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给你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小惠,女,今年32岁,两天前被公司解雇了。
原因是她的老板认为她的能力达不到职位的要求。离职后,小慧一直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找工作,但是几个星期过去了,面了几家公司,但是没有一家公司录用她。在这样不断地遭受失败后,最后她决定干脆待在家里。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时不时跟朋友出个门逛个街,再也没有出去做自己曾经喜欢的事情,比如去健身房、看个电影或是去跳个舞。她越来越抑郁,自尊心也越来越低,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再找到一份工作。现在,她每天的活动就是,看抖音挥霍时间。第二个小征,男,14岁,初中生。他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考砸了。父母对他的这次失利对他进行了很严厉地批评。之后一上数学课或是做数学作业就很抵触,甚至感觉很沮丧,最后一看到数学只想逃避。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其他的科目上,但是很快他发现,他对学习和学校都失去了兴趣。
心理学家把这些情况都归结于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最早是由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对狗进行的一项实验得出来的。他们把狗栓在锁链上,放在一个笼子里,然后电击这条狗。狗没有办法逃脱这样的电击。经过多次这样的电击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了另一个里,这次笼子有一个出口,电击的时候,狗是可以从这个出口,通过一些技巧逃到另外一个笼子。之前没有经历过电击的狗很快学会了这些技巧,逃到了另外一个笼子。而之前经历过多次电击的狗,他们会因电击带来的疼痛而试图逃避,但是几秒钟后,他们会放弃挣扎,待在原地,忍受电击带来的痛苦,再也不会反抗。这就习得性无助实验。
心理学家进行了很多实验,想证实人是不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当然这些实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实验结果也同样证实了,人也会有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跟抑郁症的有些症状很相似,那就是对于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到很无助。这种对生活的某个方面的控制感的缺失,扩散到对生活其他方面失去了控制感。就如上面提到的小征的情况。对于一门课程受挫,最终导致对于所有课程和学习失去兴趣。在他的印象里,几次的受挫让他的感受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改变数学成绩差的结果。慢慢地他会陷入轻度抑郁中。
如果一个人陷入到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走出来,那么,就有可能走向抑郁。心理学家认为习得性无助已成为理解某些类型的抑郁的一个重要模型。对不可控的烦恼事件的体验,可能是跌入无助感受的开端。
由此,心理学家也表示,出现习得性无助后应及时找到积极的方法去应对。拿小征的例子来说,需要让他在他最喜欢的科目上下功夫,以取得好成绩。以此来证明他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也可以让他意识到他其他的能力,比如说交友能力、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