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由小津田公司创作的
从第一行开始:小陈茶日
作家:村姑镇
《1》
有阳光的日子。
在阳台上,喝茶。
突然的降温,让衣柜空了起来,只想去买衣服。
李麻花在一边嘲笑,真不理解你这种人,一到跨季就没衣服穿,难道去年你是裹着过来的?
被我一杯秋白露给堵上了嘴。
今年的秋茶,香气十分地高扬,而汤水十分地柔润,那种雪梨汤银耳汤一般的润泽感。
李麻花被这花蜜一般的茶汤,给迷住了,饮下之后,还伸手过来,要求来一杯。
正在喝着,突然来了条信息。
有人说,哎,鲜香醇爽,并不是好白茶的标准,是村姑陈个人的标准,只是村姑陈个人选茶的标准。
我拿给李麻花看,她跳了起来。
真想拿白茶国标打印一百份,每家茶叶店发一份。
白茶国标里白纸黑字写得那么清楚,好白茶,鲜,香,醇,爽。
明明是行业标准,怎么就变成村姑陈个人的标准了。
为概念偷换的,太玄幻了。
《2》
村姑陈的茶,口味清淡么?
不。
鲜爽,甘醇,稠滑,内质饱满丰沛,才是最大的特征。
我们家出品的白茶,口感要求是“鲜香醇爽”,“鲜”是最主要的。
然而,市面上大多数的福鼎白茶,真实产地乏善可陈:它们的产区不是高海拔茶园;它们有的不是福鼎本地的原材料;更有甚者,连茶青都不是从白茶树上采下的——随便找棵茶树就采了。
这些随便用低廉茶青鱼目混珠,粗略加工出来的茶,能有个白茶的样子就算不错了,当然谈不上“鲜香醇爽”!
另外,市面上还有部分“所谓的老白茶”,它们是人为做旧直接得来。
论口味,就更加谈不上“鲜爽”。
做旧老白茶常规三板斧——厚堆、渥堆、暴晒——采下来的茶青,没有及时薄摊,而是反其道而行,选择厚厚堆码。
茶青鲜叶们,像沙丁鱼罐头那样,叶贴合叶,梗接着梗,摩肩接踵,挤作一团,不能透气、散热、顺畅走水。
于是,除表层外,底下的茶青都闷坏了,损耗掉鲜爽感,喝起来带有一股不新鲜的沤青味。
渥堆与厚度类似,也是将茶叶直接堆成一摞。然后,还有可能覆上湿布等。无所不用其极地,加快叶片变褐转色,用高湿环境加重茶叶发酵。
接着,就是高温暴晒登场。
厚堆/渥堆之后的茶,摸上去还很湿,还没达到成品,还可以彻底放开手脚,拿去一通暴晒、狂晒——晒干出来的茶完全没有白茶的样子,看起来发黑发褐,将其说成黑茶也不为过!
此时,做旧加工目的已经达到(让一款新茶快速变苍老),可以视具体渥堆程度尽情发挥,往它们身上贴上十年陈,或十几年陈老白茶的标签上架出售,获取暴利。
而实际上,这些遭遇了满清十大酷刑的茶青们,内质损耗了大半,哪里还会有鲜爽感可言?——呈鲜爽味的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早就被渥堆“渥”掉了一大部分。
还有何营养可言?
这样的茶,作为茶界害群之马。
集齐了苦涩味、渥堆味、闷味,滋味重口得很,分分钟都在挑战喝茶人的勇气与底线。
彻头彻尾地,与优质白茶的鲜爽风味绝缘!
并且,拉低了白茶的地平线。
《3》
白茶国标里,关于好白茶的标准是什么?
以白毫银针为例。
特级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清、鲜、醇、爽。
一级银针的滋味,离不开鲜、醇、爽。
诸位看官们请注意,不论是哪个等级,哪个山场,哪种萎凋制茶方式做出来的银针,它的感官风味标准是固定的——那就是,要具有清晰的“鲜爽感”。
喝起来足够鲜爽,才是好银针的灵魂。
再具体展开来看。
清,是清纯、清新、清润、清香、清爽、清秀、清丽等词义的高度概括。
似空山新雨后,似微雨燕双飞,似明月松间照。
茶汤入口,便是股松风清露一般的通透感。
鲜,是茶汤要有鲜活感,灵动感,新鲜感,仿佛有许多灵气逼人的小精灵,在茶汤里遨游。
不能是沉闷带杂味的。
喝茶时,如饮山泉那样,但又比泉水更多几分稠滑细润。
醇,是指茶汤要醇厚、醇和,醇正,如浆似汤。不可以寡淡乏味,不可以薄,不可以稀,不可以入口只有水感。
尝入汤水后,对舌面的包裹感强,才是好白茶。
爽,更多的是喝茶之后口腔的爽口惬意感。
是茶汤入喉之后,舌面上涌上来的一股子dq爽洁的感觉,仿佛喝了一口汽水,喝了一杯苏打水,舌面上那种干净、清爽、清透感。
此时的口腔内,不能是粘腻的,刺激的,留有苦涩味的。
喝完好茶,口腔内如春风化雨般,爽洁明快,鲜爽至极!
