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40年的持续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涌现出来的先进榜样是新时代的英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回顾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些榜样仍然发扬光大,给我们力量。在群星璀璨的先进模范人物中,吴仁宝就是杰出的代表。
吴仁宝以人民为毕生追求,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列。他是华西村党书记,40多年来带领村民进行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和艰苦奋斗,从无名的贫困村发展到国内外的幸福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创造了从贫困落后走向共同富裕的辉煌。吴仁波去世5年了,但他的影响并未因此消失。他崇高的形象将长期保留人们的心。
我和吴仁宝是在20世纪60年代认识的,我们交往过40多年。我深深感受到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展奇迹,向吴仁宝集中表达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情操和优秀的品格。吴仁波离开几年了,我特别想念他。每次再去华西,他忙碌的身影似乎又出现在眼前。他的哲理、朴素、生动的话语似乎又在耳边回响。他崇高的精神和人品给我留下了印象最深的三个方面。一个是不忘初心,坚持信仰的理想之情。第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秀性格;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一个)
要不忘初心,坚持到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吴仁宝的一生是不忘初心,坚持信仰,牢记使命,勇往直前的一生。
吴仁宝说:“人要有信仰。我相信共产党,相信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我动摇了,就不会有今天的花诗了。”他还用朴素平坦的语言解释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他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的幸福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全世界人民的幸福是共产主义。”他自己写的《村歌》的第一句话是:“华西的天空是共产党的天空,华西的土地是社会主义的土地。”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信心,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成为华西”。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吴仁宝总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四个不动摇”。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不会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精力发展就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会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万事都有困难。只有努力,梦想才能实现。”吴仁宝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内化,外币化,转变为艰苦创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动。1961年吴仁波担任华西党支部书记。那时候,华西基本上是起跑线,村里全部845英亩土地,667人,负债1.5万元,人均年收入只有50元,村民们为了整整一顿饭努力工作了一年。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迎难而上,艰难创业,勤劳致富,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上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建厂,90年代造城市,飞跃新世纪。”从农业模式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村现代化,不断登上新的台阶。1972年,全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成为全国农业的先进范例。1978年实现工业产值69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220元;1988年成为全国第一个亿元村。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华西集团,“华西股份”上市了。2003年华西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家100亿以上的村级企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2500元。今天,华西村集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资产超过500亿韩元。2017年华西只要缴纳税金就为13.56亿韩元,比40年前增加了4812倍,村民人均年收入为9.5万韩元,比40年前增加了411倍。
共同富裕的理想在华西成为了现实。20世纪80年代,华西感到自豪:“没有贫困家庭,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万户。”今天华西更富有了。“家家都是富裕家庭”,资产最少的房子也超过了100万韩元,村民之间没有贫富差距。差别只是富裕程度不同。村民们有劳动收入,有财产收入,还能享受比城市更优秀的公共服务。华西已经实现了“学习、劳动、收入、疾病、健康、住房”,实现了真正的幸福村。几年前,在一位德国政治家访问华西后,他说:“华西的富裕使我们能够亲眼看到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想象的那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正财富。”
进入画书后,人们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标语。“个人成为有钱人不是有钱人。集团富裕才能致富。一个村庄致富不是富裕,全国富裕才能富裕。”这是吴仁宝经常说的话。吴仁波强调,富裕的华西不要忘记国家,不要忘记集体,不要忘记邻居和不发达地区。围绕先部队后部促进共同富裕,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西村通过派遣干部、资金、技术、事业等途径,到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城外华西村”,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出资1000万韩元,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了一万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同时积极开展支援合作,现在每年外援支援资金达1亿多韩元。二、2001年以来,以“一分五通”的方式(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就业统一部署、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计划)将周边经济弱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今天,对话书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扩大到3.5万多人。华西村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美好现实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两者)
回顾历史,一个人、一个部门进入先进行列是不容易的,但像吴仁宝一样永不褪色,像华西一样永不凋谢的先进典型更是可贵。
华西村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想探索
究吴仁宝和华西成功的秘诀。面对不断的追问,吴仁宝的回答是铿锵有力的四个字:“实事求是。”他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实事求是,只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实事求是成为吴仁宝做事做人的原则,无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身处逆境,他都遵循实事求是这条最朴素的真理。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每一个阶段,吴仁宝总能先人一拍、快人一步,把握先机,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艰苦奋斗,重整山河,通过平整土地、旱田改水田、两熟改三熟,实现了亩产一吨粮,华西成为闻名遐迩的农业样板村。尽管由此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吴仁宝深切感到,单一的农业很难使村民真正富起来。在艰苦的创业实践中,他认识到:“要想富,靠工副”,华西必须走农副工综合发展的路子。在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他顶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悄悄办起了粮食饲料加工厂和小五金厂。当多数地方还在争论农村能否办企业的时候,华西又先后创办了板网厂、药械厂、织布厂等一座座工厂。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华西起了领头羊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吴仁宝认为,华西村人多地少,村办工业基础好,集体经济有家底,从华西的实际出发,农业可以采取集体承包的办法。他提出,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全村500多亩农田,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村办企业。这一倡议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当时,外界也有人认为华西的这种做法“异类”,提出质疑。吴仁宝说:中央提出“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华西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既统了,也分了,符合中央的精神。事实证明,华西的这一做法,为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闯”。