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传统文化)主题的名言
1.人只有在传统中才能加深心。(临清县)
2.学问没有界限,文化没有墙,画不出监狱。(吕秋雨)
万里江山可以做主,文化经典不能再创造。(吕秋雨)
4.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速的迁移,高雅的实战。(木心)
5.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将在明天之前成为灭绝的文化。“丘吉尔”
6.生来就是万物,只有文化使他远离野兽。(格拉西安)
7.不懂传统的人不能像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一样走很远的路。“北岛”
8.书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读书的人没有根。(西周国平)
9.文化是生命之花,离开生命之源,文化只不过是人造花束。(西周国平)
10.文化看不见,看起来无色,但它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柴静)
11.大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文化遗产说话。
12.一个城市有历史的光辉,所以不必再用光创造光明。(吕秋雨)
13.文化是祖先对我们的元年设计,设计方案往往藏在书外、山深处。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蹒跚而行,模糊不清。(吕秋雨)
14.人本主义是分散的珠子,随时随地翻滚,文化用脆弱坚韧的丝绸将珠子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社会。(龙应台)
(b)文化(传统文化)主题的先例
1.创新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至《朗读者》 :010
2.制作文化好的作品需要心灵和集中
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裕明在中外酿酒刻画剪纸《国家宝藏》,60多年来一直在不停地创作好作品。关于创作诀窍,陈露说:“我要做一个作品。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现在的很多东西功夫都不行,火的程度要差得多。只想着赚钱,不想念,不反复计较,哪里能出好作品?" "
3.改变风俗,改掉坏习惯
英国统治一个南亚国家时,当地流行野蛮的习俗——丈夫死了,烧死寡妇。英国人一再挽留,但当地人说我们祖祖辈辈一直这样做,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风俗习惯,你们为什么阻拦?英国人也毫不含糊地说。“如果你们按照你们的风俗做,我们就按照我们的风俗做。如果我们的风俗是有人烧死寡妇的话,我们就处以绞刑。而且这种简陋的风俗已经消失了。
4.要改变风俗,重视领导的主导作用
杜克喜欢紫色衣服,结果上行效应,全国人民疯狂地购买和穿紫色衣服,紫色价格暴涨,人们根本买不到。周公问关羽能做什么?观众说,那就不要再穿紫色衣服了。这时正好有人来找我,齐桓公对其中穿着紫色衣服的人说:“离我远点,我身上有紫色的味道。”这句话说,法院官员没有人穿紫色衣服,第二天都城内的紫色消失了,第三天没有人穿紫色。
5.曾国藩确立了曾家人的良好家风。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农夫农夫是石头机张,千几英尺,富裕的房子,一辈子的快乐,如果不经营事业,食物是美味的,衣服是美丽的,高睡眠,100%的呐喊,这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不能持续很久”的恐惧,使曾国藩在对待名利方面采取了明智的态度。他警告孩子们“以升职发财为耻”。“曾国藩本人的带动下,曾经家家户户风好,世代相传,后代的子孙大部分都成了人才。
6.大选生叶嘉英
叶嘉英老师从事教育事业近70年,培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众多人才,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70年来,老师生下桃李,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传统文化)主题的观点
1.心地站立,说话站立,文明
《八仙图》有句话叫“心立,言立,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从内心感知天地之路、世界万物,当“情移物变,言正发时”,很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可以积累成文化和文明。
2.文化的三个层面
历史学家朱一良老师曾将文化分为三个阶段。一种是狭义的文化,指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宗教等。第二,是指一般文化、规则系统、衣食住行、婚丧婚姻等。隐藏在五矿十色文化现象背后的几个共同的东西称为审议或深层文化。
3.深厚的传统文化不是肉,而是灵魂
衣领上穿一件大上衣,说几句虚名,洒墨水,和我们深深的疑问画没有多大关系。读《3000》,背唐诗宋词,怀念《文心雕龙》,写文章的人也不具备深刻意义的文化。审议文化不是肉皮,而是灵魂、精神、无形胜型。只有将这种精神文化内在化,才能继承传统,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体育(运动)的名言
1.生命在于运动。
2.大脑怕用,身体怕动不了。
3.多做一点运动,少生一点病。
4.文明的精神,野蛮的体格。
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德智都寄在身上,武体是武德地。
7.运动是健康的源泉和长寿的秘诀。(马尊)
8.人生重要的不是改善,而是战斗。(顾拜旦)
9.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健康地工作50年,幸福地生活一辈子。
10.静止就是死亡。只能敲运动
开永生的大门。(泰戈尔)11.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爱因斯坦)
12.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孙思邈)
13.体育能鼓舞人心,能团结人们,它的力量无可取代。(曼德兰)
14.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马雅可夫斯基)
15.每个挥汗如雨的日子,闪闪发光的不只是滴答汗珠,还有成长蜕变的光泽。
16.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元培)
(二)体育(锻炼)的典例
1.“奥运三问”
1908年,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向学生演讲时,提了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获奥运会金牌?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会?”这就是著名的“奥运三问”,是近代中国人重视竞技体育的发端。
2.“体育之研究”
1917年,青年“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他对当时“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
3.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教育家马约翰的名言。他长期在清华大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从1914年进入清华大学开始,直到1966年去世,整整工作了52年,为体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4.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华大学的一种体育精神。清华的历史上有一条“铁”的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其目的是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更好的为祖国服务。
