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两位志士的姓名以及其名言】傅介子、甘延寿——汉代丝绸之路的英勇卫士

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自汉武帝派遣张骞通使西域,由官方开通丝绸之路后,历经2000多年,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巨大作用,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前多年,我国会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丝绸之路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也为丝绸之路今后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朝代不同,有长安说、洛阳说、开封说等等,但庆阳一直在陆路丝绸之路的中途,是由东向西其中之一路线所经之地,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这可以从北石窟等寺的开凿、唐朝游击将军穆泰墓出土的文物,以及清朝末年几位外国旅行家对庆阳的文字描述可得到证实。

丝绸之路由自然形成或经官方确立以来,风风雨雨,时通时阻,有其顺利之时,也有艰险阻塞之时。畅通时,东西方各国民众受益,因此保卫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至关重要。在汉代,丝绸之路建立之初,有两位志士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出生入死,作出了历史贡献。

他们是:傅介子、甘延寿。

傅介子,北地(今庆阳)人。少时聪颖好学,豪迈勇武,立志报国。一次饮酒时,他突然掷掉酒杯,仰天浩叹: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应当驰骋疆场,立功绝域,怎么能做一个闲散文人呢!于是弃文从武,在征战中获得了骏马监官职。那时,丝绸之路开通仅有几十年,虽然其功效日益显露,但还不为许多西域国家认知,时通时阻,很不安全。在汉昭帝时,龟兹、楼兰等国都曾杀死过汉朝派遣的使臣,时常截获西方来汉廷的客商和货物,引起朝廷的忧虑与重视。傅介子当时已任平乐监的官职,申奏朝廷,要求出使大宛等国,带着皇帝的诏书去责问楼兰、龟兹等国王,恢复丝绸之路的畅通。大将军霍光同意了他的意见,让他先去楼兰国试试。傅介子只带百人,便去西域各国。他深知西域小国敢于如此得罪汉朝廷,是因为有强敌匈奴为其撑腰,所以他前次去西域时,曾在龟兹国斩杀了匈奴的使臣,引起震动。因此功,他由骏马监职务提升为平乐监职务。到楼兰国后,他当面责问国王安归的失信与背叛,并利用楼兰国王的贪心,刺杀了国王。当时汉朝廷认为:傅介子凭借自己机智与勇敢,智取楼兰国王之首,震慑了西域各国,为维护汉王朝的天威、确保西域各国的继续归附立下了大功,因此封傅介子为义阳侯,赏赐食邑七百户。傅介子去世后,归葬故里(今庆城县西塬七里庙的石人坳),受到历代祭祀。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人,出生于今庆城县西川甘沟门人。他出身名门,很有力气,轻功也很好,被选在御林军内,深得皇帝赏识。车骑将军许嘉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和谏议大夫职务,随后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担负起保卫西域安全和丝绸之路畅通的重任,他与副校尉陈汤共同发兵,诛斩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北匈奴郅支单于被迫西迁,与康居国国王联合,修建五重城(又称五色城)作为都城。匈奴以此为根据地,经常扰乱西域各国,强征贡物,继续与汉朝廷为敌,扣押汉朝廷的原使臣江乃始等人,又杀死汉朝廷新派的、送归作为汉廷人质的郅支单于之子的使臣卫司马谷吉。

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的一天,陈汤请甘延寿发兵攻取北匈奴部。他建议道:“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小国因害怕而服从大国,这是他们地位和本性决定的。前一段西域诸国,曾服从过匈奴。今郅支单于迁移到这里,自以为国强,侵犯乌孙、大宛,并为康居国王出谋划策,想吞并这两个国家。若乌孙、大宛果然被吞并了,势必又北攻伊利国,西取安息国,南击月氏国,不出几年,西域诸国尽为匈奴所有了。而且郅支单于剽悍善战,现在不图取他,必然成为西域的大患。最好是先发制人,把屯田垦地的将士全都动员出来,加上乌孙国的部众,直指郅支单于的都城,乘他们不防备,很容易攻入。利用这个机会斩了郅支单于的首级,上献给朝廷,岂不是建立了千载一时的大功么?”甘延寿赞同这个意见,想先奏明朝廷取得同意后再实施。陈汤又劝他说:“朝廷公卿,怎么能考虑这么远?如果你上奏叫他们知道了,反而不见得就依从咱们。”甘延寿不愿意独断专行,没有马上行动。正考虑上书奏请,忽然得病,只好搁置一旁,从事医治。