并对市场经济作了深刻阐述。吴仁宝获知讲话内容,当晚难以入眠,敏锐感到新的发展机遇到来,凌晨3点即召开村党委会议。在会上他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提出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开拓市场,进行新一轮创业。外界传说,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实际上是抢占先机,赢得市场,使华西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吴仁宝提出了多项改革举措,采取合法的市场手段发展经济,在村办企业发展基础上,组建华西集团,这是全省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在坚持集体为主的同时,实行村民参股,发展私营个体企业、中外合资和混合型经济,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999年,“华西股份”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进入新世纪,与苏南其他地方一样,华西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吴仁宝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多次与我交谈过,认为面对新的挑战,华西的发展思路要提升,发展方式要转型,而且要主动转,早转早得益。他还向我介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2010年上半年,我专门就转型发展的问题去华西调查研究,吴仁宝和华西的同志向我介绍了转型发展的思路和进展,把这些新思路和新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具体说,就是“三创”“三转”:创新、创优、创效;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传统转现代。按照这个思路,他们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华西的经验,使我深受启发。此后,省委又专门派出调查组,全面总结了华西转型发展的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为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吴仁宝的成功实践给了大家深刻的启示:实事求是,才能与百姓同心;实事求是,才能改革创新;实事求是,才能与时俱进。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吴仁宝把握的要领是:“吃透两头”“两个负责”。他的 “吃透两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的工作实际;“两个负责”,就是坚持对党负责,对老百姓负责,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熟悉吴仁宝的人都知道,几十年来他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收听广播,晚上必看新闻联播,不管多忙多累,雷打不动,从不间断。正是由于他勤于学习,善于将理论与实践、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结合,因此能做到身处基层,胸怀大局,富有远见,作决策、办事情具有前瞻眼光和战略思维。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方向。”吴仁宝就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三)
吴仁宝一生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励,在众多的荣誉中,他说自己最看重的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他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是吴仁宝经常说的一句话。朴素的语言,折射出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他常说:“一个人很难活到一百岁,但却有能为老百姓干一百年的工作时间”“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他夙兴夜寐,争分夺秒地拼命工作,60岁之前每天工作时间在十六七个小时以上,80岁之后仍然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村里的老百姓算过一笔账:如果按标准工作日计算,吴仁宝为华西奉献的时间超过一百年。2013年3月,吴仁宝病危,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正在北京参加会议,会议一结束即赶到华西看望他,当时他已处于昏迷状态,我感到十分难过。陪护在他身边的子女告诉我,从病重起,吴仁宝没有一句话交代过家事,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时,念叨的总是工作上的事情和华西的村民,有时在昏迷中苏醒过来,还喊着“开会”。见此情景,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吴仁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牵挂的仍然是华西的工作和村民,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一心为民,忘我奉献。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头。”也是广为流传的吴仁宝的名言。这一通俗平实的表达,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一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二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三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他一直拿着低于村办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而且把上级历年批准给他的一亿五千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村集体。华西村民住的房子是一代一代更新的别墅,而吴仁宝和他的老伴,却一直住的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旧房子。我曾经到过他家,看到的是简陋的住房、陈旧的家具和装潢,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墙上挂满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他合影的照片。有人说,凭吴仁宝的能力和知名度,他完全可以成为家产亿万的富豪,但是在各种富豪榜上,找不到吴仁宝和他家人的名字。吴仁宝追求的不是自己赚多少钱,而是老百姓先富起来,实现人民幸福,共同富裕。吴仁宝从基层干部起步,曾担任过6年江阴县委书记,但他始终保留农民身份,当组织上准备调他到苏州地委担任农工部负责人时,他感谢组织上的信任,表示自己更适合于基层工作,愿意回华西做农民、当村官。经组织批准,1981年,53岁的吴仁宝回到了华西继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他的追求不是自己做多大的官,而是志在为老百姓多做事,为国家多做贡献。
吴仁宝始终把群众冷暖悲欢挂在心上,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的身上,融合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年前,村民孙顺良十二岁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夫妻俩哭得死去活来。看到这对绝望的夫妇,吴仁宝心疼得彻夜难眠,他与老伴商量,毅然把11岁的小儿子过继给了孙家,这个小儿子,就是现在的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从此真做了孙家的儿子,吴协恩的孩子出生后姓孙。吴仁宝“重孝”,对老人体贴入微的照顾,也是有口皆碑。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热毯刚面世,吴仁宝和村干部就将它铺到了老人们的床上;村里生产的瓜果蔬菜先让老人们尝鲜;看戏让老人坐前排,看电影让老人坐中间。吴仁宝自己从不做寿,却带着村党委成员,捧着鲜花、敲锣打鼓给百岁老人祝寿。村里制订了养老奖励制度,年满80岁、90岁、100岁的老人,直系亲属分别奖励1000元、5000元、10000元。在华西真正做到了老有所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华西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吴仁宝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他说,到华西工作的人就是华西人,外来职工政治上、经济上与华西人享受同等权利。现在,很多外来职工成了华西村办企业的骨干,有的担任了村党委副书记。很多与吴仁宝接触过的人都说,他谦虚谨慎,热诚待人,既有很强的原则性,又重亲情感情,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吴仁宝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以德传人,通过身教言传来影响人、团结人。他首先带领全家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干部、村民做到的,他一家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干部、村民不做的,他一家首先不做。吴仁宝引导华西村民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要“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处理好家和国,个人和集体,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华西村不仅经济发达、生活富裕,而且村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华西的同志说:“吴仁宝留给华西最宝贵的是精神,这种精神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华西村民的脉搏里,成了华西永续发展的基因。”吴仁宝精神穿越时空,植根于华西,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今天,值得欣慰的是,华西人正踏着吴仁宝的足迹,传承弘扬吴仁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再出发,共同富裕在更高水平再提升,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团结奋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