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
3、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4、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
5、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
6、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取也。
7、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
8、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9、天下之治,正家为先。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
10、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
11、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
12、学本是修德,有德乃有言。
13、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
14、将以治人,必先治己。
张载
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
3、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4、 富贵福泽,将厚吾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5、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邵雍
1、心安身自安,身安屋自宽。
2、侈不可极,奢不可极;极则有祸,穷则有凶。
3、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朱熹
1、圣人之道,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其心一而已。
2、修德之实在乎去人欲,存天理。
3、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
4、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5、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6、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
7、身正,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
8、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
二程论浩然之气
1、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程颢)(《二程集》11页)
2、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不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心所蔽,则欿然而馁,却甚小也”。(程颢)(《二程集》20页)
3、主一无适,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浩然须要实识得他刚
大直,不习无不利。(程颐)(《二程集》143页)
4、只著一个私意,便是馁,便是缺了它浩然之气处。“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里缺了它,则使这里没这物。浩然之气又不待外至,只是集义所生者。(程颢)(《二程集》29页)
5、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既无生得此气,语其体则与道合,语其用则莫不是义。譬之以金为器,及其器成,方命得此是金器。(程颐)(《二程集》148页)
6、浩然之气,所养各有渐,所以至于充塞天地,必积而后至。行不慊于心,止是防患之术,须是集义乃能生。(程颐)(《二程集》158页)
7、浩然之气难识,须要认得。当行不慊于心之时,自然有此气象。然亦未尽,须是见“至大”“至刚”“以直”之三德,方始见浩然之气。(程颐)(《二程集》148页)
8、“至大”“至刚”“以直”,此三者不可缺一,缺一便不是浩然之气。(程颐)(《二程集》250页)
9、志,气之帅。若论浩然之气,则何者为志?志为之主,乃能生浩然之气。志至焉,气次焉,自有先后。(程颐)(《二程集》162页)
10、志顺者气不逆,气顺志将自正。志顺而气正,浩然之气也。然则养浩然之气,乃在于持其志无暴其气耳。(程颐)(《二程集》321页)
11、 率气者在志,养志者在直内。(程颐)(《二程集》151页)
12、李朴,字先之,请教。先生曰:“当养浩然之气。”又问。曰:“观张子厚所作《西铭》,能养浩然之气者也。”(《二程集》93页)
13、内直则其浩然,养之至则为大人。(《二程集》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