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每年的这一天,襄阳县对等乡登村都会上演另一场大戏。
今年的主题是“党员争优秀、农户竞十星”。 你看,宽广的文化广场有传承百年花式剪纸“鹊桥”的惊艳、有“模范党员”“好媳妇”“道德村民”的亮相、有资助本村考上高校学子的善举,还有更多缤纷看点……★看点一:党员带头 文化腾飞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领航者。当天的文艺演出好戏连台,高潮迭起。在观看语言类节目《实话实说》时,坐在台下的观众无不拍手叫好,节目通过朴实的话语,展现出当代农村人勤劳、朴实、能干的精神风貌。节目中,村民李海江还将舞台现场“搬到”了直播空间,通过实时录制将赤邓村的精彩节目、模范人物等传扬给更多的人。
事实上,一直以来,大邓乡就有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土壤,赤邓村农民文化队伍在这片沃土上不断壮大,书法、剪纸等民间文化茁壮成长,村民参与的年龄从4岁至80多岁不等,既调动了村民的热情,又充实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现在村里人光景好了,对文化活动的开展,各家各户都积极响应。作为一名党员,各方面都要带头。”党员郑锁石如是说。
据了解,近年来,赤邓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村党支部+功能党小组+党员+村民”的格局,营造了党支部给党小组立标杆、党小组给党员压担子、党员给全村人树榜样的良好氛围。
★看点二:民间艺术 百年传承
“快看!用剪纸搭建的‘鹊桥’真壮观!”文化节现场,长达百米的剪纸“鹊桥”堪称“点睛之作”,人们无不流连忘返。这幅蕴含二十四节气、12个月的36幅剪纸作品一气呵成,串联成饱含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鹊桥”。
这幅巨作是由74岁的闫转枝和86岁的王冬青等人共同创作,耗时百余天。今年她们在创作上更融入了文字寓意,人们通过看字即可知晓剪纸作品的内涵。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主攻剪纸创作的闫转枝老人,注重创作细节,长达百米的剪纸作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幅美图,画面栩栩如生,无一重复。
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将剪纸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在村里不少妇女农闲时就跟着闫转枝学习剪纸。平日里,常有勤学好问的孩子上门讨教,闫转枝都耐心认真地教授,她从最基本的剪纸技法讲起,一剪一剪剪出一幅幅窗花。
不仅如此,文化节上更有书法、花馍等作品展示,在场观看者感叹:“高手在民间”“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千万不能丢,咱们也要学会传下去。”
★看点三:善行义举 奉献爱心
爱心托起希望,善举成就梦想。本次文化节中可谓意义非凡,还开展了“圆梦助学”助学金发放活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禾苗基金”为今年本村5名考上本科的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共计16000元。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学生王琳娜以57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圆了她和家人的梦想,谈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她激动地说,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村委会主任陈结义说:“爱心助学村里已搞了十余年,也是村里对应届大学生的一种鼓励。教育和人才对农村的发展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此举激励本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学有所成,回报家乡和国家。”
★看点四:道德之花 赤邓盛开
“百善孝为先”,贾青云时刻以一个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自己。结婚30年来,她用行动感动着村里每一个人。
三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婆婆,贾青云耐心、细心、用心地伺候老人的行为不仅感动了亲人,也感动着身边的人。文化节当天,贾青云又一次收获了“赤邓村好媳妇”的荣誉称号。
贾青云拿了“好媳妇”奖,86岁的婆婆崔春香乐开了花,在她眼里,儿媳妇这奖是实至名归。
崔春香说:“儿媳嫁过来30年从来没有跟我红过脸。不仅如此,更把我当亲妈,每晚给我洗脚从没有间断过。这夏天,她每天坐在跟前,给我驱蚊打扇、按摩、擦洗身子……”
文化节中,还对村里的“模范党员”“道德村民”“好媳妇”进行了表彰。如今的赤邓村,党员个个争优秀,村民人人把模范当标杆,示范及带动作用正在持续发力,“道德之花”正在这里绽放。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祁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