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卡拉马佐夫兄弟》: 战场就在人的心中
去年的乌镇戏剧节,在十日里,为天南地北来的观众上演了28部特邀剧目共计141场戏剧。
在特邀剧目中,一种戏剧类型是由名著改编。
开幕大戏和闭幕大戏便是其中代表,它们都来自俄罗斯。
俄罗斯人对于改编名著的喜爱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那些名留青史的作品。
开幕剧《三姐妹》改编自契诃夫的同名著作;闭幕剧《卡拉马佐夫兄弟》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著作。
上周日,我们去看了这场近五小时的闭幕大戏。带来这出剧的是莫斯科艺术剧院,是写出了《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他的伙伴丹钦科在1897年创办的,可以说是剧院中的宗师。
话剧版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开头,是卡拉马佐夫家的一次家庭聚会,在佐西马长老的修道室进行。因为这个家庭不可调和的矛盾。
老卡拉马佐夫后来神秘横死,台上的人都卷入了这场凶杀案,走上舞台的他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露着各自的情感,让人触目惊心。
所有的矛盾随着剧情的展开一层层被剥开,观众被深深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和哲学迷宫,从开始的“隔岸观火”到成为卡拉马佐夫世界的一部分。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书还未写完,他就去世了。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哲学思考的总结,这本书并不是那么好读。
高尔基这样说过,就表现力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
爱科学也爱文学的爱因斯坦,在和朋友谈论起《卡拉马佐夫兄弟》时则说:“这是我平生所读过的最伟大的小说。”
我们所熟知的哲学家弗洛伊德称《卡拉马佐夫兄弟》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一部小说”。
村上春树更是推荐它,认为作为作家的终极目标是写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式的作品。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一串彩虹屁。
纳博科夫倒是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俄罗斯文学的命运之神似乎选定他成为俄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但他却走错了方向,写起了小说。”
《卡拉马佐夫兄弟》表面是在追踪一桩弑父案的真相,但实际上,小说探索的是更为本质的“人”的问题,讲述了一个信仰、猜忌、理智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
卡拉马佐夫一家,有父亲和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在家里以仆人身份存在着的私生子。
父亲老卡拉马佐夫品性顽劣,但又精于理财,一辈子过得始终像一条最最冥顽不灵的浑虫。四兄弟分别代表了情、理、圣、魔,人性中的四种可能,四个手足相生相克,显示了人性中生而俱来无法消弭的基本冲突。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本小说中说道:这是一场上帝与魔鬼的战争。战场就在人的心中。
一代一代作家穷尽一生都想去尝试阐释人性。而在剖析罪恶和人的畸形心态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得起最高级的赞美。
中国作家里,也有不少人推崇这部小说。白先勇说,在他读过的西方小说中,这本小说,曾经给了他最大的冲击与启示。在白先勇看来,西方文学的深刻处在于敢正视人类的罪恶,追根究底,锲而不舍。我们看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后,“恐惧与悲悯”不禁油然而生。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罪与罚》时,正是托尔斯泰出版《战争与和平》时,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发表时,托尔斯泰则刚刚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
这两人也是俄罗斯的两座文学高峰。
乔治·斯坦纳在《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对这两人有过精彩点评:在欧洲文学的大背景下,托尔斯泰是荷马史诗的传人,《战争与和平》体现了“史诗的复活”;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则稳固地植根于《李尔王》建构的世界之中,他的小说使生命的悲剧感以传统的方式在整体上得到更新”。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八岁时,他在给哥哥写信时说:“人是个秘密,必须识破他。”他一生的写作可以说也是在践行这句话。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人物的言行之所以撼人心魄,是因为它们毫无顾忌地展示了深藏在很多人心中却又是他们拼命想去否认的许多特征。
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走在很前面。
作家观察到人身上有专横跋扈的倾向,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力欲,再比如人的表现狂、俄狄浦斯情感、青春期变态心理,他甚至做过“分裂人格”心态细节的记录。
这些心理学的原理,在后来的心理学家们那里都得到确认,在书里都有演绎。
陀思妥耶夫斯喜欢写“魔鬼在人生”的故事类型,和他的人生经历也不无关系。
他出生在一八二一年,他的国家正处于十九世纪新旧交替时期,贵族阶层统治着国家,权力很大的教会抱住黑暗的过去不放。
他的父亲是个心胸狭隘、脾气暴躁的人物,后来被自己的马车夫暗杀。他自己年轻时,曾因参加激进党政治活动被捕下监,差点被枪毙,后放逐西伯利亚十年。
给他写传记的作者说:“他道德败坏、放荡堕落、忌妒成性。整个一生,他都被自己的激情所困扰,这激情足以让他变得愚蠢可怜,不那么聪明,也不那么险恶……最糟糕的是,他对自己的肮脏行径毫无悔过之心,反倒以此为荣。他对肮脏行径十分着迷……”
但和他一起生活过十四年,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在回忆录中说,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未完结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八八一年出版了第一个单行本。在它问世的一百多年来,俄罗斯人还在争论:什么是好的?上帝是否存在?谁替成年人的堕落负责?为什么无辜的孩子要受罪?为什么世界上存在那么多痛苦?
