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进一步引导教学。
四、润物无声,全面贯彻立德树人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克服困难、走向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套试卷很好地诠释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目标——“立德树人”,解答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本试题始终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考生在充分沉浸、体味、理解的基础上,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的自信力。如谈歌的小说《秦琼卖马》不仅让考生感受到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更动容于古董店“艺园斋”老板杨成岳的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古道热肠;辛弃疾的词作《鹊桥仙· 赠鹭鸶》则用清新明快、朴素晓畅的语言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之至的田园风光,传递出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理解性默写《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则传达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更有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注重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性,既关注考生的自我成长,也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国际地位,引导着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时代精神、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拓宽格局视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综上所述,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特点,也体现了以全面融入的形式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全面发展;以融会贯通的形式考查关键能力,服务科学选才;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对标课程标准,引导教育教学的核心功能。
【数学】重视基础,稳中求新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数学教师 王柯
2021年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其中,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原来使用的是全国II卷,今年I、II卷合并,使用全国I卷。
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思想,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能和育人导向。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果,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稳中求新,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2021年高考全国数学I(乙)卷整体上保持稳定,学生会比较适应。同时与往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一、体现高考改革思想
1.新高考中文理卷合并。这一点在全国I卷中有很多体现。文理科第3题相同,理科第4题与文科第9题相同,理科第5题与文科第10题相同,理科第8题与文科第7题考查知识点相同,理科第10题与文科第12题相同,理科第11题与文科第11题考查知识点相同,理科第15、16题与文科第15、16题相同,理科第13、14题与文科第13、14题考查知识点相同,理科第17题与文科第17题相同,理科第18题与文科第18题考查的是同一个立体几何问题的不同方面,理科第19题与文科第19题同样考查数列,理科与文科的选做题完全相同,理科第21题与文科第20题都考查了抛物线。
可以预测2022届的全国I卷文理科试卷将会在各个方面进一步趋向相同。
2.出现了开放型试题。文、理科第16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
二、贯彻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发挥学科特色,彰显教育功能
1.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理科第6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为试题背景,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2.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理科第9题以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的著作《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生充分感悟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国家认同,增强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
3.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例如文、理科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设计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问题,考查考生对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难度保持稳定
2020年全国I卷选择、填空题比较简单,解答题的19、20、21都有一定的难度,今年增加了选择题12题的难度,填空题16题是结果开放型试题也有一定难度,解答题整体的难度小于2020年。整体难度保持稳定,根据学生考后反应2021届全国I卷的难度会比2020年低一些。
四、试卷结构有较大创新
1.理科小题中最难的是第12题的比较大小,这个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立体几何的三视图问题设计成答案开放型试题。三视图问题的考查通常比较简单,在之前的全国I卷中也出现过较难的三视图问题,今年的这个考法非常新。
3.概率统计题放到了解答题第一题的位置。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概率统计解答题一直是全国I卷的创新点,每年都有新意,每年都有一定的难度。今年的概率统计题也有一定新意,但是更偏向基础,并不难。
4.数列问题前几年考得不多,如果考的话经常放在第一题,今年文理科试卷中均出现在解答题第三题的位置上。
5.理科的压轴题从导数变成圆锥曲线,而且考查了之前考查频率并不高的抛物线。导数题一直是理科数学的压轴题,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学生也往往会将导数题作为自习复习备考的重点。与往届相比,今年文理科导数题都不算难。抛物线的考查之前也有过,比较少,而且今年这个抛物线题的计算量相对比较大
五、给教学、学生复习备考的启示
1.重视基础。虽然河南还没有进入新高考模式(目前的高一、高二年级都使用原先的教材、高考模式也不变),但是高考试题在不断变化,不能总想着追热点、押题。只有打牢基础数学知识扎实、全面才能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变化。
2.注意高考改革方向,落实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新高考改革既有教材改革又有高考试题题型、内容上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能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按照数学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教学、复习备考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
总之,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同时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发挥了高考数学科的选拔功能,对深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英语】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备课组长 孔雪
2021年高考英语乙卷命题依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高度契合,注重对考生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并凸显了核心价值导向和学科素养要求。试卷内容紧密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阅读理解综述】
阅读理解各类型题目命题难度和字数与往年命题思路基本一致。
A篇为应用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要求考生读懂世界知名体育场相关信息的介绍,体现了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渗透体育思想,提高运动意识。从命题角度来看,该篇阅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定位细节信息并理解的能力。
B篇为说明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讲述了目前澳大利亚依然有很多人在家里使用电话座机的现状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该文章阅读题目主要涉及推理判断和猜测词义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和基于文本理解作出合理推理的能力。
