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意思是,解决困难从容易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入手。天下难事必从容易做起,天下大事必从细事做起。故而圣人始终不自为大,所以能成就其伟大。
曾仕强先生解读
图难于其易。要做难的事情,先从最容易的做起。比如考试,试卷一发下来,糟糕了,10个题目我只懂两个,其他8个都不懂,怎么办?然后就一直在想,这个不懂的非把它突破不可,最后时间用光了,连那两个会的都没有写,就0分了。
我一看只有两个会,8个不会,那没有关系,先把两个会的快速地写好。最起码先稳住,因为你的时间有限。然后慢慢去突破难的,说不定后面反而觉得这没有什么难的,整个化解掉了。其实所有的难题都有容易突破的那一点,你就从那点开始。
为大于其细。大作用都是从小处着手。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容易的小事去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最伟大的事情,大多从最微细的地方开始发端。
比如孔子,孔子一号召,三千弟子就来了,那么容易吗?不可能。孔子开始带一两个人,越带大家觉得跟他学很好,其他人自动就来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从小的地方开始,然后慢慢才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发展,最后变成很大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你去看历代的圣人,他们绝不好高骛远。好高骛远的人根本就做不成大事,眼高手低,最后一事无成。不好高骛远,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反而能够成其大事。
马齿苋
傅佩荣先生解读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解决困难,要在它还容易的时候;成就伟大,要在它还微小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容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小。因此,圣人从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
这段说到要怎么解决困难,怎么成就伟大,并且强调:难的事开始一定很容易,大的事开始的时候很微小。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经验的观察,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或奥妙的地方。你只要对人生有一个长远的了解,找一些年纪大的人,就他的生活体会,说说他的经验,通常都会得到类似的结论了。
首先我们看,譬如解决困难。我在念书学习的过程,觉得数学很难。但开始的时候并不难,1+1等于2,99乘法表,都很容易背下来。但后面,一步步发展没有循序渐进,等到最后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
再看,伟大的事件开始于微小的事情。所以在小事情上尽到责任的话,做大事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当作人生的修行,要注意到三点: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训练自己打下一个有利的、具体的基础。基础稳固了,将来才能在上面建构稳固的楼房。
所以天下的难事,必作于易。看起来很难的事,开始的时候很容易。天下的大事,必作于细。所谓的大事,从小事慢慢发展成的。所以要记得:要有长远的以及整体的眼光,就可以有这样的认识了。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近”代表时间上的对照。你如果过去没有做长远的考虑,现在眼前的“近忧”,就是过去缺乏考虑造成的结果。现在再去面对问题,来不及了。从这里学到什么?现在开始,对于未来的、长远之后的情况要多做思考,然后一步步发展下去,将来就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了。
宋朝学者喜欢提一句座右铭,就是“在事上磨练”,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自己。比如说我今天作为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我就把我负责的琐碎的小事做好,这样将来才能承担比较重的任务。
在《孟子》书里面提到孔子,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短暂的“公务员”,古代就称作“委吏”以及“乘田”。他在一个大夫之家,负责管仓库,这是“委吏”。管仓库,孔子就把各种货物的进出记录得非常清楚、相当的完善。
大夫觉得很满意,认为这个年轻人20岁上下,做事负责,就让他去管一个比较大的牧场,就是“乘田”。牧场里面的牛羊培养之后,是用来祭祀的。由孔子负责管理以后,一年下来,牛羊都长得非常茁壮,繁殖得也特别快。为什么?因为他尽忠职守,他不会像其他人,有可能偷工减料,变卖公物,图谋私利等等。
从这边可以知道,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实事求是了,把他的每一项责任做到最完善的程度。以此为基础,年纪越来越大,别人当然可以委以重任了。孔子五经六艺都学通了,学问好,能力强。到51岁出来做官的时候,一开始担任中都宰,就是县长。一年下来,他的县就成为全国模范县,很快他就到中央去工作了。后面就从小司空再升到司寇,成为正部级官员。这是孔子的简单的经历。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从来不觉得自己了不起、有成就、做的是大事,所以他永远在发展之中,这才能够完成他真正的大。
