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著名的农民起义,特别在每次新旧朝代更替的时候,农民起义的影响更大,比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新莽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军和江淮杜伏威、辅公祏军)、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和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等。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讲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事,虽然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了,但陈胜给我们留下了两句著名的励志名言,流传了2000多年,至今仍被使用。
第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即陈涉)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跟其他穷苦人一起靠给富裕人家种地维持生计。一次,陈胜停止耕种坐在田埂上休息,因对自己的人生遭遇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他对其他小伙伴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中的谁富裕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其他雇工听了后笑着回答道:"你是一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哎!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用来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陈胜生活在秦末社会底层,遭受上层阶级剥削,常常感叹自己命运悲苦,能提出这句名言,可以看出他是不甘心过现在的生活,胸怀远大抱负。
第二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时,为了号召农民起义,他说出了第二句名言,同样记载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原文为:"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况且壮士不死则罢,死就要留下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么?
这句话体现了陈胜反抗和叛逆精神,而且对于激励农民揭竿起义有着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泽乡起义
公元209年,陈胜和吴广本来是被秦朝强迫征兵派往渔阳(北京密云)戍守,同去的有900名农民,他们被两名秦吏押送日夜兼程赶路,结果到了安徽大泽乡的时候,遇到大雨阻断了北上的道路,无法继续前行,按秦律例,不按时到达就会被处斩。
在这紧要关头,从小就胸有大志的陈胜,便和刚认识不久的吴广商议,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还不如反了,说不定还能创一番大事业。
于是两人决定以楚国项燕和秦国扶苏的名义发动起义。古时人相信迷信,他俩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然后把绸帕塞在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士兵们买来鱼,发现肚子里的这个"丹书",纷纷表示惊奇。与此同时,陈胜还安排吴广夜晚在士兵驻扎附近的山上扮狐狸叫声,大呼"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半夜听到叫声,大家更是感到恐惧。
后来陈胜借机向大家宣布了推翻暴秦、建立张楚(即张大楚国)的起义建议,在一顿安利之后,加上之前鱼肚里丹书和狐狸叫声,士兵们更相信这是老天爷安排,于是大家群情激昂,都同意起义。附近的很多老百姓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竿而起成语典故),加入起义队伍。
很快起义队伍控制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并攻占了战略要地陈县(战国时期陈国及楚国都城),此时起义队伍已经有数十万之众。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陈县为都城。建立政权后,陈胜吴广又西征和北伐,西征攻到秦朝首都咸阳附近,北伐打到燕、魏等地。不过因组织涣散,内部分裂,各王割据,加上秦朝名将章邯剿灭,张楚政权很快消灭。最后陈胜被自己的车夫庄贾砍死,吴广也因与起义军将领田臧不和而被田臧以陈胜名义杀死。
从陈胜吴广发起大泽乡起义到灭亡,前后时间不到一年。但这次起义确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3年后,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
陈胜是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名言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