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络编制提示。
高考作文一般给一段资料,要求学生说明自己对资料中反映的内容的看法,根据材料选择角度写不到800字的作文。这种作文题目该怎么写?首先,学生要审查题目,分析给定的资料,找出话题和你能剪的点,即从哪个角度写。具体步骤见下文。
1、分析好“工作”是基本
谈论事情。也就是说,通过议论分析资料所说的人和事的对错,往往不需要“联系实际”。也就是说,评论一件事、一个问题或几件事、几个问题。
就事论事,必须先工作,工作不能离开工作,不能紧紧抓住工作争论,所以分析好事是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不好就不能争论,议论是分析,分析好事是下一个分析理由的基础。前面的分析是下面分析的前提。
问: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置“爱心墙”,其功能是市民把闲散的衣服挂在上面,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利。市民们纷纷捐款,衣服堆积如山。有人来了消息,自己挑了合适的走了。但是不到一天,很多人向相关部门投诉。衣服乱堆,道路困难,现场乱七八糟。不久,“爱情之墙”停止了。
对上面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意义,选择角度,决定立意,写题目,选择自住文体,完成写作任务。
材料分析:
本作文资料介绍了“爱情墙”的功能、社会效果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从资料来看,国民对“爱情墙”的公益功能没有异议。材料的焦点应该集中在建立“爱情墙”引起的社会矛盾上。不难看出,这份资料至少有以下矛盾之处。
热情的市民们与有关部门建立了“爱的墙”来阻止。
亲人捐赠了衣服和“衣服乱堆,道路困难”。
接受者选择了“合适的”衣服和“现场混乱”。
民众的“不满”和亲人的“热情”。
仔细分析一下,这四个矛盾可以概括为动机(目的、愿望)和结果、严格执法(保护权利)和宽容、对新事物的保护和压迫、行为和规则、自私和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矛盾不是水火不可接受、无法消除的。
考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要分析上面矛盾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深入分析,展示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措施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2、找到好的角度是切入点
写作观点是作者选择和处理议论文资料的着眼点,也就是文章构思的起点。因为议论对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每一方面都可以作为议论的角度,所以根据问题的意思抓住主要的、深刻的方面,深刻理解这一方面的特点,把握这一方面和事物的整体、与其他方面的关系、议论的切入点,或者抓住议案的角度,决定议案的范围。确定切入点,在这一点上判断议论对象,表达自己鲜明的见解,论点就会得到提炼。
讨论角度和想法:
(1)从亲人(热心市民)的角度来看:
有爱,有“心”,要计划周密,使“爱的墙”能够规范运营。
爱的公益要遵循公共秩序。
好心能做好工作吗?爱情的公益也要规范。
更想要“爱情之墙”作为“爱情之桥”。(或者说,“爱”的“爱的墙”是不够的。)
要树立“爱情墙”,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跟风。
(2)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
对于公民(草根)公益,更需要鼓励和宽容。
要为社会热心公益者创造亲切友好的慈善环境。
管理好“爱情墙”,不要换“垃圾场”。
用制度激活“爱情墙”的取暖效果(或者说“爱情墙”需要“温暖的管理”,“爱情墙”需要好好管理)。
不要让“爱情之墙”死去。
(3)从申诉人的角度来看:
“爱的墙”传达公益慈善的正能量,所以要理解和支持。
要制定优化基层公益的计划,增加砖头,以免“爱情之墙”碰壁。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事情,要大声说“不”。这也是特别的“爱”。
(4)从旁观者的角度:
为了弱者抵御暴风雪,有更多的“爱情墙”。
“爱情之墙”:给需求者尊严的善行。
(5)从捐赠者的角度:在享受公共利益便利的同时,不要贪图自己的私利,不要无视公共秩序。
3、分析的本质和理由是关键。
高刚说“深刻”的时候,提出“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查明问题的原因”,对议论文的看法很深,道理很透彻。除了挖掘本质、揭示原因外,指出规律、抓住要害、预见发展都是深刻的表现。这需要良好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需要辩证分析能力和思考。
例句(节选):
当然,“衣服堆得乱七八糟,现场乱七八糟”确实妨碍了视野。停止“爱情墙”确实可以使地下道路畅通。然而,这一顺利的背后却暴露出有关部门的毫无价值[反驳]。也不可否认,有关部门收到投诉后迅速处理的工作效率值得称赞。然而,在这一效率的背后,可以看到相关部门所做工作的简单性和粗暴性后退了一步。即使市民们努力捐赠的衣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
市容不整,【让步认可】;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质疑反驳】?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揭示本质】;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回应材料】。4、分析方法是手段
就事论事文的本质就是分析,为论好事必须具有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即具体分析的方法,或说本领,否则,难以论好事。
分析什么?
