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剧,为什么偏偏煽情?/《小丑》
“终于又有了讽刺现实、不煽情的喜剧!笑着扔鼠标!”
“喜剧是笑的!一切都不好笑,只有主旨的喜剧都是耍流氓。
”“真是少见的纯搞笑,没有强行煽情的套路,这节目太可了!”
最近刚开播的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引发了热议,这档旨在发掘更多喜剧新人、创作优质喜剧作品的节目,贡献了不少出圈的佳作。
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这个节目展演的不过是哗众取宠、嬉笑逗乐的“低俗喜剧”。
曾参与节目现场录制的豆瓣网友@一條魚佔滿了河 也坦言:“还有更好的(作品),也还有更糟的。”
目前该节目的豆瓣评分为7.8分,后续节目质量如何,我们拭目以待。/豆瓣
有已经小有名气的组合表演时笑声寥寥、分数偏低,更有组合在表演时尴尬得全场几乎雅雀无声,观众反应冷淡。
谈起喜剧,我们脑海里首先出现的肯定是小品,其次是近年大热的脱口秀(单口喜剧)。实际上,这些不过是千变万化的喜剧形式中的一小部分。
可见,如今能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喜剧类型十分单一。
而目前仅开播4期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就出现了素描喜剧、漫才、独角戏、默剧等喜剧新形式与新元素,仿佛带领观众走进了喜剧的“大观园”。
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喜剧作品?
除了马东,节目请来了4个“专业评委”:黄渤、徐峥、于和伟、李诞。
看喜剧综艺,笑就完事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个出圈的作品是《互联网体检》,它将我们日常在互联网中遇到的套路,化用在入职体检中,让人深感共鸣的同时,也为这些荒诞的套路感到可笑。
作品中的小哥哥只想做一个快速的入职体检,结果却遭遇了“上网冲浪般的体检”。
刚给小哥哥做完人脸识别,前台小姐姐就知道了他所有的私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账号密码……/《互联网体检》
首先,体检之前要先看“广告”,不想看广告就得办会员,包年388元、包月98元、连续包月88元,包天也可以,盛惠1500元。
不办会员也可以,慢慢忍受360秒的洗脑口号和真人广告吧。
演员一本正经地表演片头广告和弹窗广告。/《互联网体检》
别以为开了会员就看不见广告了,检查过程中还会不断跳出弹窗广告,“渣渣辉”和邀约聊天的美女广告无处不在。
像不像在互联网上,想关弹窗广告却越点越多的你?
充了会员还得看广告,扎心不?/《互联网体检》
想要医生帮忙抽血,还得先下载APP。不下载APP,医生和护士就下班了。
像不像在互联网上,动不动就被迫下载无用APP的你?
好不容易开始抽血了,针筒都扎进了胳膊,医生却跟你说:“现在的流速是每秒0.0002毫升,还有2小时38分46秒就抽完了。”想要提速?请先购买加速包!
像不像在互联网上没开会员,只能龟速下载资源的你?
拍好的胸片只能拿到1/60 张,其余的59张每周定时解锁。想提前看到完整的胸片?麻烦开通超前点播收片服务,只需要30元一片!
像不像在视频网站,明明已经充钱成了会员,还得花钱一集一集买剧看的你?
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互联网体检》化用了数不清的互联网套路。每一个笑点,都精准对应了每个人现实的痛点。
另一个好评如潮的作品《三毛保卫战》,同样戳中了不少年轻人的痛点。
三个演员饰演的是脱发人士头上仅存的三根毛,因为主人常常熬夜加班,随手一薅头发就掉一大把,最后剩下的三根毛也岌岌可危。
三根毛演出了“史诗感”,可见三位演员的功力深厚。/《三毛保卫战》
为了保卫自己,三根毛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生姜洗发水、换发型都不奏效。
结果一阵大风刮过,三根毛还断了一根,留下“警世名言”:“下辈子别做毛,做毛不易啊!”
如此荒诞又扎心的设定,全靠演员强大的信念感支撑。
为了保卫头发换个发型,三七分、背头、脏辫全部被pass掉。/《三毛保卫战》
《好闺蜜》关注到了舆论热议的社交恐惧症,展现了两个“社恐”的年轻人,在相亲过程中,从只敢通过布偶说出真心话,到卸掉伪装诚实表现自己的过程。
女生明明心里很在意男生迟到了,表面上却装作不在意,只得借好闺蜜“槟槟”(布偶)的口说出真心话:“第一次约会就迟到,不要脸!”
不会拒绝的男生差点就在店员的怂恿下,办下这周的第21张会员卡,最后还是得靠“槟槟”一声吼:“不办卡,不要套路!”
