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乡试”因其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第一名称为“解元”。
C.“进士及第”是赐给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录取的一甲三个人的称号,这三人经过三年的学习就可被授予官职。
D.“疏”是一种议论文体,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文章,即上给皇帝的奏章,也称“奏疏”或“奏议”。
10.【长沙市一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苑,又称上林苑,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始建于秦汉。上苑亦是汉武帝射猎游乐之地。
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为科举的基本科目之一。
C.关内,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地区的通称,与“关外”相对。
D.赠,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赠典等,文中为赠官。
11.【新高考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家,有三个义项:出身;成名发迹;被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官。文中是第三义。
B.《汉书》,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班固。
C.右军,即东晋王羲之,因担任过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三礼,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的影响很深远。
12.【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
开学考试】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
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
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13.【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C.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
D.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因文字过于简质,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诠释之作被称为“传”。
14.【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表示天气寒冷到了极致的节气。
B.
秀才原指优异之才,也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考入府、县学的人。
C.
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文中“居藩”指简文帝司马昱在藩期间。
D.
孤、寡、不谷都是古代君主自谦之称,“不谷”最初是周文王的自称,后为泛称。
15.【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苏州高三期初调研】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
B.
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俸为养育百姓之资,“禄养”是指用官俸养民
C.
闾巷,“闾”,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阊,“巷”,里弄,后来用“阊巷”泛指乡里民间。
D.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16.【九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皇,或指天帝,或指太古的帝皇,或指天子的父亲太上皇。文中指太上皇。
B.
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后泛指全国各地。
C.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中宫,或指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或指宫中。文中指的是后者。
17.【重庆南开中学高2022级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
B. 《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
C. 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
D. 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
18.【2021~2022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B.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指前者。
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19.【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宋太祖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B.二典,是《尚书》中《尧典》、《舜典》的合称。典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
C.刑部,隋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罚等。
D.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20.【广东省深圳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B. 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C.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D.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
21.【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邑,封地、采邑。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俸禄的封地。旧时也做县的别称。
B.版,古代用以表示所筑土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为一版。
C.御,会意字,左“行”中“绳”右“人”,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驭车马。
D.骖乘,指陪乘的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右,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左担任警卫。
22【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
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
23.【湖北省恩施州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中“梁武帝”“隋炀帝”则分别是萧衍、杨广的尊号。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尧帝,因年轻时曾被封为唐侯,所以称为唐尧;舜帝,国号叫有虞,所以称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省。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南宋后废除。
24.【江苏省2022届百校联考高三年第一次测试】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动。B.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罢免官职,“陟”指提升官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意。
D.百蛮,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
25.【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在本文中指年号,不指地名。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始建。
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为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长官,副职为侍郎。
C.服阕,指守丧期满脱除丧服,又称服竟、服除。服,指丧礼规定应穿戴的丧服。
D.致仕,指交还官职,亦即辞官之意。致事、致政、休致等词与它的意义相同。
26.【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期初调研考试】
2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阯”。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27.【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扶丧,即护送灵柩。不同于服丧,后者指长辈或平辈亲属死亡后一段时间带孝表示哀悼。
B.总裁,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后逐步演变为政府、商业组织机构中的一种职位。
C.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
28.【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1-2022学年度阶段性考试(一)】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之人,孟子笔下的孙叔敖可称得上是“处士”。
B.竖子,本义为僮仆,又用于对人的蔑称,范增就曾在鸿门宴后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C.斑白,指头发花白,又用来指年老,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有“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位含义不同。
29【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千支相配来记日。甲申日是千支纪日中的第二十一天。
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唐初时中男的年龄段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
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
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常用“海内、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30.【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1卷模拟题】
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侍郎,职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唐以后,为各部长官之副职,官位渐高。
B. 都察院,明清时官署,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
