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英文读后感】《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光环掩盖下的,美国文学史殿堂中的瑰宝

时间:2023-07-10 作者:佚名

19世纪中期,美国肯塔基州的农场主谢尔比家,有一名忠厚能干的黑奴,大家都称呼他为汤姆叔叔。

谢尔比先生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而破产了,他只好将汤姆和只有四五岁大的的小黑奴哈利卖给奴隶贩子抵债。

故事从此开始,分别围绕着汤姆与小哈利的命运展开了......

闪亮的历史光环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是一部生动描绘19世纪美国南方生活的故事。

《汤姆叔叔的小屋》

它曾出现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中。林肯总统在接见作者斯托夫人时,称她为“写了一部书,引发了一场伟大战争的小妇人”。意思是说,因为斯托夫人写下这本《汤姆叔叔的小屋》,从而引发了1861年开始的长达四年之久的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南方种植园主的奴隶制经济,与北方工厂主的资本主义经济间的战争。战争最后以北方的胜利告终,不仅彻底废除了奴隶制,更重要的是巩固了北方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此,美国的工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大国。

甚至可以说,这本书改变了美国的命运,推动了历史的走向。

美国南北战争

然而,许多人都被它闪亮的历史光环迷惑了,觉得这仅仅是一本“为政治而写”的书。

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黑奴解放宣言等等知识,在教科书中只是单薄简单的几句解说。不打开这本书,不走进这本书中展现的19世纪中叶那个真实的美国,《汤姆叔叔的小屋》的魅力,就永远仅限于历史课本中的几行文字。

那么,《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否值得我们阅读呢?奴隶制已成往事,再阅读这样一本书还有意义吗?

林肯总统与黑人们在一起

文学殿堂中的瑰宝

有这些疑问,是因为这本书崇高而闪亮的历史地位,掩盖了其本身的文学价值。

《汤姆叔叔的小屋》初次连载(在被赋予许多光环之前),就获得了成千上万的热情读者。它塑造了许多美好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打动了无数人柔软的心。

这本书成为美国文学史殿堂中的瑰宝,是有其深厚的艺术价值的。

185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 (Uncle Tom’s Cabin) 》首次在《民族时代》上连载。虽然《民族时代》是一份发行量不大的小刊物,但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却在连载一开始,就赢得了成千上万的热情的读者。

很快,波士顿的一家小出版社——约翰·失厄特出版公司决定出版这本书。第一版印刷五千册,却在头一天就售出了三千册,第二天全部销售一空。约翰·失厄特出版公司连忙重印,一周内加印了一万册,也很快售空。再加印,一年内美国八家出版社日日夜夜赶印出三十万册,却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那一年,《汤姆叔叔的小屋》印行一百多次、三十五万册,这在19世纪中叶的出版界,是个天文数字了。

185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第一天就售出三千册

当时,几乎每个识字的美国人都争先恐后地阅读这部“扣人心弦”的小说。

在世界各地,这本书也大受欢迎。英国当时有四十家出版社出版该书,销售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册。读者们饱含着深情地传看《汤姆叔叔的小屋》,当时的著名作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乔治·桑、海涅、狄更斯等,都曾对这本书公开表示高度赞扬。

时至今日,《汤姆叔叔的小屋》更是曾被改编成戏剧、音乐剧等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多年。同时,它已经被译成世界上四十多种文字,其魅力经久不衰。

时间,充分证明了这是一本经典名著。

1960年的英文原版

03 作品的魅力

这样一本万人空巷的经典作品,它的魅力在哪里呢?