不少“社恐”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娃娃,替自己说出心里那些不敢讲的话。/《好闺蜜》
不少“社恐患者”看完,纷纷表示代入感很强,同时也被治愈到了。正如金靖的暖心点评:“不管你有多奇怪,你都会找到爱你的人。”
贴近生活,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给观众最大的感受。
在这个节目里展演的喜剧,不盲目追逐热点,也没有玩烂了的网络口水梗,更多的是贴近生活细节、讽刺现实的轻喜剧。
作为评委之一的于和伟,对选手的演技有一定要求。
我们对喜剧的想象
不应只有小品
马东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初衷是:“只要能获得观众的掌声,你爱干吗干吗。”
体现在节目规则设置上就是,“专业评委”马东、黄渤、徐峥、于和伟、李诞,和普通观众一样,只拥有每人100分的投票权。
笑点没有高低之分,喜剧没有阶层之别。或许这正是节目想传递的观点。
咋咋呼呼的《三狗直播间》,虽然获得了不少笑声,却被质疑不够“高级”。
此外,呈现丰富多样的喜剧类型,也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努力的目标。
自从1984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使小品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大众对喜剧的想象,似乎就停留在小品这一类别了。
当年的陈佩斯,可谓“出道即巅峰”。/《吃面条》
事实上,喜剧的形式丰富多样,素描喜剧、漫才、默剧、独角戏等都属于喜剧的范畴。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王梓精湛的默剧表演《空手道高手》为观众打开了全新的喜剧宇宙。
王梓演默剧是钻研了十年,才有了舞台上的底气与自如,他好像身体每个关节都会动!
在目前的国内喜剧舞台,默剧无疑是小众的,既冷门,表演难度又高。然而,我们对默剧其实并不陌生。
1983年春晚,王景愚表演的小品《吃鸡》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默剧。王景愚手上明明空无一物,却能把一只不存在的“鸡”吃得惟妙惟肖,让台下的观众看得垂涎欲滴、捧腹大笑。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让我们开始思考,真正优质的喜剧,是不是好笑、多样就足够了?
王景愚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别称——“中国最会吃鸡的男人”。/《吃鸡》
“笑中带泪”的喜剧
是一种偷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笑中带泪”的喜剧才能被认可为“高级”的,而只能逗乐观众的喜剧则被划入“低端”的档次。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前,国内就涌现了不少喜剧综艺,比如《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走出小品舞台,迈向大银幕,拿下54亿元票房的《你好,李焕英》。
正如豆瓣网友@一梦华胥 对电影《你好,李焕英》的评价:“中规中矩,情感真挚,才华不足。”
《你好,李焕英》原是小品,2016年9月在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首播。/《你好,李焕英》
无论是小品还是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硬伤都是非常明显的,人物单薄、笑点老套。
只因贾玲的诚实和真挚足够动人,也有“同行衬托”的原因,才让《你好,李焕英》成了喜剧舞台的一匹黑马。
《你好,李焕英》偶然的成功,却成为了喜剧“最高水平”的代表。随后出现的很多作品都有照葫芦画瓢的嫌疑,变得越来越不像喜剧,而越来越有鸡汤那味。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标准,只有观众的掌声。
在“小品鼻祖”陈佩斯看来,“笑中带泪”的喜剧其实是创作人员喜剧技术不够的权宜之计。
在《圆桌派》(第五季)中,陈佩斯分享了自己对喜剧的观点:“喜剧效果的延续需要故事情节和喜剧技术的不断翻升,当他的技术达不到的时候,他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转换成悲剧套路)转换到另一个评价体系。”
一旁的嘉宾马未都的解释更形象:“就像翻跟斗表演一样,好几个跟斗过后,最后来个高空翻,就能赢得满堂彩。但有的人最高的跟斗翻不上去,那就不如摔一跤逗大家乐,就变成另外一个评判标准了。”
所以说,真正好的喜剧是可以让观众从头笑到尾的,高质量的幽默是可以延续、回味的。
不只有悲伤能让人回味,高质量的幽默也可以。/《圆桌派》
不出所料,“笑中带泪”的喜剧如今正在迎来观众的反噬:
“我来看个喜剧综艺,结果演员是冲着把我整哭来的。”
“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干啥,就不能单纯搞笑么?”
“以前的喜剧综艺挺好看,到后面每个节目都在煽情说教,直接弃了。”
可以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恰逢其时,一方面,看腻了“笑中带泪”的套路,观众可以在里面找到喜剧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这个节目也给了所有喜剧创作人一记警醒:
别再吃老本玩套路了,赶紧支棱起来搞点新花样吧!
参考文章
[1] 好久没有笑到脸都疼了丨萝严肃
[2] 徐峥+黄渤+于和伟,这档综艺太会玩了!丨此片有毒
[3] Sketch、漫才、默剧多形式登场 看喜剧综艺的发展与革新丨华谊兄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