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大自然中的鸟在濒临死亡之时,它的鸣叫声是痛苦且悲哀的;而一个人到了弥留之际,心中只存善念,说出来的话也是带有善意的肺腑之言。
历史上有众多经典遗言,例如,曾经无人能敌、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走投无路之时,绝望地写下一首绝命诗《垓下歌》,并留下临终遗言:“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意思是:“上天都不容我了,即便我渡了乌江又有何用?”
尽管身边的死士誓死保护项羽,舍命为其断后,但在项羽看来,舍下江东所有父老兄弟以及让万千将士以命换命的事非大丈夫所为。即便江东父老不说什么,项羽心中仍然愧疚万分,况且临了了,他竟然连心爱的虞姬都无法保住,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极大的屈辱。
因此,项羽拔剑自刎于乌江边上,结束了可悲、壮烈的一生。再如,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付出毕生精力与心血。当他亲眼目睹外国侵略者肆意地蹂躏与践踏中国的土地,当他发现广大劳动人民在贫困与死亡线上垂死挣扎时。
他愤然崛起,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维系,全身心地投入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时刻践行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他曾留下临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而孙中山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生前仍未看到革命成功,不过后来越来越多能人志士努力践行孙中山的遗言,终于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毕生心愿。众所周知,鲁迅是一个心直口快、言辞犀利、人格独立且天生拥有傲骨的文人,他留下的遗言格外与众不同。看看鲁迅的遗言,确实是个“狠人”
忧国忧民的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人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以笔为矛,以纸为盾,用文字战斗一生,他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但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例如,在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仅比鲁迅大三岁,却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文中通过描述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拾贝等事情刻画了一个聪明伶俐、天真可爱、机智勇敢的孩童形象。而幼时的鲁迅对闰土既喜爱又崇拜,十分喜欢倾听闰土讲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事。
然而,当鲁迅再次遇到中年闰土时,一切竟已物是人非。重逢的喜悦被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全部冲散,闰土的模样早已大变。他的脸由白皙变得灰黄,面庞上更是爬满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布满血丝,身上仅披着一件薄棉衣,戴着一顶破毡帽,俨然一幅一贫如洗、不修边幅的模样。
此外,闰土的身板也比小时候增加了好大一圈,忙碌劳作的手早已开裂,如同干枯的松树皮一般。容颜变老是不可避免的寻常之事,但闰土的性格与心境早已不复从前。一句“老爷”让闰土与鲁迅之间形成了一堵隐形的墙,而低声下气的态度更令鲁迅无所适从。
由此可见,闰土早已被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住,心中也已经形成鲜明的等级观念,这也是鲁迅最遗憾与心痛的地方。再如,《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刻画了一个被封建制度所荼毒,被地主阶级所吞噬的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清王朝末年,清廷腐败不堪,只有极少读书人能够通过寒窗苦读博取功名,大多数读书人名落孙山,只能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孔乙己便是其中一员。孔乙己虽然过着贫困酸苦的生活,但他总是保持清高的品质,甚至不愿意卖苦力来赚钱,最后只能让日子越过越苦。
而当孔乙己穷得只能偷书时,他却只能极力认为自己只是在窃书,而非偷书,可见孔乙己骨子里还是透露着读书人的愚昧与迂腐。综上,鲁迅的一生都在为国民着想,而他的思想太过超前,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而鲁迅心中最大的担忧不是不知如何改变民众悲惨的命运,而是天下人民根本没有意识到要改变悲惨境遇的根本原因。
鲁迅的遗言
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弥留之际,他留下七条遗言,希望家人能够按照遗言中的嘱咐行事,完成他的最后愿望。第一条遗言为:“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鲁迅这一生最讨厌的便是欠人情,尤其是欠钱。
利用丧事来收取慰问金本就令鲁迅心中不安,然而倘若不接受朋友的钱,便会被认为不近人情。因此,出于对友人的尊重,鲁迅又对第一条遗言进行补充。第二条遗言为:“赶快收殓,埋掉,拉倒。”由此可见鲁迅早已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
第三、四条遗言为:“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以及“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说明鲁迅希望家人能够凡事看开一些,不要成日守着一个死人过日子。第五条遗言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说明鲁迅对空头文学家与美术家深恶痛绝,同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也成为这样的人。鲁迅先生的最后两句遗言分别为“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以及“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这两点皆是对待外人的态度与做法。
结语:
鲁迅从来不认同欧洲人在临死之前乞求自己与他人宽恕与原谅的行为,反而认为此做法过于做作。很显然,鲁迅同样不认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说法,他也深知自己树敌众多,但他仍然保持特立独行的态度:“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这便是鲁迅,既不宽恕别人,也不优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