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关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早的记载,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原话是“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而宋代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则有关于“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一完整的表述。
联系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在外作战,为了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可以不用事事请示君王、等待君王命令,对于千里之外不了解实际战局的君王,下达了错误命令可以不执行。
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皇帝的命令都可以不执行,那么上级的命令只要不合时宜,当然也可以不执行。
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旦在外的将领“不受军令”,那么就必须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否则就要背上“大锅”。
马谡在守街亭时不听诸葛亮导致兵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并不能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自己开脱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地区,像一把尖刀直插到蒋军控制的两大核心城市武汉、南京之间。这是一步险招,也是一步妙招,成功牵制了蒋军对陕北和山东两地实施重点进攻的兵力,蒋某人被迫调回10个旅,配合原来在中原地区的23个旅,前往大别山地区“围剿”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东可图南京,西可攻武汉
为了帮助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扎稳脚跟,彻底粉碎蒋军重点进攻的图谋,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领导的中原野战军一部,分别向豫皖苏和豫西地区挺近,计划将“战火引向蒋管区”,让准备集中精力“围剿”刘邓大军的蒋介石“首尾不能相顾”。
1947年12月,华东野战军决心与陈赓兵团配合,发起(北)平汉(口)路战役。作战意图:一是通过破击平汉铁路这样极有战略价值的目标,迫使蒋军分兵,减轻大别山刘邓大军压力;二是摧毁交通线,让蒋军各部孤立,迟滞其相互支援的速度。
平汉路陇海路破击战作战图
按照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命令,华野第三纵队属陈士榘(时任华野参谋长)和唐亮(时任华野政治部主任)的西兵团指挥,在平汉路战役中的任务是破击官亭寨至许昌段铁路,相机夺取许昌。
开国上将陈士榘,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任华野西兵团司令,西兵团辖三纵、八纵和十纵
12日,在兵团指挥所受领完任务,纵队司令员何以祥和政委丁秋生立马赶回驻地,向所属各部队下达作战任务。13日拂晓,华野三纵迅速展开破路作战。由于华野三纵前身是原山东抗日根据地部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是三纵的老底子,所以三纵在破袭铁路方面可谓驾轻就熟。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三纵官兵士气高昂,不到两天,在14日中午就已基本完成破路任务。
开国少将何以祥
13日傍晚,纵队司令何以祥突然接到八师师长王吉文电话,原来八师侦察分队在许昌城外抓到一名因事出城的许昌警察。据这位警察透露,许昌城内守敌有7000余人,除了一个主力团和3个特务营外,其余全是留守机关和后勤部队。何以祥敏锐地感到这个情报的重要性,他安排王吉文立刻派人将这名俘虏押送到纵队司令部。
三纵官兵在群众的支援下热火朝天的破坏平汉铁路
这名被俘的警察对许昌城城防情况极为了解。通过一夜的审问,何以祥清楚掌握了蒋军在许昌城内兵力部署、工事障碍以及城内地形等情况,并且了解到,为防止破袭铁路的我军夺取许昌城,城内的蒋军正在抢修工事。