C篇为说明文,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讲述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将塑料废品做成引人深思的雕塑,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阅读题目主要涉及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主题概括。
D篇还是说明文,主题是人与社会。介绍了人们在咖啡馆里比在开放性的办公室里能更好集中精力工作的发现并分析其原因。该篇阅读题目涉及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题。
七选五同样为说明文,主题为人与社会。主题为如何让我们在聚会上表现得更有魅力。学生可通过对此文本的阅读培养必要的社交能力。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内容,行文逻辑和篇章结构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概括性句子和细节阐述性句子的不同作用以及出现的位置。
五篇文章话题新颖、贴近生活、主题鲜明、语言地道,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从命题来讲,题材多样,但仍以细节理解为主,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题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文本阅读,在读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合理推断文本深层次含义,并通过把握上下文及行文逻辑对生词进行词义推断,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完形填空综述】
2021年全国乙卷的完形填空仍然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主题为人与社会。作者以自己的一个病人为例,讲述在不同的情形下,我们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示感激之情。该话题的选取旨在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导学生学会感恩。篇章难度中等,故事内容较容易理解,但有个别一词多义词汇和短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做题难度,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如given在此作名词,表示理所当然的事;put to the test短语的含义。但是大部分试题依然是贯穿主题的设题,考查上下文联系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语篇填空和短文改错综述】
语篇填空题主题为人与自然。通过选取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意义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往年一样,10个空中有提示词7空,无提示词3空。
短文改错是有关做家务益处的语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该话题的选取旨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的命题思路。
这两个题型均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词、句、篇的形式、意义和逻辑的判断。既考查学生对基本词汇、语法及逻辑的掌握,又考查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词法涉及到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法着重考查复合句,非谓语等基础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夯实英语语言全面发展的基础。
【书面表达综述】
今年的全国乙卷书面表达沿用了2020年全国I卷的命题思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写作文体,更新了试题呈现形式,设置了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英语交际任务情境。
具体要求上,学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标题(Be smart online learners)写一篇发言稿,不仅检验学生词汇、短语、句式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通过分析online learning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题文选源依然均来自外媒,包括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悉尼先驱晨报),Huffpost网页内容,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业评论),Lifehacker(生活骇客博客)等。高考英语科目一以贯之的使用原文媒体作为题文的想法,即是用行动表明了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政治】立德树人 引领方向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高永涛
2021年高考政治学科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着重突出了“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命题原则,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强考教衔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第一,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考查的广度,突出建党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力度。如第40题以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和关于进京“赶考”的谈话为历史背景,综合考查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和文化作用的知识思考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引导考生从百年党史中正确认识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密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道理,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强化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发挥“以考促学、考教衔接”积极导向作用。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运用。如12题考查汇率变动影响,13题考查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8题考查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关注考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通过情境设计提高能力考核的有效性,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4题考查应对财政赤字的解决办法,第18题谈对中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认识。
第三,保持命题平稳,突出学科主干,注重夯实知识、能力和素养基础,没有偏难怪冷知识点。如第38题考查企业转型的经济动因,第39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40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的作用,均是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新老高考各卷种充分考虑教情、学情,题型、结构和难度都与2020年保持总体稳定,采取了更为科学、稳妥、细致的设计策略,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发挥水平。
第四,加强试题情境设计,密切关注社会实际,加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学科素养培养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如第15题通过对名词FDI的理解培养考生即时学习的能力,增强制度自信。第17题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第19题通过书画家黄宾虹的艺术感悟渗透美育教育。第20题通过电影《夺冠》领悟文化创新的真谛,该题哲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相互渗透,其余哲学选择题选材新颖,试卷文化气息浓厚。
【历史】强化学科素养 彰显价值引领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历史教研组长 贺志敏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总体保持平稳,阅读量适中,命题选材通俗易懂,回归教材趋势明显。设问语言平和自然,针对性强,难易适中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和命题相对稳定的思想,紧扣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发掘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的发展。
聚焦社会热点,洋溢时代气息,重视价值引领。试题选材围绕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把握大势,紧抓大事,融入建党100周年、近代化等内容。如第29题毛泽东指出改进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发动群众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第45题考察洋务运动;第42题关注党的历次会议,用党史“教科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成长,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突出基础知识,强化学科特色,聚集关键能力。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是高考不变的法则,如第24题以分封制为主题考查唯物史观;第26题考查宋代四民社会结构下不同社会群体间流动性的增强;第27题以“善书”流行考察社会主流价值观;第32题通过16世纪欧洲特许公司的兴起考查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第34题考察物理学发展阶段特征等,都是围绕基础知识展开,同时还注重了同类知识概念的比较辨析、迁移融合。