因为从“道”来考虑的话,在整体里面永远不可能有穷尽的。在长远的人生路上,永远不可能达到圆满的结果。就好像你要“止于至善”,那个“至善”是永无止境的。只要你还活着,就有更高的层次可以抵达。
所以他说“圣人故能成其大”。如果你以为自己现在不错了,事业做得蛮好,德行修养也都还可以,就停下来了。但停下来之后,宇宙万物继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你就被抛到后面去了。
马齿苋
南怀瑾先生解读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十个字的两句话,又是一副对联,天下最困难的事,对于真有智慧的人来讲,处理时“于其易”,会找到事情的关键点,处理起来就很容易。我经常给年轻同学讲笑话,要他一个人去搬个桌子那样大的石头,他们都面有难色,认为至少需要六七个人才搬得动;告诉他一个人就可以了,不必要把它悬空搬,是要想办法把它转动,走圆圈的转动,几个指头也可以慢慢转得动。只要动了,走圆圈的方法就成功了。
做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先要找出要点,如果用力去做,是非常笨的方法,要用“势”。“势”不是力,譬如一个手表很轻很小,就是打到我们也不过是小疙瘩而已。但是,如果远远一掷,加上力学的作用,打到身上可能是几十斤的力量;甚至刚好打到一个要害的穴道,就可致人于死,这是“势”的道理。所以用“势”与用力不同。
天下没有困难的事,这是拿破仑吹牛的话,但他最后还是死于困难。天下处处都是困难的事,不要听拿破仑乱吹,还不如《中庸》说得好,看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这样才可以容易完成,也就是“图难于其易”。能把握要点,找到关键,才容易成功。
“为大于其细”,一件伟大的成就,是从小地方做起的;最伟大的建筑,是从一颗颗沙石堆积起来的。
下面是引申的道理,我们懂了这两句话的原则,下面就容易懂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相反的道理,天下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容易的事。这里告诉我们后一代的人,不要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你认为容易做,最后遭遇了大困难。许多事看来太轻易了,事实上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们端着饭碗,把菜送进口里,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有时候还咬到舌头,或者筷子夹的东西掉下来了,因为我们轻视这个动作,觉得它很容易办到。所以不论任何事,看得容易的话,反而困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经常引用曾国藩的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曾国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说只看大处,不必斤斤于小处;当然做事不能斤斤计较于小的地方,要顾全大局。但小处也要注意到,因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会产生大纰漏。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一点小事可以马虎的。
欧阳修有两句名言,我经常上课时引用。他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大祸经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积起来,就成为大毛病。
还有一句,“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有智慧,有学问,有大勇,可是他有时一点都用不出来,因为你有所溺爱,就会有偏向。甚至情绪上的一点偏向,习惯上的一点偏向,就把你蒙蔽了,你的智慧判断就错误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真正的圣人,不吹大牛,不说大话,不狂妄,只是小心谨慎。关于这一点,有人拿历史上的两个人物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一辈子的长处,成功要点,就是小心谨慎。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名臣,大宰相,在历史上这两个人物的处事态度,构成一副很好的对子。
吕端这个人平常看起来糊里糊涂,马马虎虎,但是他不是真马虎,他是大智若愚,是真精明假糊涂。他处理大事一点都不糊涂,他说:“我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那是自吹的话,真能够对大事不糊涂的人,小事一样看得清楚。就像一个人眼睛很亮的时候,一眼看出去,整个的场面统统都看清楚了,小地方也都看到了。
大圣人因为他不自以为是,不傲慢,不自骄,故能成为真正的伟大。所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谨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因此,老子与孔子一样,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名言,也涉及历史上观察人的相术。孔子在《易经》上也讲了很多,孟子也说得不少。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