这是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的实质是什么?
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对这件事进行价值判断?
一般应该有概念分析,意义分析,影响分析,本质分析,危害分析、原因分析、效果分析、作用分析、方法分析、条件分析、假设分析、辩证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神童”,2岁识千字,4岁基本学完初中阶段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某重点大学,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进入研究所之后,一直陪读的母亲放弃了陪读。但脱离母亲,该生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这也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神童”光彩尽失之时,高中还给他喂饭的母亲,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
这个现代版的“伤仲永”的故事在网友中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人说教育不能只看重成绩……而魏永康的母亲则忏悔道:“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是我的错。”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指导
我们应抓住材料的核心事件以及材料争议的焦点,本题的核心事件是一直由母亲陪读的“神童”遭退学,争议点材料给出了平行式的三个要点:(1)可怜天下父母心;(2)教育不能只看成绩;(3)孩子的习惯养成。
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本题的审题立意方向:
核心事件是教育问题,我们可以谈如何教育。
在争议中,“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方向可以写,但单纯讨论的话,深度及辨证度不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展示,不过就此深入挖掘,父母为什么会铸成孩子的悲剧?原因在于教育上过于功利;
而“教育不能只看成绩”这句话,话中有话,即“成绩”代表着什么?大体上有两个方向:一是“成绩”是智商的代表,故写作可以就“情商”与“智商”的对立统一展开论述;二是“成绩”是机械化的“考试机器”的代表,“机器”的对立面是“人”,故立意可为教育应当把孩子当“人”。
而魏永康母亲的话,则需要抓住“习惯”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在学习成绩和习惯养成方面展开论述。
综上,本题的审题立意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育是“人”的教育,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可就其中的“个人独立”进行论述);
(2)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观铸成了孩子的悲剧;
(3)重视智商,更不能忽视情商的培养;
(4)不能因学习而忽略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审题立意为“溺爱”、“顺其自然”等,则稍有偏题之嫌。
例文:要成才须先成人
神话终结,悲剧开始。“仲永”也仅仅是“泯然众人矣”,而“神童”在失去母亲陪读后却无法规划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上不及众人。是什么引致了现代版“伤仲永”呢?我认为,教育要首先解决好成人还是成才的问题,须知,要成才须先成人。每个父母都渴盼着自家儿女能够成龙成凤。但是,人中龙凤首先应该是个正常的人。
我们不必过于指责“神童”的母亲,没有哪个母亲想害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应该深思,这个悲剧的造成,源于父母功利化的教育观。在很多人以出名、当官、发财为成功目标的时代里,为了让孩子过上不平凡的生活,一些习惯替孩子做主的家长们,以一种严苛甚至残酷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揠苗助长”。这些家长,忽视了儿童在人生秩序的独特地位;对孩子进行过度开发和提前消费的做法,即使能够取得短期的收益,却不可避免会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从母亲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本质分析:功利化的教育观,有具体做法(方法)分析:替孩子做主、严苛残酷的方式、揠苗助长、过度开发、提前消费,效果(影响)分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为什么之一)】
魏永康的悲剧不是个例,它映射出了教育上诸多的盲目“催熟”之举。过早地步入社会名利场,失去的又何止是童年?功利和焦虑的鞭策,使家长们早已忽视了孩子作为“人”应该有的世界。那些真实的笑声与掌声本是亲人身边的专属,却不知何时被抛给了舞台与辅导班。社会的急功近利让许多家长们迷失了心智,于是孩子们作为“人”的快乐被毁了,成人都达不到,又谈何成才呢?
