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19年6月29日北大国发院暨南南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做的毕业典礼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子家长,各位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吴小莉。很高兴参加北大国发院2019届毕业典礼。
我不是第一次来北大,更不是第一次到朗润园。我喜欢这充满怀古幽情的地方,因为每次来都是一次思想的飨宴。从采访林毅夫到问答姚洋两位院长。作为媒体人,我们自许当大事发生时我在,对大事在哪也常有强烈的预感。今天,我有同样的预感,我想这不仅是一场毕业礼,或许,也是多年后很多重要事件发生的伏笔——因为每一届国发院的毕业生,以天下为己任,你们“在创造历史”。
在我还是高中生时,我问自己我在意什么?我又喜欢做什么?我当时的思索是,我喜欢探索这个世界,同时让人们知晓这个世界,并由此推动社会的进步。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台上,仿佛看着台下当年立定志向的我,很荣幸的是,我想我们是一类人。姚洋院长说北大国发院的学术研究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的,国发院毕业生们经世济民,这种忧国忧民的气质是经济的风骨。前不久在香港听到我的同行的一段话,心中颇喜。她说:记者从来不是一个职业,也不只是一个志业,它是一种气质,一股涌流在血脉里的气质。一如在座各位,怀抱着经世治国的家国情怀。
踏入朗润园,这个选择,注定不平凡;这个选择,也必定不容易。去年和姚洋院长问答时他说:我们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在我看来,北大人的精神就是探索自己、完整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中国当代哲学大师,同是北大人的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而今后,各位毕业生将要“入世”了,未来的路上会有各种风光,也会遇上各种风霜,但请记得带着那颗在朗润园里“出世”的心。
什么是“出世”的心?每个人理解不尽相同,对我而言我想是学习心、好奇心、耐心。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句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持续学习、持续拓展自我的旅程。曾经的我,是一名“港漂”。那还是在香港回归前,我选择脱离我的舒适圈,和已经崭露头角的电视工作,只身从台湾来到香港,当时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不仅要学习粤语,还要学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新的工作方式。但在坚持学习下,我像一个不断扩阔的圈圈,不断有机会与不同的知识圈、生活圈融合重叠,不断的探索人生中不同的精彩。为了继续学习,我就在朗润园对面的清华,攻读清华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和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DBA全球管理博士,而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学习的路上。
今天,是我今年参加的第二场毕业礼。因为除了媒体工作,我还兼任了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院长的职务,北京服装学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时尚教育大学,而今年她正要庆祝六十周年的生日。朋友问:你为何不做新闻传播教育,而是接受了时尚传播教育的邀请?我说:因为我好奇。好奇心不断为我打开跨界的窗,好奇心成为我坚持学习、始终奔波“在路上”的动力。
前不久我以院长身份参加了北服时尚传播学院的毕业礼。今年学院毕业展,我们以提问开始。这个问题是:时尚是什么?在时尚由国际主导定义的今天,中国定义的时尚观是什么?137位本届北服时传毕业生用五花八门的毕业作品,尝试做出回答,有同学问:我的答案是什么?我说有时提出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提出“时尚是什么?”这个问题,它让我们永远保持思考的态度,保持打破陈规的勇气,保持博观厚积的智慧。中国的时尚是什么?该由一届届的毕业生们用年轻的精神来滋养,用创意的行动来践行。终极答案应该由他们来回答,用今天的毕业礼,用明天的社会去成就。如果今天我们同样在这里问: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会是什么样的?我想这个答案也将由你们来书写,因为你们每个人即是社会。
最后我想讲讲耐心。去年深秋时节,我来到国发院和姚洋院长问答了一个下午,浑然不知园中春秋已过。姚院长评价那次问答,如行云流水,思想交流,畅快淋漓。这让我想起原科技部长,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多次接受我采访之后说:“你的提问温和而尖锐,我常在想,你的问题从何而来,但是你的提问,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每次接受完采访,总能激发我的思考,也有所收获。” 对我来说,每次问答都是一个学习的旅程,好奇心触动下的每个提问,我都尝试着以出世的态度问着入世的关切,都在丰满着受众对世界的认知。那么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我们看得见吗?
我曾经在《问答神州》节目中采访过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先生,他本人是一位器官移植医生。他给我介绍如何与同僚十年磨一剑,进行不懈努力,在中国内地推动结束使用死囚器官作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如何洗掉污名化,让中国的器官移植医生获得世界认可。我们在节目中交流了很多问题,每个问题就像是小石子,激起了涟漪。这期节目播出以后,罗马市长,也是一名肝脏移植的专科医生,他把节目翻译成英文给罗马教皇,罗马教皇发了一封贺信给黄部长,并且邀请他参加国际反器官贩卖峰会。至此中国器官移植医生也进入了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当年的八月黄部长接到了李嘉诚先生的电话,邀请他到香港。见面时李嘉诚先生说:他看了《问答神州》对黄部长的访谈很是感动,问他需要什么帮助。黄部长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基金会没钱了,李嘉诚先生就说,我给你800万种子基金来启动,之后李兆基先生等企业家陆陆续续捐了几千万,这个基金会现在就支撑起了中国志愿者器官捐赠移植的体系。那次的问答真诚感人,黄部长还红了眼眶,但我并不知道那次他的问答能激起这么多的涟漪。就像往池塘里抛石子一样,你常常不知道,现在丢石子打出去的水漂儿,那个涟漪能够到达哪个彼岸。
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让子弹飞一会。这一会可能很快,也可能要长达10多年。我曾在2015年采访人社部杨志明副部长。他讲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的一个月,柯受良驾车飞跃黄河的时候,他当时在壶口瀑布山西岸的临汾任职,是现场总指挥。他问我是否记得当时我采访问他的一个问题。那时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在壶口瀑布飞跃?他说因为壶口瀑布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的心脏。直播时的这个问题,香港TVB和邵氏影业的始创人邵逸夫先生看到了,当时年届九十岁的他马上打电话联系,说想要去壶口瀑布看看,去看看中国人母亲河的心脏。接到这个电话后,有关单位很紧张,因为邵先生很高龄了,后来经过稳妥安排,邵先生去了壶口瀑布,还带着很多位没去过壶口瀑布,甚至都没来过内地的香港企业家一同前往,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爱国教育。我多年后和杨部长在北京重逢,我才知道:18年前丢出水花的涟漪最终还是拍打回我的身边。
现今社会,人们有很多焦虑,姚老师担心大家放弃理想,但我想说的是:人生是全马,匀着速跑可以跑得更长,莫慌张,有时用力过猛容易将全马跑成了半马。有时,时间会给我们另外的结果。
我很喜欢布袋和尚的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年少时我惊艳后两句的禅意,退步插秧,有时是为了收获,现在则更欢喜前两句的心境。在低头耕耘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欣赏就在我们眼前的,属于自己的“水中天”。
我也喜欢一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相信今天不只是大家的毕业礼,更是人生的开学礼。中国美学大师,也是北大老师的朱光潜先生在其作品《美的人生》中说: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让我们继续保持着学习心、好奇心、耐心,以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打破常规的勇气,博观厚积的智慧。一如林毅夫先生所说:去参与中国当下的历史进程。这是一方最美的风景,愿你们带着朗润园明朗温润的气度,踏上绘制这方最美风景的旅程,收获最美的人生。与各位共勉。
谢谢大家。
黄埔书院是一个以书会友、亲爱精诚,汇聚良师、益友、好书的现代书院。每周一次读书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分享,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欢迎搜索关注黄埔书院微信公号和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