甘延寿正在调理疾病时,一天,陈汤擅自发兵万人请行。如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甘延寿也认为这是国家大事,良机不可失,便带病与陈汤将兵分为6队,即日起行。3队从南道越过葱岭,由大宛国绕往康居国;他与陈汤率领3队人马,从北道过乌孙国都,入康居国境 。两路合围,经过激战,汉军攻破匈奴都城,郅支单于被乱刀砍死,其他军士杀毙单于夫人、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生擒番目145人,收降胡兵千余人, 搜得汉使节2柄,并有前时谷吉所带的诏书。

甘延寿与陈汤建此大功,汉元帝本想加封,中书令石显与朝廷重臣匡衡却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而且以陈汤私取财物之罪,当即令吏士道上收系按验,后陈汤申辩,才改为具酒食迎劳。在此之前,甘延寿与陈汤已将擅自兴兵一事向皇帝上书认了罪。但因重臣有意阻挠,汉元帝迟迟下不了加封的决心。此时光禄大夫、中垒校尉、宗正刘向以《论甘延寿陈汤功疏》上书朝廷,请封甘、陈二人。其疏的大致内容是:郅支单于扣杀汉廷使臣和随从将吏百余人,此事国内外都知道了,有损汉王朝的威严。群臣既怜悯这些受害者,又气愤郅支单于的狂暴,皇上也想诛杀他为臣下报仇,所以时时想着西域这件事。都护延寿、副校尉陈汤,身负皇上旨意,受到神灵的保佑,动员西域其他国家的国王,带领屯田的汉兵,出生入死,攻破了康居国,占领了五色城,斩了郅支单于的首级,雪了谷吉被杀的耻辱,扬了汉王朝的威严,西域各国表示臣服,连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也愿累世称臣。这是立了千载之功,建了万世的安宁,群臣都认为二人所建的功勋是很大的。过去周大夫方叔、吉甫为周宣王诛杀了猃狁,周王朝给予很重的赏赐。现在延寿、汤立了这么大的功,反而受到有些人的攻击,不能得到加封,这在以后怎么激励边关将士呢?齐桓公前头有尊重周王朝的功劳,后面有灭项国之罪,但有识之士认为齐桓公是功大于过。就在本朝,将军李广利,损失了五万军队,耗用了亿万钱的资费,经过四年的辛苦,而仅仅获得骏马三十匹,虽然斩了宛王母之头,但抵不上他花费的资财。要论罪,这罪是很大的,然而孝武皇帝不说他的过错,而有两人封侯,三人成了公卿,食邑2500户的有几个人。而今康居国疆域大于大宛国,郅支单于的名号重于宛王母,他的罪行比留马要重得多。延寿、汤不动用国内之兵,不费一斗粮食,却取得了很大的战功,这与李广利相比,功德比他大百倍。而且常惠、郑吉这些人仅仅跟随别人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也受到封赏,但对延寿、汤却大功不赏、小过就罚,我十分痛惜。我建议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此书呈入,正合元帝之意,于是元帝下诏:“今延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赖天地宗庙之灵,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及阏氏贵人名王以下千数。虽逾义干法,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藏,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境得以安。然犹不免死亡之患,罪当在于奉宪,朕甚闵之!其赦延寿、汤罪勿治。”诏公卿议封,匡衡、石显仍坚持已见。元帝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拜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后延寿迁城门校尉,护军都尉。卒于官。王莽为安汉公秉政,益封延寿孙甘迁千五百户。

从现在角度看,傅介子未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仅血刃一人,就安定了西域,可谓功德无量。甘延寿也是仅动员在西域屯垦的万名汉军攻破了匈奴都城,斩杀了郅止单于,做到了“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藏,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境得以安”的效果,实在难得。虽然他在发兵时思想上有擅兴军旅的顾虑,但当陈汤假借他的名义将兵调动起时,他不顾身体有病,也不顾及事后朝廷的问罪,还是以汉朝廷在西域的利益着想,同意了陈汤的意见,并亲自出马,率军攻战,取得成功。难能可贵的是,在石显、匡衡为了阻挠朝廷加封甘延寿及陈汤,百般搜寻他二人过错,在这里只说陈汤“私取财物”,而语不及延寿,可见甘延寿在建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获取的财物堆积如山时,却一毫不取,一尘不染,未落下任何把柄可供反对他的人们所利用,其清正廉洁之风让人叹服。

