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中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底线是“先做人”。
关于“做人”,傅雷写道:“我说的‘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有读者说得好:
目前来说很少有这样的书信来往了,因为现在科技发达,相互联系更加方便,但利弊相交,也难现真情。傅雷和傅聪父子二人的书信上至国家大义,下至家具琐事,层层包含,使得相隔万里的家人之间有了生活的气息。
傅雷先生在给儿子的信里把能想到的各种方面的问题都考虑了,傅雷先生教于儿子傅聪的,同样对我们有很大的作用,我想这就是这本家属至今仍备受推崇的原因。而且在家读这本书与离家读这本书的感觉意味又不那么相同,在外看得更深入,也更能理解傅雷先生的情绪。
不得不说:
这本家书让我认识了一个热爱艺术,严于律己,对子女谆谆教导,语重心长的父亲;让我在俗世之外感受到艺术的滋养,让我想像傅家父子一样利用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为后世留下一点帮助。尽管我智力有限,环境有诸多的不如意,但我确实也有如傅雷一般的期望。
结束这本家书,心中感慨万分。傅雷一家成员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各有各的优缺点,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亦是晚辈从长辈,亦是长辈从晚辈身上,他们都在不断进步,相辅相成。这本书可以说艺术价值很高,可以从中得到为人处世的常理,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父母对游子的思念。对父母或者孩子的教育价值都不错!
高赞点评分享:
从刚开始的神采奕奕看到中间的语重心长到最后的遗恨无奈,似乎跟着他们经历了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书信前期注重艺术的交流以及对于傅聪行为的指导,后期则注重于对于傅聪心智和生活方面的劝诫,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疑惑和困难,可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傅聪那样有这样一个从内到外,从小到大耐心教导的父亲,很庆幸读完了这本书,值得各个年龄段的人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启发。
简单的文字透着温暖,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的特殊表达。文中妈妈虽然表达不多,但深深感受到其深沉浓厚的爱。父子家人间能这样交流,后来者几何?简单的话语,不一样的表达或者说多样化表达,中华文化,进一步讲所有的文化,在真真的文化人哪里,有了真正的生命,通过他们,文字在于人人活了。
父母与儿子如此至亲至爱。不管是先做人,再做艺术。还是唯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在处世还是做艺术的态度上,父亲时常在强调,都要不断提高,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当你长大,远离父母,可父母不甘落后,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父母对儿女迫切的爱,信封中很多次说每封回信都要看好多遍,急切期待下一封信,督促儿子回信,就是想彼此更了解,时刻关注着儿子,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最后以书中的话结尾,分享给大家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