拓宽试题广度,强调史料实证,彰显素养立意。如第25题给出西汉末和东汉中期不同地区的民户数量,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并得出合理结论。第35题选取美国中情局推广纽约画派的史实,要求学生透过现象洞察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第47题引用不同时期史料和不同评价者对于五代时期“长乐老”冯道的评价,要求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这些题目都渗透考察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提升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增加开放设问,注重表达论述,考察综合能力。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凸显了对学生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写作表达能力的全面考察。今年的开放性试题更是在广度、深度和设问角度上有所创新。传统的开放性试题42题,以地图形式呈现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部分重要会议,要求学生任选两次会议,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原因。将传统开放性的小论文试题与地图信息提取题结合,设问指向清晰明确,时间跨度大,学生可选择空间也较大。今年特别在综合性试题41题中也增加了开放性设问,整个试题围绕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展开,第(3)问在前两问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开放,引导学生分析撰写史书应包括的要素,把对具体史实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全面考察学生必备基本史实的掌握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以及必要的历史逻辑能力和一定的史学理论。
【地理】整体平和 更加关注人文地理的推理过程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长 张伟利
2021年高考文综全国乙卷地理试题整体平和,题型与结构基本延续往年特点。自然地理难度有所下降,更加关注人文地理的推理过程。试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评价体系,内容上采用学科主干知识抽样的形式,最终落实到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彰显出高考试题的育人价值和导向作用。
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和成就,反映国家产业改革方向。例如选择第1-3题,以无人机服务新疆棉花生产这一科技兴农案例为素材进行探究,既展示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也能感受到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运用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不回避热点,更关注热点背后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全球变暖是个永恒的主题,选择第9-11考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苔原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机理,要求学生理解影响苔原植被的分布的主要因素既要考虑满足其生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还要考虑种子传播的范围。跟2020年9-11题岳桦林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结实线和林线的变化有异曲同工妙,只不过去年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植被分布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今年更关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考查的淋漓尽致。
材料的指向性更明显,仔细研究材料实际上就是在研究命题人的出题意图。例如36题,由材料中的“上海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暗含着第(1)小题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的产业和企业类型应该主要考虑第三产业的金融、商贸、信息技术、策划、法律咨询、房地产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材料中“咖啡馆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等材料信息暗含着第(3)小题设问的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为该品牌知名度高、品质较高,是休闲会友、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主要目标消费人群是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企业白领);该品牌是国际连锁品牌,主要目标消费者有喜爱潮流文化的年轻人。
设问实际上是思维链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每组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情景,围绕思维链条展开,一环扣一环的思考会让考生对问题的认识思考更深入。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应更侧重以地理概念为核心的答题思维建构,答题方向的确定是很好的完成问题并最终的高分的关键。
选做题命题形式有新变化,需要根据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得出结论,自己进行论证。更突出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物理】 立足稳定 难度有所增长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教师 李猛
2021年河南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全国乙卷)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依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综合能力立意与物理学科素养导向。
今年的物理试题与2020年相比难度有所增长,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现象,总体表现立足稳定,又有创新与变化,所考察知识点基本上围绕着主干知识来命题,各部分分值安排比较合理(力学41分、电磁学48分、近代物理6分,选考15分),压轴题的考察难度有明显提升,对分析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其他题目相对常规,但也有亮点和新颖之处,整体看来是非常精彩的一套试题。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选择题如第17题,考察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题目给出了剩余元素质量比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看似复杂,甚至会有学生试图去找质量比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但仔细看图分析,质量比从2/3降到1/3的时间便是半衰期了,直接就可以得出答案,此题很能考察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再如第18题,分别以银河系中恒星S2的椭圆运动为背景,结合太阳系中地球的圆周运动,深入考察开普勒第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学生只有熟练万有引力模块的知识网络方能轻松应对。再如第21题,考察板块模型中的相对滑动问题,解题的线索隐藏在两幅图像之中,需分析判断出板块何时一起滑动和何时相对滑动,再列方程推算出相关物理量的关系,考察得既全面又有深度。
实验题第22题考察平抛运动速度的计算,并要求计算重力加速度;第23题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涉及到保护电阻的选择,实验原理的分析,图像数据及误差的计算。这两道题着重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虽有创新但仍属于常规题。
计算题第24题考察学生对动能、功、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用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来求解,属于常规题。第25题作为压轴题,考察金属棒和U形框架的电磁感应和相对滑动问题,第一问比较简单,计算整体的加速度、速度及棒的安培力即可;但第二问比较复杂,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进磁场与出磁场,加速与匀速,一起运动与相对滑动,题目条件给得少,但方程列得多,计算量也比较大;第三问则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再做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最终结果。这道压轴题综合性很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很能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选考题第33题分别考察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图象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依然是对热学最核心部分的考察;第34题第一问考察了机械波图象的理解,是经典题目,第二问的光学题则以测玻璃砖的折射率为背景,既考察了折射定律,又考察了全反射以及几何光学中角度的处理,两道题目难度适中,皆为选修3-4的核心考点。
纵观今年的题目,万有引力中的椭圆轨道,实验题的平抛运动和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压轴题中的电磁感应问题都是近7年未曾考察而今年又出现的知识点,而静力学、交变电流等知识点今年没有涉及到,这都值得2022届考生关注。