傅介子、甘延寿的行为,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效忠于汉朝廷,是否还具有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与安全的意识呢?根据历史资料研究,又从客观效果看,他们确实在这方面立了大功,树立了典范,所以说他二人是丝绸之路的英勇卫士。

傅介子原职务仅是个管理马匹的小官,维护西域安全与他职务根本不沾边,但傅介子胸怀天下,立有“驰骋疆场,立功绝域”的大志,当他听到西域有些动乱时就坐不住了,主动请缨赴边平乱,这体现了他“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思想,敢于做大事、立大功的勇于担当精神。甘延寿在陈汤动员他出兵时也非常赞同陈的意见,但不愿独断专行,要向朝廷奏报后实行,这是因为他是军人出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朝廷的圣旨,作为主帅是不敢行动的。但当兵士已调动起来,他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毅然带病率军出征,同样表现了与傅介子的一样的思想和精神。

楼兰王在汉王朝与匈奴之间首鼠两端,为害西域即丝绸之路的安全,就直取他的首级,傅介子出手不谓不狠。甘延寿出兵将五重城团团围住,不给匈奴逃跑机会,将他们一锅端。虽然匈奴历经多年战争,势力大不如前,但他们能与“胜兵十二万”的康居国比肩联合,其兵力不可小觑。所以,这个胜利在汉王朝与匈奴战争中恐怕是史无前例,也说明甘延寿出手之重,真正是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击敌人。

傅介子仅率百人,带着刺杀国王这个明确的目的赴西域,其胆略不能不为后人敬佩。据《前汉书·西域传上》载:楼兰国王被杀后,由新立王改国名为鄯善时的国内情况是“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所以傅介子去完成使命,谁也无必胜的把握,但他对凶险的前景无所畏惧,还是勇敢地去了,这说明他已不考虑个人得失,置生死于度外。甘延寿之所以没有立即实施陈汤出兵的建议,他深知无朝廷圣旨擅自出兵的后果:胜利则罢,兵败自己捐躯疆场是小事,带累家庭惨遭株连九族的严酷后果事大。他完全可以制止出兵,或者以有病蹲在军营内将擅自出兵的罪责推给陈汤。但他没有考虑后果得失,义无反顾,带病出征了。在出兵之时,还“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最终战争胜利了,但后果却是掌权的大臣百般阻挠为他们议功加封,而且正如他顾虑的那样,背上“擅自兴兵,功难抵罪”的罪名,要处罚他们。汉元帝最终采纳了刘向的建议,下了“其赦延寿、汤罪勿治”的圣旨,并给了一定的封赏。

傅介子不是草莽英雄,他苦读诗书,俱有超常的文化素养和智谋。他在自荐要求行动之前,对各种情况必然进行了反复深入分析:一是安归性情贪婪,迷恋财物宝货,必会上钩,可乘便行刺,容易成功;二是安归是原国王入质匈奴的次子的次子,回国当了国王,非正统,本人又无德行,在国内人民中间威望低下,刺杀后不容易引起多大的动乱;三是楼兰国与汉朝疆界相靠,一旦失利,人员可迅速撤回到国内,也可就近得到国内支援。事实果如傅介子所料,国王安归不但为财物所迷应约而来,而且当他被刺时,随行一大帮“贵人左右”中无一人舍生救援他,同时国内人民安静如水,相安无事,未起任何波澜,很说明他的威望低到惊人的地步。此外,楼兰国王安归死后,汉朝廷采取了两个善后措施:一是将他首级悬挂于京城北城门之上,以告诫西域各国,而且下达诏书,历数了他的罪行,诏告天下,进一步孤立、打击他;二是派遣在汉廷的安归弟尉屠耆回国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并派军士护送至国,这些措施有利有节,较为恰当。

以郅支单于为首的北匈奴常竭力排斥和打击以呼韩单于为首的南匈奴,不得已,南匈奴归附汉朝廷;北匈奴时常派兵侵犯欺凌西域各小国,惹得天怒人怨,郅支单于虽与康居国结为军事同盟,并与国王互为翁婿,但又杀死康居国王之女,如此暴行,何人不侧目痛恨?甘延寿、陈汤高举正义之旗,调动在西域屯垦的汉军将士万人,又联合西域各小国的军队,组成四万多人的征讨大军,分六路开进助纣为虐的康居国。在途中遇上“皆怨单于”的康居国贵人屠墨及贵人贝色子男开牟,“喻以威信,与饮盟”,而且男开牟为其向导,引大军到五重城。有这么多的盟军相助,何愁不胜?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992490.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