的《赤狐书生》项目中,抖音作为影片的出品方及营销平台,除常规短视频营销外还策划了“赤狐书生游园会”线下活动。30余位抖音头部创作者参与该活动,撬动了10亿+平台播放量。最终该活动还作为贴片植入影片片尾,实现平台与影片的双向赋能。
而在即将上映的《盛夏未来》中,主角在剧情中使用的社交软件也直接植入为抖音APP。未来,通过与更多影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抖音在营销与内容领域还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电影行业的新玩家们
近年来,互联网电影公司涉足电影行业已逐渐成为标配,但在策略上却呈现出了两种大相径庭的布局风格。
像以猫眼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等为代表的几家公司,是典型的重度参与型公司。从初步的宣发合作、联合出品,向主控主投的一号角色过渡。这些公司不仅在逐步增加项目投入,更旨在通过深度参与项目积累其自身的内容制作能力,乃至人才储备。像日前上映的献礼电影《1921》,背后的第一出品方便是腾讯影业。
而剩余的许多互联网影业,大多浅尝辄止于参与出品,如企鹅影业、哔哩哔哩、陌陌影业、微博等。对于这部分公司来说,参投电影或是其加深项目合作的途径之一,并无心继续深入电影产业链上游。
目前来看,将角色定位为“合作者”的抖音,也更倾向于参投、营销这类轻占比工作,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重度参与进电影产业链。
除了抖音外,头部短视频平台快手自然也没有放弃电影这块流量池。在参与多部院线电影营销工作的同时,快手还在去年上线了独播的第一部院线电影《空巢》,并注册“快手影业”相关商标,主出品了首部电影作品《烟火人间》。
在纷纷与电影建立更紧密联系的背后,凸显了两大短视频平台借助电影争夺用户、流量的巨大野心。
不过,正如此前(回顾:《不必“妖魔化”抖音营销》)所说的,抖音营销虽能为影片带来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但其大前提是影片具备良好的品质,且需要有的放矢。
口碑欠佳的《赤狐书生》纵然在短视频营销上花样百出,仍带来了不足2亿元的票房落点。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的春节档电影《侍神令》虽得到流量扶持,依旧热度平平早早退场。而被营销方向“耽误”了的《人潮汹涌》,失了映前热度,却凭着一水儿的好口碑逆天改命。
电影终是内容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