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孟红
没有规则,就不能裁员。周恩来为什么能永远保持“拒绝腐蚀,永不埋没”的革命青春?根本原因是他始终坚定革命信仰,总能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很清楚,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要遵守规则,廉洁自律,不能有丝毫特权思想。为此,他对自己和亲人都严格自律,为人表率,杜绝任何特殊表现。对于国家干部(特别是重要职位的领导干部),也树立了一套“规矩”,抱着公立政党、执政为民极其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激发了很多兴趣,为后世增光。
1943年3月5日,在重庆工作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迎来了45岁生日。
周恩来正在给青年们做自我反省报告。他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简要回顾了参加革命的经验,分析了自己性格的弱点,以反思的精神谦虚而冷静地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探讨了自己的“理论修养不足,某种事务主义的作风”。他坦率地说:“我参加革命至今20多年来,经过实际斗争的锻炼,培养了一些工作能力。但是,母校过分的仁慈礼貌使自己也带有一些女性仁慈。看到杀死狗或其他生物总是很难受,缺乏一种顽强和野性,所以对党内错误路线的斗争经常走向协调主义……”周恩来生日之际,进行了深刻或有点过分的自我反省,正视自己的弱点,这种胸怀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青年们。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留下了照片。
听了报告后,围坐在草地上的青年们围着周恩来走向办公楼的抢救室。他们对周恩来有庆祝45岁生日的秘密。
周恩来走进抢救室时,一切都明白了。他被同志们深厚的友谊感动了。他说:“抗战建国大业还没有成功,要加倍努力。”停了一会儿,周恩来指着当时比较奢侈的桌子上的米饭——面,用不可争辩的口气说。“好吧,你们当然可以吃面条,哪天都可以,3月5日不行。”大家立即恳求他,不是真的举行生日聚会,他们只是想在食堂煮面条换换口味。最后,没能挫伤同志们的诚意,周恩来只好勉强同意,反而严肃地强调了一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住:下不为例!”“所以周恩来吃了一碗睡眠作为纪念。那道菜反而成了同志们“治帝”的盛宴。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红岩写的《我的修养要则》。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自己的办公室用共产党人特有的襟翼分析和反思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
第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干脆不要抓,不要做得特别多。
第二,要努力工作,要有计划,要有重点,要有条理。
第三,习作合要注意时间、空间、条件,适当配合,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第四,要与自己和他人所有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原则上坚决斗争。
第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具体纠正自己的缺点。
6.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查,遵守纪律。
7.健全自己的身体,维持合理规律的生活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掌握着党和国家的大权,他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权力和无私伴随着他的一生。他总是坚持以下“关”规范,规范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言行,并说:“生活分为两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方面,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懂得满足,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足够,甚至过去也要觉得少一点,人们分给我们的东西多了,就应该感到不安。要把苦难和朴素作为我们的美德。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个人、集体福利、增加国家积累,使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快地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力量。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要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把人民的疾苦当作忧虑,把世界的前途放在心上。这样会加强我们的政治责任感,精神境界会很高。”“越过亲属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每天和你住在一起的人总是有这么几口人。特别是干部的克制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这个问题很重要.不要制造年轻的主人。老爷当然要反对,少爷也要反对。否则我们很难解释后代。" "
为此,周恩来对自己和周围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做了“药法第三章”,规定了“三不分”。私事不坐公交车,不碰国家的便宜。亲戚来机关探亲,吃饭,自己买票,不问集体财富。不能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接受礼物,不能触及机关和个人的利益。
不仅如此,周
恩来与邓颖超还对亲戚晚辈进一步严格要求,具体约定了《十条家规》:晚辈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不可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许请客送礼;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秉建(中)与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
周恩来没有子女,待侄女周秉建视同己出。就是这样亲的人,全国知青上山下乡中,周恩来也把她打发去了内蒙古大草原插队。后来周秉建参了军,一次去看伯伯,周恩来却劝她脱下军装,继续回去当牧民。周秉建回到内蒙古又几次放弃了上大学和去工厂的机会。她刻苦自学蒙古语,于1975年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专业。毕业后,她遵从伯伯的教诲,又一次回到了已与自己结下不解之缘的大草原,真正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自己倾心相爱、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革命伴侣邓颖超,周恩来同样公私分明,坚持原则,更加倍地谨慎处事,严格要求,始终如一地真正做到了严守党内纪律和规矩。周恩来说:“我是政府总理,如果邓颖超是政府里的一个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那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人家会把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这样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政治关系、政府关系就混到一起去了,这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也不利于我的工作。”
198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61岁生日前夕,邓颖超回忆起她和周恩来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时,十分感慨地说:“在党内几十年政治生活中,我亲眼看到的一个始终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周恩来同志。”邓颖超说,她和周恩来恋爱的时候,都不知道对方是共产党员。他们在通信中,从不提党的纪律不许说的事情,仅仅谈论自己和朋友们的思想认识,倾吐自己的理想,诉说对革命的向往。直到周恩来回国后经组织沟通,才知道彼此都是党员。结婚后,周恩来和邓颖超也常常相互提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并认为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
◆1946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南京梅园新村30号院内的留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组织全部转入地下秘密状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党中央研究了当时的局势,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击,并决定派周恩来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到南昌去领导这次起义。7月19日,周恩来就要离开武汉,当天晚饭前后,他才告诉邓颖超:我今晚要去九江。去干啥?要多久?周恩来什么也没有讲。直到50多年后,邓颖超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说:“我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这次分别后,不知何日相会?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生离,实意味着死别呀!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当周恩来冒死去从事党的工作的时候,作为妻子的邓颖超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经手的文件,都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直到周恩来得了癌症,有些秘密不说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说了,他对邓颖超说:“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回答他:“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秘密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就是共产党铁的纪律,这就是党的事业坚不可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