也许对于这样一部作品,说点什么也都是多余的,最好的选择还是去读吧。
对灵魂的审问 《卡拉马佐夫兄弟》名言选登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12章第24节)。
一个人如果对谁也不尊重,也就没有了爱;在没有爱的情况下想要消遣去了,无非放纵情欲,耽于原始的感官享受,在罪恶的泥淖中完全脱落成畜类,而一切都始于不断的对人和对已说慌。
对自己说谎的人会比别人更容易觉得受委屈。因为有时觉得受委屈是很有趣的。他也知道别人并没委屈他,是他自认受了委屈,为了面子就说谎,夸大其辞,装腔作势,斤斤计较片言只语,小题大做——这些他全都知道,却还是一碰就自绝受到委屈,于是就弄到真产生怨恨。
如今人人都力图最大限度地各自为政,都想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追求生活的完满,其实他们的一切努力并不能得到生活完满的结果,只能是彻底的自我毁灭,因为充分确立自我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陷入十足的自闭。
真实的事情总是包含着丰富的细节,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完全是鸡毛蒜皮,所以常常被那些不幸而又无奈的造谎者所忽略,只要在这些他们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细节上提几个问题,自鸣得意的编故事现实就会狼狈不堪,原形毕露。
一旦您恐慌地发现,尽管您作了一切努力,您非但没有向目标靠近,反而像是离得更远了,——恰恰在那个时刻,我可以向您预言,您将一下子达到目的的……
你将看到大悲苦,并将在悲苦中领悟幸福。这就是我给你的赠言:到悲苦中去寻找幸福。
要知道,最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心最有益的感受,莫过于某种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童年时代从故乡故居保留下来的回忆。……而某一段从童年时代保留下来的美好而神圣的回忆或许正是最好的教育。
别人手里的一块面包看上去总好像大些。
对人来说,安宁甚至死亡比在认识善与恶方面的自由选择更可贵。最能吸引人的莫过于让他的良心得到自由,但最折磨人的也莫过于此。
一定要这样:应该首先去爱,而不去管什么逻辑。你热爱生活,这样你的事情就已经做了一半,得到了一半。你继续努力你的后一半,你才有救。
地上仅有三种力量,可以永远征服和俘虏意志薄弱者(大多数凡人)的良心,使他们得到幸福。这三种力量就是:奇迹、神秘和权威。
我们最不爱付出代价,却极爱取得,每件事情上都是这样。只要把各式各样的人生幸福都给我们,特别是一点也不要违背我们的脾气,那我们是能够性情优良,行为端正的。我们并不贪婪,只要你们给我们钱,多多地给,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多么大方豪爽。这就是我们腐烂的人性。
我们是爱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并且喜欢把一切事情,甚至是最恶毒可怕的念头向人家和盘托出,我们爱跟别人推心置腹,而且不知为什么,立刻就要求别人对我们马上报以完全的同情,关心我们所焦虑和担心的一切,随声附和我们,毫不违拗我们的性子。不然,我们就要勃然大怒。
地狱是什么?由于不能再爱而受到的痛苦。
来源:人民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