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阳真夏,建国抗战纪念日,男女中华报,就像交钱一样。
表的是,武汉人民明大义,这一日,献金台上各争先……”1938年7月,在长江中游的武汉,一曲大鼓词在隆隆炮火声中被唱响。这首大鼓词名叫《七七献金》,是通俗文学作家、《抗到底》杂志主编老向(笔名),目睹武汉民众献金救国运动盛况后创作的一个作品,大鼓词原文刊登在《抗到底》1938年第13/14期第16-18页。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前排左四),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左五)和第三厅部分工作人员合影。(资料图)
1938年7月9日下午,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献金团”,前往汉口江汉关献金。(资料图)
老向的这首大鼓词,说的是1938年7月7日,全面抗战一周年之际,国民政府临时首都武汉的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慷慨输捐,支援抗战的故事。那时日军不断沿长江跃进,6月中旬攻占了中游的安庆,武汉形势危急,中国共产党率先喊出“保卫大武汉”口号,并通过所掌握的政治部第三厅,开展献金救国运动,组织民众捐钱捐物,团结御侮。
1938年7月,武汉献金运动场景。(图片源自《湖北抗战画史》第59页)
作为这场群众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身体力行,组团捐款。7月9日下午两点半,江汉关献金台上,中共中央代表呈献了中央委员会从六月份党费中划拨出的一千元,在山西对日作战的八路军节食一日,也捐献了一千元。董必武、邓颖超、林伯渠、吴玉章等中国共产党参政员将各自7月份薪金共三百五十元献出,同为参政员的毛泽东从延安发来电报进行捐薪。周恩来捐献的是作为国民政府政治部副部长的二百四十元月薪。新华日报社在潘梓年带领下,合献了一百元。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叶剑英等五人献纳了当月薪水各五元……据称,中国共产党献金团演说时,观者千余,台下群情踊跃,“一直到晚上七点,献金的人还是江水似的涌来”。
《新华日报》1938年7月10日有关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战士献金的报道。(资料图)
武汉献金运动中,妇女捐出首饰。记者 何晓刚 翻拍
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展献金救国运动之前,国民党也组织过几次献金,但效果不理想。在周恩来的指导下,第三厅动员民众,没有国就没有家,献金救国与前线杀敌同样光荣,唤醒了武汉民众的救国意识。
抗战初期的周恩来。(资料图片)
据《战时农村宣传资料》1938年第2期记载,1938年7月7日早上9时,献金活动开始后,黑压压的人群就把各献金台围了个水泄不通,民众纷纷上台献金。卖无极丹的老者连捐了三次,家住汉阳的乡民捧出了大银元宝,在台下围观的一个妇女当场脱下手镯献捐。流亡青年自救团自制抗战地图出售筹款,难童擦鞋队捐了两个月的擦皮鞋钱十八元一角五分。一个车夫拿出了半年的积蓄四元六角,硚口的码头工人节食一天捐款四元,天生裕茶叶铺二十位拣茶女工,各献了五角。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一天不进食,把饭钱献了出来;武昌残废院全体受伤将士献出了康复津贴;两名断了腿的辛亥老兵也各捐了一元,送给前线买子弹……为救危难中的国家,武汉民众不论身份,不计贫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7月7日至11日,五天时间五十余万人次踊跃呈献,捐款总额过百万。武汉献金救国活动的全民性和有效性,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和抗战救国的坚强意志。
武汉儿童在宣传献金救国(图片源自《湖北抗战画史》第62页)
武汉献金运动中,孩童打开储钱罐捐零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魏铼 摄
这场献金救国运动规模之宏大,情形之热烈,可谓空前。据第三厅厅长共产党员郭沫若描述,“狂潮,要把武汉三镇掀翻了”。响应武汉七七献金,西安、昆明、广州、重庆、成都、上海、长沙等地民众也大义输财,共赴国难,浓烈的爱国情绪,从武汉蔓延到了全中国。
武汉献金救国运动是一次经济动员,献金所得,充实了抗战国防。献金救国运动也是一次教育动员,宣传了抗日救亡思想,启发了大众民族意识。献金救国运动更是一次政治动员,形成了共赴国难的强大合力,坚定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稿源:荆楚网
作者:路彩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 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