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有这样一位将军,不会骑马射箭,甚至就连弓弩的拿不起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人,却在40岁时第一次领兵出战,主导过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他就是声名赫赫的陈庆之。
陈庆之是南梁大将,梁国是南朝第三个政权,开国皇帝为萧衍,据传其祖上是汉朝开国功臣萧何,萧衍势力极大,期初是齐国大臣,等到自己有了颠覆政权的能力之后,萧衍显示出了野心,武力逼迫齐国皇帝退位,从此建立梁朝。
梁武帝在历史的评价极高,自幼饱读诗书,无论是政治、文学还是军事领域都有涉猎,同时梁武帝十分向往佛教,平日里烧香念佛,而且梁武帝爱好交友,是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与沈约,谢朓等文人交往密切。
梁武帝登上皇位之后,勤于政事,要求臣子直言进谏,晚年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从佛教生活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正是他,陈庆之就是在梁武帝身边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陈庆之家境贫困,机缘巧合之下投入到梁武帝门下,如果不是这次机会,陈庆之很可能还会在家里种地为生,不过陈庆之身材并不高大,注定不是一个干体力活的好手,在很多人眼里,陈庆之根本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然而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多方打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一个萧衍,由于萧衍广交好友,门客众多,不起眼的陈庆之又如何让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呢?陈庆之仔细思考,逐渐摸索到了萧衍的脾气秉性,发现这个人对文学与书法十分向往,尤其佛教文化。
虽然说陈庆之对佛教不太了解,不过对于下棋却十分精通,得知萧衍对下棋十分喜欢以后,陈庆之日复一日的练习棋艺,找到机会就有萧衍切磋棋艺,萧衍的棋瘾很大,有时候一天都能不吃不喝通宵下棋,除了陈庆之陪同以外,没有人可以坚持下去。
靠着下棋这门手艺,陈庆之逐渐成了梁武帝身边的得力助手,梁武帝登上皇位之后,广封群臣,陈庆之作为心腹,18岁时受封为主书,帮助朝廷处理文书公文,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官,然而上战场杀敌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男儿就要建功立业,为此陈庆之买通许多大臣替他说好话,终于让他等来了一个机会,不过这个机会足足等了二十多年。
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梁朝对立的正是北魏,两国相处还算和谐,有一天道武帝的玄孙联合徐州刺史元法僧几个人觉得朝廷十分苦闷,就想着自立为帝,享受一下做皇帝是什么样的感觉,几个人说干就干,随后起兵谋反建立的“宋”朝。
道武帝听闻之后,十分恼火,简直就是胡闹,一个完整的国家怎么可以有两个皇帝,于是拍案而起,命令大军讨伐。
元法僧等人当即慌了神,虽说干出了称帝的事情,不过这几个人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道武帝抗衡,硬拼无疑是自寻死路,于是几个人决定投靠南面的梁武帝,梁武帝听到有人投诚,十分高兴,命陈庆之前去接应。
这是陈庆之第一次走向战场,这个文官的命运就此改变,虽然只是名义上的统帅,然而陈庆之不在乎,只要能有上战场机会就足够了。
陈庆之的武将生涯就此开始,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瞩目的就是率领7000余人浩浩荡荡进行北伐的传奇了。
陈庆之北伐时,首先进攻睢阳,睢阳守将多达7万多,是陈庆之的十倍以上,双方兵力十分悬殊,没有人认为陈庆之可以取胜,令人没想到的是陈庆之并没有一丝迟疑,率领士兵不足半日就攻破了城池。
首战告捷的陈庆之继续进攻,面对元晖业的2万多兵马,陈庆之因势利导,轻松攻下城池,生擒敌方守将,打出气势的陈庆之再次攻击荣阳,北魏急忙排尔朱荣等人率领大军救援。
20万大军将陈庆之重重围困,很多人都认为陈庆之会选择坚守不出,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率领4000精兵,出城迎敌,一战打得北魏被迫迁都,陈庆之的威名成了北魏皇族的梦魇,每当提起这个名字,都会心惊胆颤。
陈庆之作战的时候,喜欢穿着白色长袍,因此被人称作“白马探花”,当时有歌谣称赞:“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虽然只有几千士兵,却在他的手下势不可挡,接连攻陷北魏32座城池。
与著名的军事天才相比,40岁才上战场的陈庆之无疑是“老迈之躯”了,然而他却以惊人的天分,在战场足足打了15年之久。
《梁书》中说道:“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可见古人对陈庆之评价极高。
南梁皇帝称赞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15年军旅生涯中,陈庆之先后参与大小战役47次,多数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陈庆之虽然不是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甚至一些史书中记载陈庆之体力极差,没有丝毫武力。
就是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陈庆之接连击败北魏数十万兵马,靠的不仅仅是强攻,更多的是谋略,不足4个月的时间内,拿下北魏32座城池,这种战绩试问还有谁能做到。
因为出色战功,陈庆之被后世称为“古代五大名将”,陈庆之与其他人不同,有自己独特的作战理念,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选择正面交锋,仍然能势如破竹,反杀敌军。
陈庆之作战几乎都是正面交锋,再加上陈庆之身形瘦小,作战风格却大不相同,战场上攻势迅猛,这种反差更加体现出陈庆之的传奇经历。
历史上的陈庆之更像一个“军师”,指挥过的战斗,或多或少影响了历史走向,直到今天,他所留下来的的军事思想仍然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