【由个别到一般。有做法分析:“催熟”,有危害分析:失去的又何止是童年、快乐,有原因分析:功利和焦虑、迷失了心智,有效果分析:成人都达不到,又谈何成才?(为什么之二)】
没有“成人”这一根基的巩固,“成才”亦是“空中楼阁”,畸形的成功者是最为悲剧的失败者。获得过全国物理奥赛二等奖的马加爵沦为杀人狂魔,复旦大学高材生投毒杀害室友,布雷维克“导演”了惊骇世界的挪威爆炸枪击案……这些极端的事例表明,人格不够健全的人,他所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他对这个社会的潜在危险就越大。以此反观,那些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有关系(辩证)分析:成人与成才。有危害分析:人格-------危险就越大,有意义分析:成就与人格魅力。(为什么之三)】(作者张建春点评海城)
三毛曾言:“在打倒一切之先,先须打倒自己的私心;在建设一切之先,先须建设自己的人格。”当我们离功利越远时,离教育就越近。我们的孩子,经历的教育不仅仅是课本上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水量,还应该有消防管道的使用;我们评判成功的标准,不仅仅的试卷上的分数,还应有做饭穿衣,书法园艺,有作为一个人在这世界上生存和生活必须有的东西。如此,“伤仲永”悲剧才不会一再重演。
5、具体分析是灵魂
具体分析就是从议论对象出发进行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特殊性,个性,特征;在特殊性中分析出普遍性,共性,即所谓的哲理,道理。或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分析就是分析论点、议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从不同侧面论证观点。只有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深入本质、揭示原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4月13日,郑州有10年教学经验的中学女老师顾少强下定决心,以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字辞职信终结了当前的生活方式。辞职后,一些旅游网站联系她代言事宜,还有邀请她免费游玩世界各国的,以实现她“看看世界”的誓言。她的十字“宣言”被抢先注册成为电影名字,书名,歌名。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网民的热议。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看法。
(二)立意提示
(1)从顾少强的角度看:①顾少强敢于放弃自己的职业,大胆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满足于自己庸常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可非议,是值得肯定的。可以立意为:追随自己的心,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庸常、追求所爱等等。②从另一个角度看,顾少强的做法是不是还不够理性,是不是有些脱离实际,也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可以立意为:人生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小处任性、大处理性等等。
(2)从商家的角度看:商家的邀请以及炒作的做法,折射出社会的浮躁风气和功利心态。商家无非借此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从而赢得更大的利益。
技法点拨
1、材料作文基础技法:
(1)如果是寓意类材料作文,应开篇由材料引出观点,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证明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最后再回扣材料。总而言之,寓意类材料作文,也应当紧靠材料论证,必须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第二段),然后才能继续对观点进行论证。
(2)如果是新闻事实类材料作文,可以应开篇由材料引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理论阐释,然后紧紧围绕材料层层深入去分析论证,最后也要回扣材料。总而言之,新闻时事类材料作文,一定要围绕材料分析论证,千万不要只由材料引出观点,然后就完全抛开材料大论观点——这是典型的“把材料作文当话题作文来写”的错误做法。
时事类材料作文技法:
