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一个人从诞生到生命的结束,问题总会伴随着我们左右,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美国为什么会发动战争?而最经典的问题莫过于哲学中三问:你是谁?你到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作为普通的人,作为融入社会承担不同角色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内如何提出有效并且关键的问题是考验我们对整个环境的理解能力。
《关键提问》这本书的前身是詹姆斯。E.瑞安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的身份发表的演讲稿,而演讲稿中以下面五个人生中看似基础但是又不可或缺的问题为主题和核心,结合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身边所发生的精彩故事进行讲解。以下是我总结的五个关键问题的思维导图,仅供参考:
思维导图
以下内容是作者在本书中的重点:
我发现自己在30年前努力想传达的信息就是,我们不应把时间浪费在担惊受怕上——担忧过去、未来、不确定性、他人、新创意、新环境。时至今日,我仍然坚信如此。
担任院长的第二年,我谈到了另一个让我思索良久的问题:不作为之罪。
在我们谈到这5个具体问题之前,把这些问题放在更为宽泛的背景中来审视,或许会便于我们理解。因此,让我针对这些问题先概括地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应该提出的问题。
“人们所谓的‘发现的时刻’,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那一刻。”对于小儿麻痹疫苗的研发者乔纳斯·索尔克的这句箴言,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新者都能够理解。
爱因斯坦坚信提问的重要性,他曾经说,如果他有1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问题,他会将前55分钟的时间用来决定怎么提问才合适。或许你想多花点儿时间在解决方法上,但是,这句话的意思,相信你是领会到了。
第二,聆听“好问题”也很重要
我想要提出的建议是,作为聆听者,大家只要敞开心扉、细心聆听,就可以将绝大多数坏问题转变为好问题。
不同的是,无论是在浅显还是深刻的谈话中,这5个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主题。无论情境如何,这些问题几乎总能派上用场。这些问题不但能有效帮你挨过周一的早晨,也能助你轻松设定人生目标。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建立新的关系,也能让你现有的感情更加稳固。
第一章 先理解,后下定论
提问“等等,你说什么?”不仅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也能够帮助他人梳理想法。在任何情况下,先让对方解释说明,再进行申辩。
我之所以将“等等,你说什么?”放在不可或缺的问题列表的首位,是因为这个问题是一种寻求详细解析的有效方式,而详细的解析是真正了解某事的第一个步骤,无论是了解一个创意、一种观点、一种信念,还是一份商业提案。(用这个问题来回应求婚可能并不明智。意见仅供参考。)“等等,你说什么?”也是一种避免妄下结论或草率判断的好方法。在你选择支持某一方之前,一定先要提出“等等,你说什么?”这个问题。换言之,永远将提问放在辩护之前。另外,培养先理解、后下定论的习惯,也能够帮助你规避毫无意义的争执,加深你与周围的人的联系。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能让你有这样的收获,这结果真不赖。
第二章 保持好奇心,建立新认知
提问“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你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提问“不知道能不能?”能够让你保持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这一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的两种不同形式展开的,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以及“不知道能不能?”这两个问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一次很经典的“低调自夸”中说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好奇心极强而已。”如果你能够不断提出“不知道为什么?”,你就能够敦促自己保持好奇心。好奇心对健康和幸福感都有好处。不难理解,好奇心强的人容易学到更多,并能更好地保留所学的知识。好奇心强的人更容易吸引他人,因为人们会被对他们表现出兴趣的人所吸引。好奇心也能带来同理心,而当下的人们正严重缺乏同理心。好奇心强的人更健康,尤其是不容易焦虑,因为他们能把新的环境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揭露自己懂得不够多的考验。即使是周围最确凿的事实,也值得你提出问题。
总的来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直指好奇心的根本,提问能让人对周围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保持好奇心。“不知道能不能?”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可或缺,是这个问题能让你保持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并能让你开始思考该如何对你所处的“一亩三分地”做出改善。如果提不出这些问题,你就有可能错失你从未意识到的乐趣与可能性。这些乐趣和可能性与你的距离之近,有时会超乎你的想象。
第三章 后退一步,前进两步
提问“我们能不能至少……”是一种破解僵局的好方法。这是一种超越分歧、达成某种共识的好方法。
在一段争吵中提问“我们能不能至少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尤为一种好方法,可以起到暂停、后退,并寻求在一些领域里达成共识的作用。在后退一步、找到了一些共识之后,你或许就具备了前进两步所需的条件,而这往往也是人们达成进步的方式:后退一步,前进两步。