此时,三纵通过前期的破击作战,已经夺取了许昌城外的北关、西关和南关,对许昌城形成了合围。加上友邻单位在平汉线上展开的破击任务,现在的许昌城可谓是孤立无援。何以祥和丁秋生分析了形势,果断定下夺取许昌的决心。他们一面将作战部署下达给各师,要求各师迅速做好攻城准备;一面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和作战部署上报兵团司令陈士榘以及陈毅、粟裕。
上报的时间是14日下午1点多。到了2点多的时候,兵团指挥部就给三纵回了电。电文上只有六个字:“打许昌要慎重。”
破袭战役
短短的6个字,何以祥看了很多遍,也思考了很久。他分析兵团指挥部说“打许昌要慎重”,不是说不能打许昌,只是必须有完全的把握才能打,毕竟“相机夺取许昌”也是野司赋予三纵的作战任务。至于“要慎重”,何以祥考虑兵团指挥部一是以为三纵主要的破路任务没有完成,二是担心三纵如果短时间夺不下许昌,会影响整个平汉路战役的部署。
三纵很善于爆破攻坚,所以何以祥对于打下许昌城很有信心。在和政委重新商量后,何以祥再一次将三纵破路任务完成情况、许昌城防以及攻城部署等内容详细向兵团指挥部和野司上报。
著名的爆破英雄马立训就是出自三纵
为了确保部队能够顺利夺取许昌,何以祥再次召集参谋人员仔细研究作战方案。他将最善攻坚的八师22团和23团定为主攻,22团主攻防御薄弱的南门,23团主攻西门。考虑到西门有护城河,而且23团团长石一宸又是新上任的团长,何以祥还亲自打电话给石一宸。在电话中,何以祥不仅向石一宸强调23团作战任务的重要,而且详细叮嘱石一宸突破西门的关键。他告诉石一宸,在作战中要将火力掩护、架桥(梯)、连续爆破、突击四者紧密结合,内容详细到甚至连爆破炸药包不能太小都在电话中提及。14日整个下午,何以祥满脑子都是如何攻克许昌。他不断的思考自己在攻城部署中是否有漏洞,作战方案能否改进。
因为发起进攻的时间是14日夜里11点,傍晚时分何以祥和丁秋生草草吃了晚饭,就骑马前往前进指挥所。但是出发没多久,兵团指挥部的第二份电报就来了。陈士榘司令在电报中写道:“暂缓攻打许昌,首先完成破路任务。如果打不下来,对我不利。”
这份电报着实让还在赶往前进指挥所路上的何以祥进退维谷,看着身边的政委丁秋生、副参谋长马冠三、政治部刘春,何以祥决定召开一个特别的作战会讨论许昌城到底打不打。
会议的结果,是所有人都认为许昌城能打、该打,何以祥立马让马冠三将作战会的讨论结果拟成电文上报兵团指挥部,第三次向兵团指挥部请战。
兵团指挥部没有回复。14日晚11点,攻打许昌的战斗按照原计划展开。虽然整个战斗有点小插曲,原本应该最先突破南门的22团因为敌人使用燃烧弹封路久久未能突破,但是石一宸带领的23团凭借着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善于攻坚的战斗技能,仅依靠护城河上2根木头搭成的独木桥就炸开了西门,完成了突击任务。
爆破硝烟还没散去,战士已突入敌人阵地
三纵经过13小时的激战,在15日中午12时解放许昌。是役,三纵以伤亡630的代价,共毙俘敌7000余人,缴获各类火炮70余门,车辆、弹药和各类物资若干。
三纵八师二十三团八连突破西门后合影
今时今日,三纵攻克许昌的战斗早已时过境迁。若以成败论英雄,何以祥“军令有所不受”坚持打许昌,不算做错,但是陈士榘司令和华野西兵团指挥部认为打许昌应该暂缓,是否就错了呢?
其实不然。陈士榘司令要求暂缓攻打许昌,是站在整个战略高度来考量。破击平汉线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减轻刘邓大军压力,夺取许昌对这一战略意图没有多大助力。许昌虽是大城,但战略价值不高,所以三纵不可能久占许昌而将自己陷入险地。
其次,如果三纵攻打许昌受阻或者失利,轻则伤亡过重、影响士气,重则需要友邻单位支援。届时即便三纵已将破路任务完成,但是其他增援部队的破路任务势必会受到影响,整个平汉线战役也可能以失败告终。
三纵司令员何以祥,开国少将
战前,何以祥虽然根据掌握的情况,认为三纵拿下许昌没有问题,但是在陈士榘看来却有很多未知之数。比如俘虏的许昌警察的情报是否可靠,三纵1万多兵力对战7000多守军是否足够,三纵的攻坚战术是否能突破许昌的高城厚墙等等。战争是有很多变数的,在结束之前谁又能说的准胜负呢?
当然,作为一线指挥员的何以祥十分优秀。首先他攻打许昌与整个野司的战略意图不相违背,虽然助力不大,但依旧有所助力。其次,何以祥把握战机,坚持打许昌不是盲目的。第一,何以祥分析甄别情报是正确的,许昌7000多守军虽然人数不少,但由于归属单位不同,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第二,他对三纵各师的作战能力很熟悉,能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主攻团确实有完成攻坚破城的能力。第三,为了攻克许昌,何以祥战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可以说,三纵取得战斗胜利也是水到渠成。
而辽沈战役中,林彪“军令有所不受”犹豫是否打锦州,在战略意图上则与上级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