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心情沉重。因为三岁的河南少女王凤雅因视网膜母细胞瘤于25天前(5月4日)去世。
小编更难过的是,幼年离世已是巨大不幸,但在去世后她的名字近来屡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同时还伴有“众筹捐款”“诈捐”“舆论反转”等字眼,引发诸多社会关注。
在王凤雅离世后,先有自媒体发文“指控”王凤雅家人“诈捐”、“重男轻女”,再到微博大V参与进来,作家陈岚甚至在微博实名报警声称王凤雅疑似被其父母虐待致死……一时间,王凤雅的家人在各种言论“轰炸”下被推至网络舆论风口浪尖。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据红星新闻报道,王凤雅弟弟治疗在前,且费用全部来自嫣然天使基金,不存在挪用捐款可能。至此,王凤雅事件再次让人将其与“新闻反转”联系起来。
自媒体遍地开花的移动互联时代,“流量”背后的新闻事实如何保证?
愤怒的自媒体与网友
小编先来为不太了解此事的吃瓜群众梳理一下这一事件,了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
2017年11月,王凤雅因连续高烧不退,在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检查时被发现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随后在医生建议下,王凤雅的母亲、32岁的杨美芹带上孩子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与此同时,在被发现患病的第二天杨美芹便在众筹平台上发起了捐款,这是“王凤雅事件”中第一次筹款。
根据郑大一附医院诊断书显示,当时王凤雅病情为双侧眼球内母细胞瘤,脑MI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处理意见为“住院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化疗”。
“我当时问医生如果把眼球摘了能不能保住命,医生说不能保证,又问她做化疗能不能撑一年,也不能保证。”据红星新闻报道,王凤雅的爷爷说,因为孩子太小,在与家人充分沟通后,决定不让小朋友经历痛苦的化疗。“化疗一个月一次,我们是农村家庭,当时入院要交两万块钱押金,实在拿不出。”既保不住命,也一下拿不出两万元,在征求医生意见后,王凤雅家人决定回老家保守治疗,即给孩子输降低颅压的药物和退烧药。
2018年3月,杨美芹发现女儿左眼也已失明,便带她去太康县人民医院检查,此时王凤雅病情已经恶化,杨美芹随即开始第二次众筹。据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声明,王凤雅家属第二次筹款是2018年3月15日至27日。这次筹款介绍中说,2017年发现孩子患病后,医生建议保守治疗,现在孩子病情严重,治疗需要医药费,家里比较困难,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恳求大家帮忙。
正是本次事件中的第二次筹款,让王家成为舆论的焦点。
筹款后多名志愿者从网上获悉此事并参与进来,要求杨美芹带上孩子去大医院治疗,在此过程中双方因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网友认为既然众筹后有了钱就应当去大医院治疗。之后质疑的声音在网上越来越多,有人称两次筹款共15万元,但是并未被用于王凤雅的治疗;更有人表示这钱被王家用于王凤雅弟弟的唇腭裂治疗。
“诈捐”与“重男轻女”等关键词,以及小朋友本人于5月4日不幸离世,最终引发了网民的愤怒。
真相反转
伴随着愤怒,王凤雅的家人也遭致网络上巨大舆论压力,但随着众筹平台发表声明与警方介入,事件真相也变得清晰。
关于具体的筹款金额,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声明表示,王凤雅家属两次筹款共有2249人次捐款,实际筹到35689元。
据澎湃新闻报道,王凤雅爷爷表示,筹款加上微信转账以及孩子妈妈视频直播上获得的捐助,一共是38638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这38638元,主要用于半年来王凤雅在各医院的治疗及交通费,剩下1000余元,通过警方和民政部门做工作,已经由王家交给太康慈善会。至此,“诈捐”的说法已不成立。
针对网友“放弃女儿,把钱给儿子治疗唇腭裂”的质疑,王凤雅爷爷表示,孙子在去年4月申请了嫣然基金,同月完成手术,12月去北京医院是进行复查。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随后证实了这一情况,并称复查也是免费的。因此也不存在王家“重男轻女”,将筹款用于孙子的治疗。
此前在微博上实名报警的@作家陈岚,5月27日称,“都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变成了这样的撕裂。”她表示,向王凤雅的家人,向努力奔波的民政和公安及村镇干部等所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
然而5月28日,王凤雅母亲和奶奶表示她们并不接受此次道歉,将坚持起诉陈岚等人要一个说法。 “她弄得这么多人跑来跑去的(意指政府和公安机关介入),道歉就想完事了?”她们透露,有律师联系她们,但她们还没有定律师,因为目前还有记者在采访。
此前,王凤雅的爷爷曾对澎湃新闻表示,等忙完这几天将“反击”,通过法律途径要一个说法。
-----我是事实的分割线-----
引导错误舆论,究竟是谁的错?
小编觉得,这几年“打脸”或者“反转”的新闻愈来愈常见。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原来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一家独大”的局面已被打破,传统的深度调查报道减少,自媒体更强的时效性赋予其更多话语权。
不过,从此次“王凤雅事件”以及其他新闻反转事件来看,过于追求速度、话题与流量,忽视对于新闻事实的探寻,是错误舆论形成的重要动因。
愤怒的民意与冷静客观的真相之间,需要正确的引导。
小编想说,了解新闻事件越来越快,发表自己的意见越来越容易,这是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和广大网民的优势,但这一优势能否转化为对真相的求证,而非对关注度的刻意追求,需要引起每一个拥有话语权力的人们的足够重视。
希望下一次,自媒体在抢热点、引导话题的时候,能思考一下,调查一下。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也要理性等待正规媒体现场采访的一手资料后再来审视某个新闻,而不是被所谓的大V或意见领袖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