《4》
白茶的国标,是一份什么样的文件?
现行的白茶国标,发布时间是2017-11-01。正式实施的日期是2018-05-01。
发布单位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内的规定的详细内容,感兴趣的茶友们,可以到网上查阅完整版。
这里就不再搬书了。
国标作为标准性文书,它对整个白茶行业,都具有约束性和参照性。
否则,制茶工艺不合标准,只是随便将茶晒干,胡乱做之,又有何益处?
又或者,从非白茶适制树种上,采下芽头叶片胡乱加工,这样的假白茶充斥市场,只能让真白茶渐渐边缘化,从而影响白茶行业未来的结构性 发展。
甚至于,部分人为了牟利,直接加入渥堆暴晒等手段,人工订制各种年份的“老白茶”。
上述这些白茶,完全不符合白茶国标的细则规定要求,早已经被白茶这一领域逐出门派,当然不能以白茶身份自持。
作为官方发布的标准文书,它代表着管理层对白茶行业关注、重视,以及扶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只会一团糟。
没有尺度,只要做出来的茶,除了割韭菜,对身体并无多大益处。
若没有国标,在利字当前,白茶的鲜香醇爽会变成一纸空谈。
而形形色色的怪味变味茶,充斥其间后,白茶原本海晏河清的江湖,将会彻底搅乱!
《5》
说清淡是村姑陈个人标准,而非普世准则的茶友,出发点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证明那些不符合白茶国标的所谓白茶,能有一个登堂入室的出口。
把国标的标准,歪曲为村姑陈个人的标准,这才可以把那些不合国标的所谓白茶,贴上白茶的标签,销售出去。
毕竟,村姑陈个人的标准,只代表村姑陈个人,不代表白茶界。
那么,把“鲜香醇爽”从白茶国标里摘出来之后,它们就成为了村姑陈个人的偏好与选茶的标准,并不是普世的标准。
这样一来,那些不鲜的,不香的,不醇的,不爽口的白茶,都可以成为“村姑陈不喜欢但市场接受度高”的白茶,卖出个好价钱。
那些厚堆的,渥堆的,没有及时摊晾的,叶片发红的,颜色转黑的,苦涩味重的白茶,都有了正过名的身份,都有了上市销售的通行证。
甚至,它们还有可能成为优秀白茶的标准,成为新茶人竞相效仿的榜样。
这场景,想一想,都很惊悚。
这样下去,未来,白茶界谁还会坚持及时摊晾、薄摊薄晾呢?谁还会坚持日光萎凋呢?
大家都厚堆,都厚摊,都睡一觉明天再起来摊——这样做茶多省事,人又轻松,成本又低,做出来的茶还能卖出个好价钱,谁不愿意这么干?
长此以往,未来的未来,白茶的制作工艺可能就改了。
改成渥堆了。
成品茶的标准颜色就有可能改成咖褐色了。
储存时含水量超标而生成的巧克力味,就有可能成为顶尖白茶的气味了。
欧买糕,这世界就要毁灭了。
《6》
觉得村姑陈的白茶味道太清淡、喜欢味道浓郁(重口)的茶友,别急。
我特特寻了一款味道重的白茶,可以推荐给你。
它来自平地或者海边,茶园日晒时间超长,制作时正好下雨,是妥妥的雨水青,茶农也懒,青采回来就直接摊在地上,让晒得烫人的水泥地,把叶片给烤红,叶脉给烤断,茶多酚咖啡碱无法随水分蒸发出去,大量渚留在叶细胞内。
这茶冲泡的时候,再坐一下杯,闷2分钟再出汤。
泡出来,便是浓浓的橙红色。
呀,这可是10年陈老白茶的颜色呢,可珍贵了。
这味道也很符合您的需求,非常浓郁,非常重口,非常苦,喝在嘴里,可是有茶味的,哪像方大师的高山白茶那样,清新淡雅“没味道”呢?
这茶还极便宜,是太姥山高山白茶价格的五分之一。
您可要喝?
明天来店里,找小仙女泡哦。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