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是指尺蠖动物门、鳍鱼纲、电鳗亚目、裸背等电鳗科、电鳗的一种。
以放电而进行捕食,是能够放电的特殊物种。自身又具有特殊的结构,又不至于自身触电由于电鳗会发电,人们叫它做活的发电机、活电池、电鱼等。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产业利用价值,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其利用前景相当可观,许我们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鳗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1.电鳗的分布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极似鳗鲡,体长2米左右。全世界的电鳗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电鳗及美洲电鳗分布在大西洋外,其馀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
在中国,顺德被称为“中国鳗鱼之乡”。首届中国(龙之星)鳗鱼美食文化节就是在那里开门。首届中国鳗鱼节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国兴起了一股鳗鱼热,极大地提升了鳗鱼知名度。
2.生活习性
电鳗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电鳗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雄电鳗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长;而雌电鳗则逆水上溯进入江河的干、支流和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几千公里到达江河的上游各水体。
2-1生殖
它们在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往往昼伏夜出,喜欢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其潜逃能力也很强。到达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在秋季又大批降河,游至江河口与雄电鳗会合后,继续游至海洋中进行繁殖。据推测其产卵场在北纬30度以南和中国台湾的东南附近,1次性产卵,卵小,10天内可孵化。孵化后仔鱼逐渐上升到水表层,以后被海流漂向中国、朝鲜、日本沿岸,此时仔鱼约为1龄,冬春在近岸处变为白苗,并随着色素的增加而变为黑苗。开始溯河时为白苗,到溯河后期则以黑苗为主,混杂少量白苗。电鳗的性腺在淡水中不能很好地发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雌电鳗的性腺发育是在降河洄游入海之后才得以完成。在秋末(8-9月间)大批雌电鳗接近性成熟时降河入海,并随同在河口地带生长的雄电鳗至外海进行繁殖。
2-2捕食
电鳗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电鳗可以发电,并靠发出的电流击毙水中的小鱼、虾及其他的小动物,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
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电鳗放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放电。利用这一特点,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牲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它们把电量消耗掉,再进行捕捞,这样做可以避免渔民被击伤。
3.身体结构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极似鳗鲡,体长2米左右,重达20公斤。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电鳗有两对发电器,形状为长梭形,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4发电机原理
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
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鳗能随意放电,放电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鳗,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电鳗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电压达60—80伏,有海中“活电站”之称。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高压线"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电鳗放电时的平均电压为350多伏,但也有过650伏的放电记录。电鳗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l安培;然而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500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
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1米后,只增加电流的强度。
5.自身不会被电死的原因
电不着自己电鳗内部有许多所谓生物电池 (electroplaques)串联及并联在一起,所以虽然电鳗的头尾电位差可以高达750V,但是因为生物电池的并联(一共约140行左右)把电流分散掉,所以实际上,通过每个行的电流跟他电鱼时所放出的电流差了两个命令,相对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会电鱼时,把自己也给电死了。
电鳗是活的“发电机”。它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TagsLink:2},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弱电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电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决定采取捕食行为或避让行为或其它行为。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在水池中放置两根垂直的导线,放入电鳗,并将水池放在黑暗的环境里,结果发现电鳗总在导线中间穿梭,一点儿也不会碰导线;当导线通电后,电鳗一下子就往后跑了。这说明电鳗是靠“电感”来判断周围环境的。所以{TagsLink:0}能{TagsLink:1}很高的电压,但它不会被自己放出的电而死亡。
6.放电范围
电鳗体内有一些细胞就像小型的叠层电池,当它被神经信号所激励时,能陡然使离子流通过它的细胞膜。电鳗体内从头到尾都有这样的细胞,就像许多叠在一起的叠层电池。当产生电流时,所有这些电池(每个电池电压约15伏)都串联起来,这样在电鳗的头和尾之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许多这样的电池组又并联起来,这样就能在体外产生足够大的电流。用这些电流足以将它的猎物或天敌击晕或击毙。淡水里的电鱼需要更多的电池串联在一起,因为淡水的电阻较大,产生同样的电流需要更高的的电压。
电鳗的放电器官在身体的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构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我们知道电流会由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电阻比电鳗身体小)传递,电鳗并不会电到自已。但如果电鳗被抓到空气中,因空气的电阻比它身体的电阻更大,放电的话就会电到自已了。另外,如果电鳗受伤使两侧的绝缘体同时破损的话,放电时就会像两条裸露的电线一样发生短路的现象。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
在已知的所有能发电的动物中,电鳗是最可怕的一个,它们输出的电压可达300~800伏,电流大概在1安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嘞,可以做个对比,对于人类的安全电压是36伏,安全电流是0.01安,电鳗释放的电是人体安全值的几百倍,电鳗的威力不言而喻。
7.电鳗的应用价值
电鳗的营养价值与结构特点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在当今逐渐被开发出来。利用前景相当的可观。
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
近期,美国海军正在研制并改进一种水下造仿真鳗鱼。主要利用鳗鱼出色的导航本领。鳗鱼的眼睛已经退化,它是根据脉冲的发射来判断方向。这种水下的电脉冲发射与接收非常令人感兴趣。这正是现代船舶雷达的导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