(1)就事论事。即对材料所言之人事是非得失进行议论分析。为稳妥起见,对新闻时事类材料作文,我们总是强调“就事论事”——就是谈论材料所言之事。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很稳健,跑题几率小;缺点是写得较狭窄、单薄单调。如此次衡水中学卷(三)作文,我们如果由顾少强角度作文,即可对顾少强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不认可她,为什么认可(不认可)她,她给了我们什么启发,等等。
(2)就事论理。即有紧扣材料所言之事,论证某个观点(道理)。它的着眼点在于观点(道理),但并不抛开材料。考场上,同学们运用此技法的典型表现往往是这样的:由分析材料所言之事得出某个观点(道理),然后深入分析这个观点(道理)。这种写法的优点是能写得较开阔,有纵深感;缺点是容易导致跑题,原因是很难由始到终紧扣材料论述观点(道理),而一旦由材料引出的观点(道理)错误,则写成了跑题作文。另外,由于很容易写成仅由材料引出观点(道理),然后就抛开材料畅论观点(道理)的作文,则所论往往易于陷入空洞之境。如写顾少强,我们“就事论理”,可以由顾少强所为得出“为人要听从内心、追逐梦想”的观点,然后围绕顾少强这件事来论证“听从内心、追逐梦想”的道理。不过在作文实践中,很少有同学能够始终扣住顾少强事例来论“听从内心、追逐梦想”这一观点,多是由材料引出观点后就抛开材料了。
(3)就理论事。所谓就理论事,就是先依据作文材料得出一个正确的观点(道理),然后层层展开论证这个道理;在每一层,充分道理分析论述后,再分析材料所言之人事,以证明所论之理的正确。这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写法。它以高远大气的说理去驾驭材料之时事,是在每一层的通透说理后再以材料去印证道理的正确。这种写法,能集“就事论事”、“就理论事”之所长,而避它们之所短,既开阔大气,又紧扣材料,应该是一种出好文章、拿高分的优秀作文技法。不过,要写好就理论事,有两个前提:一是所论的观点(道理),必需切合材料含意;二是必需掌握我们所学的“段首中心句(分论点)+道理论证+举例分析+总结回扣论点”的议论文主力段论证技巧。如写顾少强,依“就理论事”技法,我们可以先确定观点(道理)“听从内心、追逐梦想”,然后一层一层地从道理上论析它,而每一层道理论析后,都回扣材料事例去分析印证这一层道理。这样,道理是一层一层推进的,而每一层说理,都以材料事例来论证,既能把道理说深说透,又能紧紧扣住作文材料来写。
(四)“就理论事”考场范文
追随内心的脚步(观点型标题,切合材料内容含意)
高晓松自言:“生命不应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大多时候,我们苟且于眼前的生活,而拒绝改变,拒绝跟随内心的脚步。生命那么长,为何不为自己活一次,洒脱一次?(名言引出,开篇点题,发出呼唤。高晓松之语契合题意,统领全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十字辞职信正是女教师内心的写照。顾少强教书十余年,一直兼顾着眼前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循环着同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她下定决心终结当前的生活方式,开启另一种生活。正如高晓松所言的,她不苟且于眼前,选择了诗和远方。是的,生命那么长,每人都如顾少强一样拥有着埋在心中的梦想。只是有的人如顾少强追随了内心的脚步,有的人却把这些梦想埋藏至死。一生都苟且于眼前的生活,而压抑着内心的呼唤,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生活方式。(结合观点分析材料,以见所持观点有源出,同时也是初步论证观点。这是使文章立稳地步的一段,不能少。无论什么类型的材料作文都应如此处理。不足第二段未能阐释高晓松“诗和远方”、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二者的含义。这在议论文写作时必须认真阐明的“是什么”)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承载着太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压力、赡养压力等等。这些压力往往便抑制了我们追随内心的脚步,迫使我们苟且于眼前。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如李白般豪放洒脱呢?多少学生拒绝内心的呼唤而选择了所谓“好找工作”的职业,又有多少学生因贫困放弃了学业。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追随内心的脚步,而是眼前的生活牵绊住了我们。每做一个选择,都需要巨大的勇气。顾少强也是在教书十余年后才鼓足勇气追随内心的脚步的。(第一层。在生活压力下,选择追随内心脚步需要巨大的勇气)