寻找共识在今天尤为重要。提问“我们能不能至少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是一种对抗两极分化和极端化的方式,因为这无异于一种寻求在某些领域达成共识的邀请。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些和他人相同的立场,尤其是与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达成共识,你就更容易将这个世界看作一个存在微妙差异的地方。至少,你不会那么容易将与你意见相左的人看作妖魔鬼怪。想要规劝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些共同立场。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人都做得非常到位。“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自己能做什么,动手去做吧。大胆就是天赋、力量和魔力的代名词。”这是一条我最喜爱的格言。这条格言之中的智慧,我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之中都亲眼见证过。行动并不代表着你一定能成功,但一定不会让你因为没有尝试而悔恨终生,这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关键点。
大胆尝试后遭遇失败要好好在旁观望。如果你在尝试的过程中失败了,你所遇到的最坏的情况,往往不过是给你的生活增加了一个有趣的谈资——我还从来没有听过任何因为没有去尝试而产生的趣闻呢。
第四章 不要表现出“救世主”姿态
用“我能帮什么忙?”这个问题来开头,你就是在抱着谦虚的心态寻求指点。这个问题不仅向对方表达了尊重,也很可能让你的协助更有的放矢。进化论生物学家或心理学家可能会说,人永远都是自私自利的,连帮助他人也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罢了。关键在于,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要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也不要表现出“救世主”的姿态来。
以上这一切都是在说,提供帮助的方式与提供帮助本身同等重要。
你承认,别人生活中的专家是他们自己,你为他们呈现的是一个机会,即便你提供了一些帮助,主导者仍然是他们。询问该怎么帮助对方,也是一种鼓励他人认识、表述,以及面对问题的有效方法。
提供解决方案只会让孩子或学生的焦虑感加剧。他们最为需要的,就是发一发怨言,获取一些同情,然后自己想出解决方法来。
没有人能够明了这一生的终极意义,即便如此,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去观察和品味身边稍纵即逝的美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你能主动提出帮助某人,并且敞开心扉地接受他人的帮助,你就能逐渐理解弗罗斯特在诗歌中所说的“这就是爱,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出于所有这些原因,“我能帮什么忙?”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切坚固情谊的根基,也显示出你的关爱之情。这个问题体现了帮助他人的意愿,也彰显了尊重和谦逊。这个问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最终,你会收获同等分量的回馈。
第五章 谨慎分辨重点和无关信息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会帮助你深入问题或难题的根源,也能帮助你抵达生活的核心。
关于工作、家庭、友情,以及该如何行善,这些主题中的重点需要你自己做出判断。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是:“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无论是你与同事们进行一场言之有物的会谈,还是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这个问题都具有同样的指导作用。这个问题会驱使你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深入关键点,也会逼你直击生活中的观点、信仰,以及目标的核心。这个问题能够帮助你区分真正重要的问题和微不足道的问题,并能帮你在追求重大目标的过程中撇开细枝末节。
我们或许太过注重常规,并因此而分心。我们或许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对摆在我们面前的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却不予面对。我们或许积累了太多的压力,因压力而分心或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问问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很有用的。这样做能够帮助你摈弃规矩的束缚,鼓起勇气面对艰难的工作,重获辨认重点的平和心态。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学校,询问自己和他人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具有同等作用。这个问题让你得以摒除那些分散注意力和偏离主题的因素,以及无关紧要的细节,让你将注意力专注在必须要完成的、既实际又重要的任务上。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以便能完成工作之外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事情,比如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或是追求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当你的人生走到尽头,你所看重的东西会是什么?到那时,物质利益只会占很小的比重,而你与他人之间的情谊才会是你人生的关键。
“等等,你说什么?”是一切理解的源泉。
“不知道为什么?”是一切好奇心的根源。
“我们能不能至少……”是一切进步的起始。
“我能帮什么忙?”是所有美满关系的根基。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能帮助你触及生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