C. 广袤,指土地的长和宽,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
D. 布衣,古代的布为平民所穿,故以“布衣”借指平民。后也称没做官的读书人。
31.【022届广东省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
3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指经、史、子、集四部,后世亦称为四库。
B. 益州,古代州名,即今四川省一带。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则指蜀汉。
C. 太子,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也称为皇太子,通常应为皇帝嫡长子。
D. 大理,在文中指云南的地方政权。五代时段思平据南诏地,号大理国。
32.【2022届全国新高考Ⅰ卷区高三学业测评】
3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理,即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B. 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治的一种刑罚,同义词有徙、迁、出等。
C. 调露,即唐高宗年号。年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 朕,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自称。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
33.【备战2022高考山东济南全真模拟卷】
3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
B. 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 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 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
34.【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德军为宋代行政区域,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等县地,为杭州西北重镇。金兀术和阿刺罕进攻临安,均取道于此。
B.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汉朝施行封国制,没有王爵,只设普通爵位;魏晋始设王爵。
C.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属于封建的官僚阶层,也包括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 朕为古代帝王自称,为了突出皇帝的尊贵。“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除此之外,帝王还可以“称孤道寡”。
35.【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
3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
B. 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C. 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
D. 北寺狱: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
36.【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
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中,地名,指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地区,现位于陕西省中部。
B.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C.侍郎,官名,唐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D.西突厥,古国名,立国于6世纪中期,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7世纪后期为唐朝所灭。
37.【天一大联考2021一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作对帝王的敬称。
B.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C.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即大理少卿,位九卿之列。
D.桀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相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泛称暴君。
38.【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摸底考】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营,旧时指的是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可以指专设的机构。
B.招讨,文中指招讨使。战时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
C.制书,古代宰相所颁文书的名称之一,常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的命令。
D.治所,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
39.【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
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乘,万辆兵车,古代诸侯土地方圆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之。
B.大练,指粗帛。帛的本义是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来成为丝织品的总称。
C.三辅,西汉时对治理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管辖的地区。
D.郡,春秋至隋唐时地方行政区名称。一郡之长称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40.【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二年,年号纪年法。就是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等。
B.里居,即乡居,古代官员辞官后会返回家乡居住,后则以里居指官员辞官返乡居住。
C.赠,此处为追赠,古代大臣死后皇帝授予其官爵或荣誉称号。赠典,则是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
D.明季,明朝末年。我国古代有伯、仲、叔、季之说,分别指代家中儿子的长幼顺序。此处“季”有末尾之意。
41.【广东顺德市2021-2022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42.【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
4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古代官署名,隋唐六部之一,主管礼仪和屯田等事务。
B.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而帝王或皇后之死称崩。
C.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江河等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D.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指鸡、鱼、猪。
43.【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戍”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4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或牧,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东汉时战争频仍,刺史或州牧都掌兵权。
C.斧锧,斧子与铁砧,是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文中借指刑具。
D.本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班固还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
45.【2021年湖北省仙桃中学十月质量检测】
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屯田: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
B. 骑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表示副贰。骑假司马即骑司马的副贰。
C.蓍龟:“蓍”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用它们占ト凶吉,因此用“蓍龟”指占ト。
D.亭隧:又叫“亭燧”,指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亭子,以供来往客商休息之用。
46.【湖北新高考9+N联盟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22届高三新起点联考】
4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羊春秋》,《公羊传》的别称,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典籍,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B.
赤眉,指新莽末年兴起于今天山东东部的
、以樊崇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
C.五声,指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也指五声听狱,求民情。在文中指后者。
D.
太中大夫,名义上隶属郎中令,东汉置二十人,秩千石。此官职掌机密且只能由皇帝设置任命。
47.【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始祖,远祖,多用作开国之君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
B.三王,一般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也就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C.改元,指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也称建元。
D.民部,即户部,汉置民曹,主财用,隋改称民部,唐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48.【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学科10月阶段检测】
4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殿前指挥使,官名,总领殿前诸班,为殿前司长官。统领管理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这些事宜总体上都归此官职管理。
B. 己未,文中是指“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组成,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纪日。
C. 山东,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韩、楚、赵、魏、齐、燕六国合称为“山东六国”。