追随内心的脚步需要我们巨大的勇气。我们往往需要开始追随的勇气,一旦迈过这个坎,会发现追随内心的脚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尼采曰:“你自助,然后人人助你。”是的,当你下定决心去干某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顾少强的十字辞职信曝光后,一些旅游网站邀请她免费游玩各国,以实现她“看看世界”的誓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追随内心脚步路上的绊脚石想象得太多,而把自己置于害怕前行中。(第二层。一旦迈出追随内心的脚,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追随内心的脚步,是把困难现象得太多)
毋庸置疑,现实始终是现实,追随内心的脚步也应有现实的基础。顾少强也是在工作十余年后才下定决心追随内心的脚步的。想必当时她也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足够的“看看世界”的资金。贸然追随内心并不见好,这只是朱光潜笔下的“猪武”。在复杂的社会,我们须有足够的准备再去追随内心脚步。否则,结果并不会怎么好。(第三层。但是,追随内心的脚步应该有现实的基础,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而不是感性的冲动。这一段运用正反对比法,不过写得较简短,议论稍欠充分,尤其是对“追随内心的脚步也应有现实的基础”、“贸然追随内心并不见好”两处的理论分析较欠缺)
倾听内心的声音,追随内心的脚步吧!不要让生命留有遗憾,保留一个“真我”。(回扣主题,简练结尾。不过,此段应该还回扣高晓松之言与顾少强材料。结尾回扣材料,不单时事类材料作文如此,所有类型的材料作文都该如此,以见呼应与严谨。)
综合简评:这篇文章无论在审题、立意、拟题上,还是在文路梳理、论据运用、语言表达上,都相当出色。如果说到缺点,文中没有论述“追随内心的脚步”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三是文章稍短,仅950字。文章短,则论证难能舒展充分,故而读此文有未能尽言之感。应该加一“怎么办”段,结合前文分析,提出“如何追随内心的脚步”的大要实诚而不琐碎枯涩的方向、办法。当然它切合“就理论事”的议论文作文技法。
“就理论事”
(1)《还有诗和远方》写作提纲与范文
①开篇点题,人生当“还有诗和远方”。(援引高晓松名言,简括顾少强材料。)
②“还有诗和远方”(诗意和梦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诗意与梦想的追求)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顾少强材料初步分析为什么“还有诗和远方”。
③有诗和远方,人生才会丰盈与完满。(缺失诗意与梦想的人生,是枯涩、缺陷的畸形人生。萧伯纳《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切格瓦拉)
④但在现实逼压下,诗和远方凋零枯萎。也正如此,顾少强引发人们的关注与向往。(拜金女、小时代、蜗居、蚁族)
⑤只是,诗和远方,真的只有“去看看”才能觅得吗?“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会不会是一种看似洒脱的非理性呢?(这是过渡段,是为了推出深化、升华主题的下一段)
⑥深刻的诗和远方者,是那些用心活在当下,并在当下里发觅诗和远方者。当下里的诗和远方,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珍惜。(电影《入殓师》、林语堂《人生的乐趣》、李渔《闲情偶寄》)。
⑦回扣材料,回扣高晓松语,回扣主题,简洁结尾。
例文(节选)
还有诗和远方(寓意型标题)
①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十字辞职信,使我想起高晓松的名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是吧,我们应该还有诗和远方。(简括材料,援引名言,开篇点题)
②诗和远方,意即诗意与梦想。顾少强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含意正是对诗意与梦想的追求。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活,令她那颗渴望诗意与梦想的心灵渐生“苟且”的厌倦感,于是她随性而为,“说走就走”去潇洒看世界。她的这一番举动,实在令陷于“苟且”而欲逃不能的我等俗众羡慕神往。(结合观点分析材料)
③还有诗和远方,生命才丰盈与完满。物质保障生活,精神升华生命。诗与远方,更多地属于精神域。对诗意生活与理想的追求,能使我们超越物质域的庸俗枯滞,而达致生命之精神丰盈与完满。故而,若仅有物质而精神荒芜,生命便会堕落为物质域,正如萧伯纳在《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无情奚落的:“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唯有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倾力去追求诗意与理想,生命才不会枯涩畸形而丰盈完满。顾少强下定决心辞职去看世界,正是为了追求物质之外的精神的充实,为了实现平凡生命的丰盈与完满。(第一层:为什么;诗和远方的重要性。)