01 作者富有同情心的笔触

作者哈丽叶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是一位充满博爱思想的善良的女性。

她出生于美国北方,十四岁时随家人迁居到距离南方蓄奴州肯塔基州,仅一河之遥的辛辛那提。隔着波涛滚滚的俄亥俄河,斯托一家的对岸就是星罗棋布的奴隶主种植园。

肯塔基州与俄亥俄河

少女时代的哈丽叶特敏感而热情,她喜欢读司各特那些充满冒险色彩的长篇叙事诗,也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的影响。她大量拜读他们的作品,这对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年时代的哈丽叶特·比彻·斯托

19世纪中叶,正是废奴运动兴起的年代。

辛辛那提市成为废奴运动的中心后,也成为各地逃奴的避难地和中转所,斯托夫人家就曾安置过逃奴,而斯托夫人本人,后来也得到机会亲自去南方旅行。在这些过程中,她看到了许多奴隶的真实生活情况。这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斯托夫人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影响,而她在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时,又采用了鲜明的现实主义写法。

那份对黑奴深深的同情,体现在极其现实的奴隶生活的细节描写中,产生了一种朴实而打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黑奴在种植园中劳动

02 结构的魅力

故事是从谢尔比家破产后经济陷入困境,不得不卖掉家奴开始讲起。整个故事设计了两条主线并行,结构非常清晰。

一条主线,讲述正直善良的汤姆叔叔为了其他奴隶不被卖掉,忍受痛苦与家人离别。在乘船去南方的路上,他偶然间救下一个可爱的白人女孩艾娃,随后被艾娃的父亲圣克莱尔先生买下,度过了几年平静快乐的生活。然而,在即将得到自由的最后关头,汤姆却再次被卖掉,最后死在凶残的种植园主的折磨下。

另一条主线,讲述聪明能干的伊丽莎为了保护即将被卖掉的儿子哈利而叛逃,她们在路上与同样逃出来的丈夫汇合,最后在众多白人的帮助下成功逃到自由的加拿大,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小说引人入胜的一大魅力就在于,结构的简单清晰,与情节的紧张惊险,完美地交融在了一起。

《汤姆叔叔的小屋》连环画

两个主人公,两条主线,交替讲述,始终并行。作者对节奏的掌握是如此恰到好处:

在一大段伊丽莎带着儿子,跳过俄亥俄河的冰冷的浮冰,在枪声中叛逃的紧张描写之后,转而叙述汤姆叔叔被卖掉的那个清晨,全家沉浸在静得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中;在讲述了汤姆一波三折的命运后,伊丽莎夫妇躲避追捕逃到船上,奔向加拿大的过程,又让读者屏住呼吸。

在清晰的主线下,作者穿插安排了许多打动人心的情节。

抓捕伊丽莎的捕奴人在被伊丽莎的丈夫救活后,转而帮助他们逃跑;谢尔比家的小主人把汤姆当做最好的朋友,始终如一地试图解救他;汤姆的信仰多次遭遇考验......

这种主线的简单与情节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让小说充满吸引力。

03 人物的魅力

小说的另一大魅力,在于它塑造了众多美好的人物形象。

最感人的就是汤姆叔叔了,他正直、善良、能干,总是在帮助别人。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汤姆知道自己即将被卖掉的那个晚上,别人劝他逃走时,他“忧伤而平静地望望四周,说:

不,我不走。要是不把我卖掉,为了偿还债务就必须把庄园上的所有人统统卖掉。所以,还是卖掉我吧。

这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愚忠”,不是被卖了还给主人数钱的蠢笨,而是一种真正的忠厚、忍让,是一种高尚的牺牲精神。这种无言的承担,让每个读者动容。

1852年初版插图:被卖掉前,汤姆叔叔有个快乐的家庭

被卖到可爱的小艾娃家后,汤姆叔叔负责马厩的工作。此时展现的,是一个对美具有敏感的感受力的汤姆叔叔。他是如此快活地享受着环境的美好:小鸟、喷泉、芬芳的空气、厅堂里的油画......

