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龙类是代表性的水族阿木龙,其中一种进化了鸟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手盗龙小或者像鸟类。这个分支成员的外观和大小差别很大,包含着从小型到中型的兽脚亚目恐龙。手盗龙共有的特点包括扭曲的手,这可能是后来进化成鸟类用于滑翔的翅膀,在胸口有锁骨或是"叉骨",向下或者向后指的耻骨。要知道,大部分蜥蜴和恐龙的耻骨是向前的。除此之外,手盗龙类还有尖端坚硬的短尾巴,长长的手臂,还有比脚爪要大的三指手爪。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手盗龙类的所有成员都有羽毛。偷盗龙科中没有牙齿的偷蛋龙
偷盗龙科是手盗龙类的重要成员,经过测量它们的体型从2米到8米长不等,涵盖不少恐龙种类。目前已知的成员只来自在北半球。根据种群观测,偷盗龙的身体结构和其他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相似,有着长而纤细的手臂,和其他手盗龙一样强有力的爪。偷盗龙科的一些成员——比如偷蛋龙、瑞钦龙与葬火龙,均来自晚期白垩纪的蒙古。偷蛋龙的头骨是恐龙中十分独特的,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在从鼻部延伸头骨前部有凸起,它们的头有着高而短的鼻子和大而无齿的喙。
大多数偷蛋龙无齿的喙是它们强壮有力的下颚的一部分,这一点很像现代的鸟类,因为它们没有牙齿。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偷蛋龙是食虫动物或者食草动物,看起来它们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食物。它们的嘴可以打开生活在它们栖息地的淡水溪流和湖泊中的蛤、软体动物。偷蛋龙强大的爪证明他们也可以吃小的脊椎动物,比如青蛙、蛇、蜥蜴鸟类和哺乳动物。
对偷蛋龙误解
偷盗龙科成员中最先被描述的是偷蛋龙。由著名的化石猎人罗伊夏普曼安德鲁斯和他的团队在蒙古发现。安德鲁斯曾在一窝恐龙蛋中发现偷蛋龙的边。因为在附近的区域也发现了大量成年原角龙的骨,古生物学家享利菲尔费尔奥斯本认为,偷蛋龙是在掠夺原角龙的蛋的时候死亡,所以得名为"偷蛋龙"。
多年后,在1884年,马克瑞尔和他的同事宣布发现了一组偷蛋龙的胚胎和偷盗龙的蛋,而这些蛋和多年前被认为是原角龙蛋的那些恐龙蛋一模一样。不久后,在已经纠正了当初错误的前提下,我们又发现了至少两组成年的偷蛋龙个体坐在自己的蛋中间,显然是像现代鸟类一样保护着自己的蛋。这是证实一些种类的成年恐龙会照顾他们未孵化的蛋的最强的证据之一。所以“偷蛋龙”的名字完全是对它的误解。
中国的手盗龙类——尾羽龙
尾羽龙是最原始的偷蛋龙科恐龙之一,令人吃惊的是这一类恐龙有至少九个完整的标本。尾羽龙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那里因为各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鸟类和有羽毛恐龙化石被发掘而闻名。尾羽龙为非鸟类兽脚恐龙生长羽毛提供了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近期研究表明,它的下颚没有牙齿,只有四颗上颌前牙,这证明,它和其他的基础窃蛋龙类包括拟鸟龙和切齿龙在向无齿发展。尾羽龙大约1米长。它的胳膊短,脖子很长,后腿也很长,非常适合跑步。尾羽龙有短绒毛,覆盖着它的身体,前肢有着簇稍长的羽毛,尾部有扇形蔓延的羽毛。羽毛很短,就像现代那些不会飞的鸟的羽毛。尾羽龙的标本中发现了胃石,这种动物可能像现代鸟类那样有着砂囊,是一种食草动物。
聪明的伤齿龙
伤齿龙也是手盗龙类的代表性物种。它们是一种轻盈的兽脚亚目恐龙,生活在早期白垩纪,体长不超过2米。伤齿龙的解剖结构适应种积极掠夺性的生活方式:有着长长的手臂和猛禽的手爪,用于奔跑的长腿和长满小而弯的锯齿状牙齿的嘴。在所有的恐龙中,伤齿龙有着在身体比例上最大的大脑,它们的感官比所有其他的恐龙更敏锐。它有着大大的眼睛,也可能有着优秀的听觉。这些感官上的优点结合它们轻盈的身形,让它们成了积极强悍的掠食者。
伤齿龙科恐龙的化石记录参差不齐。最著名的类群自然是伤齿龙、由至少20个部分标本为我们了解,这些标本来自美国和墨西哥等地。这一生物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约瑟夫菜迪在1856年根据它的牙齿命名。伤齿龙科恐龙的头骨中被最完整研究的恐龙是蜥鸟龙,这些研究是基于一个成年头骨和一个幼年头骨。拜伦龙、金风鸟、中国鸟脚龙也有完整或接近完整的头骨化石。伤齿龙科恐龙和另一组相像手盗龙类恐龙具有相同的解剖学特征第二脚趾是致命的镰刀状的爪,在它们走路或奔跑的时候抬离地面。这种瓜可能用于攻击猎物,成为驰龙科恐龙更大更致命的武器。
浑身长着羽毛的北票龙
北票龙最早在1999年被描述,让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镰刀龙超科的知识。这只早期的小型镰刀龙科恐龙经测量大约2.2米长,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刀龙。这只恐龙有着骨质的喙、频侧有牙齿,可能是早期对食用植物的适应性状。它还有三根功能强大适合负重的脚趾,而不像后来的镰刀龙科恐龙有四根脚趾。这表明,四趾的脚是镰刀龙超科自身进化而不是继承之前的原蜥脚类祖先。似乎是要让兽脚亚目恐龙本身变得更为戏剧化,北票龙全身覆盖着浓密的羽毛,使它和手盗龙类以及其他与鸟类有亲属关系的非鸟类恐龙相关联。
研究手盗龙类对于动物界有着重大意义,这一类群一直被科学家认定为鸟类进化成恐龙的一个"中间环节"。对这类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就搞清楚鸟类与恐龙的亲属关系,以及现生鸟类起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