D. 契丹,古民族名。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术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
49.【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受禅,承受禅让的帝位,指的是因为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殂,人死亡,与“崩”的适用范围相同,在古代指帝王、王后或太后的死亡。
C.解甲,脱下战衣,既指军事行动中停下来休息,也指投降,文中指的是前者。
D.稽首,头触碰在地且停留一会儿,是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之中最隆重的一种。
50.【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B.檄,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本文指写给东吴劝其投降的文书。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崇拜物。“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因此古时执掌军队大权的臣子常被称为“社稷之臣”。
D.玄社,古代天子用五色土封五方诸侯。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取白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玄社指北方的封国。
2022届高考文化常识过关检测·答案
1.A。(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说法错误。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故选A。)
2.A。“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
3.B。“弃是谷神”错,文中“主稷”意为“掌管农业”或“做农官”。
4.C。“此处丁卯年应当是‘南归罗浮’后四年”错误,应该是“南归罗浮”的第二年。
5.A。 本指与后指的内容互换;前室后堂应为前堂后室。室为古代宫室中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为堂后的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由于室在堂后,要入室必须先登堂,所谓“登堂入室”。
6. C。“反对皇帝专权”有误,应为“反对宦官专权”。
7.C。A 项考查的是古代官职。大行,即大行令,古代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由此可知,大行令是主管外事、蕃务的官名,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事务。选文中,马邑县豪强聂壹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建议攻打匈奴,浑邪王派使者后经由大行令李息向汉朝传递投降意愿,由此,也可推知大行一职主管外事蕃务,负责接待使者宾客等事务。由此可知,此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B 项考查的是外交政策。和亲,指汉族封建朝廷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选文中马邑县豪强聂壹向汉武帝建议攻打匈奴的原因是汉武帝执政初期维持了和匈奴之间的政治联姻,与匈奴友好往来,匈奴因此亲近信任边地百姓。由此可知,此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C 项考查的是帝王称号。谥号是指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去世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庙号是指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特立为某祖、某宗的名号。按《汉书·高帝纪》中张晏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谥号“高皇帝”,简称“高帝”,如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曹魏高皇帝曹腾等。选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可知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庙号。且古代史书称呼皇帝有比较统一的成例,唐朝前称谥号,唐朝开始称庙号。所以此项解说有误,是本题的答案。 D 项考查的是民族称谓。先秦时代,中原地区的王朝将与华夏四邻的民族称为“蛮戎夷狄”,泛称我国东方各族为“夷”,南方各族为“蛮”,西方各族为“戎”,北方各族为“狄”。“夷狄”后也用以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选文中汲黯劝谏汉武帝时,将“夷狄”与“中国”(华夏族、汉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居四方之中)对举,告诫汉武帝不要用国家疲敝来服侍外族人。由此可知,此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8. C。[解析]“男与女结为夫妻”错,文中指结为儿女亲家。另,古代“成婚”又称“结发”。
9. C。(录取的一甲三个人,不需要经过年的学习就可被授予官职。)
10.D。(古代有封赠之制,存者称封,死者称赠。赠是赐死者以爵位或荣誉称号。选项中“在世”表述错误。)
11.B。 错在“第二部”,是第一部。
12
.
D。“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错误。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3.A。“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常常改元。
14.B.“文中指考如府、县学的人”错,明清时期的府、县学的生员叫“秀才”,根据文中“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可知,此处应是推举为优异之才。
15.B。“养育百姓之资”“用官俸养民”错误,禄养,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禄养”即为以官俸养亲。
16.D。“文中指的是后者”错误。文中的“中宫”指的是前者,借指皇后。
17 D。“本文中指丧服”是错误的。本处指的是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
18.D。(“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总结”错,应是“功过是非的评论”)
19.C。(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的是兵部)
20.B。 领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职。
21. D。解析:应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右担任警卫”。
22. D 。“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喻的文书。
23.A.梁武帝、隋炀帝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庙号写在神主木牌上。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例如著名的唐太宗,还有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当然,也有称呼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24. D。百蛮,古代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知度》载,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中原,是指河南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
25.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错误。根据语境,“尚书”应指尚书省,不指官名。“尚书左丞”才是官名,是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隋、唐时秩正四品。
26. D。 “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错,少牢应指猪、羊二牲。
27. D。降榻谓礼遇宾客,皇帝离开坐榻迎接,表示重视。
28. D。“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错,博士是中央官学的学官,地方官学未设。
29. C。(“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 正确表述:一般古时帝王登机则取新年号,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
30. D。错误在于对布衣理解:这里的“布衣”是其本意,即廉价的布制衣服,用以形容生活简朴。这一点可根据文本中没有夏元吉被贬为平民的记载可知。
31. D。“大理”在文中不是地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唐在五代之前,当时还没有大理国。文中“大理”指大理寺,为中央司法机构,长官为大理寺卿,次官为大理少卿。
32. B。“流……同义词有徙、迁、出等”错误。“出”的意思是京官外调。
33. C。“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错误,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
34. D。“朕为古代帝王自称……‘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错误,“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文中的“朕”指的不是“楚王”,而是自己。
35. C。“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错。举谣言,指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评论官吏的歌谣等返奏朝廷。
36. C。“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通常由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
37. C。大理寺的长官应是大理寺卿,大理少卿是大理寺的次官,位于大理寺卿之下。
38. C。古代宰相所颁文书错,应为帝王诏令文书
39. A。错在“诸侯”,是天子。
40. A。“天启壬戌秋日”是号干支纪年法
41. D。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但无“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之意。
42. A。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屯田"为工部管理的事务。
43. D。“庚”是十天干之一,“戌”是十二地支之一
44.D。作者为范晔。
45. D。 (亭隧指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46. C。 “在文中指后者”表述有误,在文中应该指前者。
47.C。项“也称建元”错。“建元”一般是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与“改元”不同。
48. C。“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错。“山东”一开始指的是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从东汉时期开始,“山东”不再指崤山以东,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唐朝的“山东”涉及范围大大缩小,到了宋朝,“山东”的范继续缩小,大多时候就指现在的山东省。
49. B。“殂”,泛指人死亡,与“崩”的适用范围不相同。
50. C。因果关系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