这时的汤姆叔叔又是那么慈祥。他爱小艾娃,给她做了许多木头玩具,有一次甚至疼爱地任由小艾娃在他的衣服上每个扣眼里,都插满芬芳的茉莉花。哦,这些可爱的描写,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愉快啊。

1965年《汤姆叔叔的小屋》电影剧照:汤姆与艾娃在花园

然而,这么好的汤姆叔叔,最后却惨死在莱格里的折磨下。每个读者读到此处都会充满痛苦和愤怒吧。

1852年初版插图:汤姆在莱格里庄园被毒打

打动人心的,还有小说中出现的众多母亲。

伊丽莎虽然自己被主人保护着,摆脱了被卖掉的厄运,但是当她知道年幼的儿子哈利被卖掉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亡。而那是有可能通向死亡的逃亡啊!当伊丽莎孤注一掷地跳上湍急的俄亥俄河面的浮冰时,她只知道紧紧抱住怀中的孩子。摔倒、跳跃、滑溜在浮冰边缘、又跳起来.....每一步都看得见血迹,捕奴人的枪声就在身后响起。只有母亲的力量才能支撑她完成这样的壮举。

1852年初版插图:伊丽莎抱着哈利,跳过布满浮冰的俄亥俄河

其他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汤姆叔叔在被转运的船上,遇到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女奴。当奴隶贩子偷偷把婴儿卖掉时,悲痛欲绝的母亲无法忍受与孩子的分别,竟然选择了投河以寻求安宁。

小说中细致地描写了许多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母亲。母子连心,这些情节,哪个女人看到不会心中一痛?哪个男人看到不会愤怒地握紧双拳?

04 乐观与冒险

尽管有许多让人痛心的情节,小说的基调却并不沉溺于压抑。不,这不是一部沉痛的血泪史,而是充满了乐观与探索精神的赞歌。

受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斯托夫人的行文笔触是充满冒险色彩的。伊丽莎一路奔逃,带着儿子与丈夫汇合;天使般的小艾娃临死前恳求父亲给汤姆叔叔自由;汤姆原来的小主人乔治费劲波折营救汤姆......故事中穿插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小冒险,让人手不释卷。

伊丽莎那条主线中,遇到的都是勇于反抗,充满同情心和开朗热情的人。谢尔比夫人把伊丽莎当做自己女儿一样爱护,她想办法让伊丽莎顺利逃跑;刚为禁止帮助逃奴的法令投过票的参议员,在感受到伊丽莎保护孩子的母爱力量后,亲自驾车送母子二人继续逃亡。

1965年《汤姆叔叔的小屋》剧照:伊丽莎一家

汤姆叔叔的乐观精神就更显而易见了。汤姆叔叔具有忍让、忠厚的天性,再困苦的环境中,他都想方设法帮助更不幸的人。汤姆叔叔就像一座稳稳的大山,让每一个与他相处的人都获得心灵的安定和勇气。

在这条主线中,作者也塑造了许多让人喜爱的角色: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小艾娃,临死前一定要剪掉头发送给家里每一个人,让每个她不能再保护的奴隶,都能在看到那缕金色的头发时,能想起有人爱过他;坚强勇敢的小乔治·谢尔比始终不懈的寻找汤姆,在送汤姆叔叔离开人世后,在汤姆的感化下,乔治给了家里所有奴隶以自由。

尽管环境险恶,但是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每个读者都体会到了满满的真挚、善良和美好。

1965年《汤姆叔叔的小屋》剧照:小乔治·谢尔比与未婚妻

结语

古往今来,最打动人心的,是人情。

作者对隔河相望的黑奴们充满同情心,正直忠厚的汤姆叔叔充满善心,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母亲们满怀慈爱,坚持营救汤姆的白人孩子饱含真诚。这一切,成为《汤姆叔叔的小屋》打动人心的关键。

时隔将近两百年,当我们再去读这本小说,一定会感受到其中一种朴实的力量,一种超越时代直击人心的力量。而这也正是文学最打动人的东西——人性的魅力。

了解历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感受那些真、善、美的美好情感,在心底流淌。愿这本写于1852年的小书,走入你的内心。

斯托夫人

【用阅读点亮生活,借好书为青春喝彩】

我是@风景丁 专注于阅读与写作、青春与个人成长。欢迎你关注我,成长路上结伴同行~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796774.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