1957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全校体育工作干部会上说:“你们看,马老(马约翰)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50年。”
5.重视体育锻炼的清华传统1
1912年,在建校第二年,清华大学即设立体育部。1914年迎来了被誉为“体育事业一面旗帜”的马约翰先生。“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等时代口号,也总为师生们津津乐道。
6.重视体育锻炼的清华传统2
清华学子对母校有个昵称——“大清体校”。体育必修课4年;阳光长跑每周至少3次;女生跑1500米、男生3000米是体育必测项目。这些体育规定都是强制性的。重视体育锻炼一直是清华的传统。
(三)体育(锻炼)的观点
1.运动需要努力拼搏
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大赛上夺得冠军。每一次的夺冠历程不尽相同,有5连冠时代的水到渠成,有雅典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也有像2019年这样的“十全十美”。闪耀的成就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拼搏。“女排精神”核心就是: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
2. 运动可以传递快乐
火遍网络的“搬砖小伟”,就是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劳动者,草根健身达人。他身材精壮,“拥有雕塑般的八块腹肌”,可以轻松完成抓杠、蹬杠、顺风旗、俄式挺身等高难度动作,水平堪比专业人士。“搬砖小伟”最打动人的,是他在运动中传递出的快乐。
3.运动可以振奋人心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在发展前进的路上,再没有什么比体育精神、中国力量更能振奋人心,也正如顾拜旦所说,“对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一)积累(沉淀)主题的名言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胡适)
3.一夜之寒结不成厚冰。(欧洲谚语)
4.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刘勰)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袁守定)
7.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8.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
9. 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后汉书》)
10.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贾兰坡)
1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12.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
13.学习之事,必须潜心研究,日积月累然后有所成就。(林语堂)
14.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巴菲特)
15.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当像过眼烟云。(邓拓)
16.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汪曾祺)
(二)积累(沉淀)主题的典例
1.袁枚积累语言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积累语言。一次,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默默地记下,后来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还有一次,一位僧人给袁枚送行时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默默记下,后来吟诵出“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名句。
2.苏步青的“零布头”
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他在参加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
3.欧阳修的“三上”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一生所做的文章,大都在“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也就是利用坐车、卧床小憩和上厕所的碎片化时间,去写一点文章,不断积累,最终著作等身,终成一代大儒。
4.顾炎武“昆山无书”的美谈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出身于江苏昆山,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山当地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至今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
5.杰克·伦敦的“笨工夫”
杰克·伦敦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文章得心应手,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小说家。
6.白居易的陶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资料积累的足够写作时,就把陶罐清空完成作品,然后再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资料搜集。
(三)积累(沉淀)主题的观点
1.专业浅概念: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吃力,但是只有你持续努力,不断积累和沉淀,那么,事情就会越来越顺利。到最后,你不用花什么力气,飞轮也能自动转,这是厚积薄发的效果,也是时间复利的展现。
2.专业浅概念:时间复利
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时间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1957年,巴菲特募集了10万美元,开始做投资。从1957年至2020年到64年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0%左右。这64年来,真正让巴菲特傲视群雄的,其实是时间复利。从10万美元到400万美元,巴菲特用了整整15年,一直到52岁才达到。但此后,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飞速增长。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在52岁之后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