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热爱的源头,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引领学生们热爱阅读,从而走上终身阅读之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上,我作了这样一些尝试。
1.听故事,促阅读
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妈妈的童谣,奶奶的故事,爷爷讲的过去的事情,哪一个不是吸引大家的“香饽饽”。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一听老师要开始讲故事了,一个个挺直腰板,竖起耳朵,眼里总是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用行动催促老师动作快一点。伴着老师动情的讲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成为吸引他们的法宝,动态化的故事情节创造出的或趣味十足、或险象环生、或跌宕起伏、或百思不得其解的故事情节中。就在学生们听得入情入境,如临其境,期待着下一刻的剧情变化的时候,嘎然而止,略带神秘地告诉学生,这故事的情节比老师讲的更加精彩十倍,往后的故事情节更是有吸引力,想要接着感受,就只能自己慢慢体会,就在这时候把想推荐的读物适时地“亮”出来。学生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去翻阅相关读物。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激起,还怕他们读不进去?
2.共读一本书
书的世界犹如大海的浪花,为了让学生阅读好书,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我经常跟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看《柳林风声》,一起讨论《三国演义》,一起读叶圣陶老先生的《稻草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阅读的看法、感受,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在交流中,让阅读的感悟得到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中高年级阶段,我们要注重默读的能力。有时,我在讲台前认真地看我的书,他们也渐渐地被带动起来,拿起自己的书认真地看起来,互不干扰,默契十足、温馨无比。课间,总有一群读书爱好者或坐着或站着静静地看书。慢慢地,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有时也会捧起书,看上一会儿。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们在共读中共同成长,共同体会书籍带给我们的愉悦享受。
3.赛场比拼,体验乐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自己需要读有所得之外,又期望所得所获明显,如果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赞许,就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成功感。这是每个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为此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比如 “故事大王”、“经典诵读”、“好书推介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有了这种阅读的渴望,还怕他们不和书交朋友?
三、把好书关,择优推荐
当今时代,异彩纷呈,课外书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良莠掺杂,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学生进行阅读。更何况小学生筛选能力差,容易误入歧途,被那些花哨而没有实质性的书籍所蒙蔽。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
1.课堂向课外延伸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推荐,由此及彼,在原有的课文中去查找资料,扩展和延伸出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现在有些课文是把原作中的精华部分或者有教育教学需要而截取出来的,体现出更多的语文的工具性。而除了让学生读懂和运用课文知识外,我们可以把原作进一步介绍给学生,以课堂为起点,将阅读面不断地铺开,让阅读更加系统性和完整性。
2.年龄特点相适宜
每个学段的学生关注点不一样,比如低段学生的社会交往随年龄的增长会比学前儿童有所扩展,说话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快速提升,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也会把听来的故事完整地讲述给其他人听,这个阶段也正是儿童想象力潜能开拓的最佳时期,他们已经知道现实和幻想的不同之处,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想成为书中的人物一样,模仿他们的某个动作或活动。教师应该为他们推荐图文并茂,有着正确价值取向,趣味十足,又比较通俗易懂的这类书籍,让他们的读书的愉悦性得到最大的开发。
四、选取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魏书生也指出,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读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阅读的兴趣,促进更深层次的阅读。如果在教学中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根据阅读对象的性质、阅读目的等的不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进程的深入进行适当地调整。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学生是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的。具体如下:
1.精读、略读、浏览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阅读一般的普及性的读物、中外名著、长篇小说、和报刊杂志,总体适用略读。阅读到与自己学习和自学目标密切相干的书就应采用精读。精读时,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深入理解琢磨,并与摘抄、写心得结合,一边把重点、精华部分摘录下来重点读、反复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只有经常地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把握阅读的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
2.圈、点、批 注
古人强调读书要三到: 心到、口到、眼到, 其实还应加上耳到、手到。特别是手到, 所谓手到是指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 不理解之处, 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
3.使用工具书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主要靠自学来完成, 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 就要向别人求教, 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4.作好形式多样的阅读笔记
写读书笔记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材料的理解、积累宝贵资料,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加强思维能力。阅读笔记要善于作好摘录、批注。
五、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读书计划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是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因为孩子在课外的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证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曾经介绍说,自己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教材外的内容。要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必须给学生安排阅读时间,由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每天安排30分钟阅读便已足够。以我班为例,每天下午1:30—1:50,为午读时间,每天晚上作业完成后的20分钟为课外阅读时间,然后每周五下午第三节为阅读课,这些时间点都是固定的,久而久之,学生已形成了习惯,一到点,就自觉拿出书来进行阅读。
一个良好的计划可以让学生有步骤可循,而不是盲目的阅读,制定一个优良的阅读计划,不仅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还能完善阅读质量。但由于学生年纪偏小,靠自律来阅读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计划来让学生坚持阅读,比如要求学生每周给自己订制阅读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之后应该要找对方式来巩固阅读, 不然阅读也起不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或者摘录等等方式来巩固阅读效果。这样从短期计划的制定到长期阅读计划的坚持,学生们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的形成主动阅读,主动巩固阅读成果的习惯。
六、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激励和评价体系能培养和保持阅读兴趣,我们班采用这样的方法:每月推出“阅读之星”;作品展示 ;读书记录卡,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另外,我还设计了“赛读表”,奖励给能持之以恒读书的学生,完成一天读书任务就得一张小贴画,让无形的阅读得到有形的展示,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是为了这张小贴画而读书的,慢慢地,慢慢地,跑来向我要贴画的学生越来越少,而他们读书的任务却一天也没拉下。
那我是如何知道他们的阅读态度和阅读质量的呢?——通过适当地检查和评价,来避免学生的走马观花和滥竽充数。比如,我班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悦读群”,每天都会有七八个学生读书给大家听,我一个一个听完后,会及时作出反馈,好的表扬,有问题的及时纠正;对于不喜欢在群里读书的学生,我会和他们的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读书的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和指导。此外,我还会定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引导他们在班级或小组内交流所摘录的美词佳句和阅读感悟。
七、创设充足的展示平台
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了语言,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一方面,让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阅读内容作好记载;另一方面,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适时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在集体中得到肯定和赞扬。比如我们班经常组织“谈天说地”、“专题演讲”、“阅读竞赛”、“开心辞典”、“读书交流课”等,让全班学生互相交流,同学们尽情讲自己的阅读收获,有的谈自己读到的新奇的内容,有的谈名句欣赏,有的说故事续编等,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展示自己,相互受益。记得上学期我们读完《柳林风声》后,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故事续编,还由此生发出一次集体大想象——一人开头,下一人往下接,45人依次编写了一个森林里的奇幻故事。每个人的想象都是那么奇特,我想,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馈赠。
一日胜负在做题,十日胜负在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作为一名乡村语文老师,我将继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开阔视野、丰富学识的同时,带领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书籍世界里,尽情畅读,让阅读滋润其心田,让书香芬芳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