另外给我们的提醒就是,备战高考,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着力于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能靠练偏、难、怪题,不能靠猜题押题、追逐热点。
【化学】难度适中 既注重 知识立意 又注重能力立意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教师 姚卫民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试卷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强化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202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乙卷化学试题很好地贯彻了教育部试题命制精神,设计科学合理,难度适中,既注重了知识立意,又注重能力立意,对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整体评价
2021年高考化学命题秉承稳中求进、稳中有变的基本原则,继续稳妥推进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从整体来看,试题类型均比较常规,考察内容丰富,载体多变,呈现形式不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并措手不及。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并没有偏冷的知识点。试题强化情景化问题的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一些热点词汇比如“碳达峰” “碳中和”“嫦娥5号探测器”等载体的出现,很贴近生活,突出了化学的本质价值。试题还注重学科能力考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第13题和第28题,通过对图表的深入理解体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彰显了化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从整体难度上来看,与往年基本相当,试题走向基本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风格,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最后两题和28题等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知识的整合,兼顾了区分度。
二、具体分析
选择题主要考察了STSE、实验化学基础、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机化学基础、电化学、物质结构周期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传统题型。前4道题非常简单,后三道题难度逐渐增加。第11题抓住关键信息“与地球土壤类似”不难推出元素种类。第12题只要分析清楚阴阳极发生的具体反应,也很容易得到答案,第13题考查了难溶物在酸性体系中的溶解度变化问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首先要看懂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数量级,然后找到起点和pH=4的点进行计算和推理,答案还是很容易得到的。
26题和27题均是喜闻乐见的题型,跟平常练习的模拟题很相似,做起来难度不大。28题以ICl为载体进行设计。侧重考查多平衡体系的计算和对机理的理解。虽然载体不太常见,但做法却很常规,第(2)问认真罗列三段式即可,并不需要计算出结果,难度可以说降低了一个档次,第(3)问主要侧重点是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K与T的关系,可谓深入浅出。
物质结构与性质题考查了原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杂化、熔沸点比较、键角的判断原理等,均是平常练习中常见的考点,晶胞结构设计也非常简单,难度低于预期。有机化学基础题给了两个信息,结构稍微比较复杂,考了苯环ABC三取代的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没有考查合成设计,难度适中。从选做题对比来看,可能还是结构题更有利于学生得分。
三、总结和建议
总之,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价值以及国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我们要沿着高考指引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培养,多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少一些死记硬背,多关注高考改革政策和试题的变化,密切关注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和中学教学实际,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逐渐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
【生物】选择题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 观题难度有所增加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生物教研组长 张长河
2021年高考理综(乙卷)生物试题立足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选择题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主观题难度有所增加。注重基础性,增强灵活性,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重视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了高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突出的特点是主观表述题所占比例增大,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是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题,分值和难度都有所增加。
选择第1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DNA数量变化及染色体行为特征,体现了核心概念"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也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第3题综合考查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第4题和第5题分别考查神经递质和肺炎双球菌的相关知识,均为教材核心基础知识。31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之一激素调节的运输途径、靶向性、生理作用等,延续了去年命题形式,体现基础性的同时又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高中生物中关于实验的考查分为教材中的实验分析和创设问题情境下的实验设计。这两种类型题在今年高考题中均有体现。选择题的第2题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两种染色剂台盼蓝和龙胆紫的应用,盐酸的作用以及植物细胞吸水失的实验,均为教材内容,突出了基础性。29题在考查光合作用核心知识的同时,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给定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综合考查学生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突出创新性。第38题要求给出利用质粒载体上抗生素抗性基因筛选目标菌株的方法,直接指向实验实际操作的考查。对实验探究能力考查的强化,旨在引导生物学教学回归学科本质、加强实验教学,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30题依托教材中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共同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信息"竞争排斥原理",考查种间竞争现象的分析和预测,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该题既创设了问题情境,又结合了实验分析。本题素材源于教材,问题设计高于教材,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有关生态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2题是传统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不同的是要求学生绘制遗传图解,通过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中模型与建模的应用。本题同样在综合考查遗传定律核心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模型方法研究生物学现象的模型建构能力。
对今后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乙卷第37题以酱油的发酵工艺技术为素材,在综合考查学生选修一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向同学们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智慧,彰显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的育人价值。体现了以德引领、以智为基的考查重心。生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将这一理念渗透到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今年全国乙卷必修一29分、必修二22分、必修三24分,三个必修模块分值接近,所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基础,素材多源于教材,但都重在理解运用。这就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备考要在知识的理解运用上下功夫,而不是盲目刷题量、上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