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爱不爱一个人,就看对方愿不愿意花时间在你身上”。这句话虽然一致用来形容男女感情,但如今看来,亲子关系的衡量也与相处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社会节奏快,孩子稍微成长到能自娱自乐的年纪,家长便便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从而错失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闪光时刻。
我们常说优秀的孩子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栽培和教育,那么究竟要给予孩子多少关注和爱护才能算是“悉心教育”呢?
第一点,当然是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曾经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陪伴孩子的人,鲁迅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帮忙盖好被子;孩子睡足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抱起孩子,哼着催眠曲,把孩子送进梦乡;孩子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鲁迅妻子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鲁迅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鲁迅先生的全家福
我们以往理解的陪伴,就是除开孩子在学校的时间,都和孩子呆在一起。然而现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只是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给ta一个电子设备安抚住孩子的情绪,手头上或者忙自己的工作,或者也和孩子一样玩手机。久而久之,孩子缺乏与父母的交流,还养成了依赖电子产品的恶习。鲁迅先生的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花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关注他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和他一起发掘他的兴趣、并一起去实践,如此一来亲自关系自会加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更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和自己本身。
第二点,就是不要把孩子只是当成孩子,而是当作朋友去对待。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和朋友交流的场景: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有说有笑,我们尊重对方的喜好,交换彼此意见......而有些家长对待孩子时,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从而期望起到震慑的作用。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当在处理一件事情时消极情绪的发泄远远大过了事件本身的恶劣性,那唯一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事件双方都受伤:孩子产生逆反或者恐惧情绪,家长先是生气、转而自责。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中学生,他以姓名相称,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孩子们送小礼物给他,他必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对方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老舍先生曾领着小学生们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老舍先生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可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知识广博,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孩子们尽贴近大自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在他们的小世界当中父母就是最亲近和可靠的人,这个时候建立起“友好”的朋友关系,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十分有益的,科学研究也发现和父母关系融洽的孩子到社会中更容易接纳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
第三,就是尊重孩子的爱好。陈景润在这一点上的行为非常值得父母们借鉴。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 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 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儿子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 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 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现在他儿子小学快毕业了,学习成绩好,品行也优良,正准备考中学。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以上这些文人名士在教育方面的经验之谈,值得广大父母借鉴。我们观其在教育方面的行为,不难发现其实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陪伴,这个陪伴中更是包含着信任与支持、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引导其行为正确时,父母的职责更多的在于带领孩子认识自身和这个世界,相信做到了以上三点,您的孩子必然会很优秀。
如果觉得本文好看有用,记得收藏转发,关注“一起考教师”头条号,提供更多知识和教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