【这段的分析,“为什么”是原因分析,“重要性”是意义分析,说好处;还用了分类分析:“重要性”从两个方面说,把意义分为两类,即物质与精神,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指出精神意义的重要性。】
④诗和远方如此美丽。可是,在物质化社会中被挤压而苦苦挣扎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超脱现实而勇敢去追求诗意生活和理想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个“拜金女”盛行、《小时代》受热捧的物质化社会,无数人熄灭了诗意与理想,而甘于“眼前的苟且”。像顾少强那样勇敢而洒脱地“说走就走”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也正因此,当顾少强的十字宣言出现,曾经心怀诗与远方却怯懦不前的我们,才会如此受感动和被激励,一些人甚至学她“说走就走”去旅行。(第二层:为什么;诗和远方在物质化现实里凋零的原因)
【联系实际,分析原因,就是因果分析,就是抓住所述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事出必有因。揭示原因,就是揭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论证更有力量。因果性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基本的联系,因果律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⑤只是,诗和远方,真的只有“去看看”才能觅得吗?我们是否存在一种“远方才有风景”的审美误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会不会是一种看似洒脱的非理性呢?顾少强辞职后背弃“不代言”的承诺,终于为旅游公司代言,这是不是对其追寻诗意生活与理想的自我否定与更正呢?(过渡段。对诗与远方提出质疑,以便推出深化、升华主题的下一段)
【质疑(反面)分析,加上前面的分析,使得分析更加全面、深刻。这里的质疑,其实,包含着“二分”分析法,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是对同一问题所蕴含的诸如功与过、是与非、利与弊等作出全面的考察和认定。也可以说是辩证分析。分析就是说理,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要求,通过说理让人信服是根本目的。这种批判性分析,是学生非常缺乏的。】
⑥我想,更深刻的诗和远方,不在别处,而在当下。珍视当下,于当下追求诗意生活与理想,才是生命丰盈与完满的真谛。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式的浪漫抒情,很难成为现实生活的楷模。身有担当,便不能洒脱远行。流连于看世界者,往往也是肤浅于世界者。他们所追求的诗和远方,很可能仅是浮表的浪漫。而那些珍视当下,用心生活者,却常常能够觅见深刻的诗意与理想。日本影片《入殓师》中的小林珍视当下,对这份卑微且龌龊的工作倾注慈爱与敬意,从中觅见了诗意和理想之美。李渔珍视当下,于是他的《闲情偶寄》洋溢着中国传统生活的诗意和理想之美。这些于珍视当下而觅见的诗和远方,不是比顾少强的“说走就走”更厚重且更深刻吗?(第三层:推高主题,通过比较,剖析诗与远方的深刻含义。《入殓师》和《闲情偶寄》两个例子语不详焉,比不上原文)
【比较分析,含意分析,指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局限性,强调“珍视当下”,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比较分析可使论述更全面、更深刻,论点更鲜明、更突出。比较就是分析异同,进而判断优劣,实质是对事物的某些特征或属性进行具体分析。】
【文章的主体部分始终在“定性分析”,就是确定问题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它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文章始终围绕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什么含意,是什么含意。对“含意”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其实这也是本文思维路径、核心。】(作者橘之郡点评海城)
6、安排好结构是基本要求
就事论事文的基本结构就是引-------议(析)(有三段)-------联(深)-------结。
引就是引述议论对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议就是诠释观点并用议论对象作为论据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
析,是文章的主体、重点。所以应该有三段,就是紧扣议论对象,从不同的方面对议论对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联是联系实际、针砭时弊。
深是深化,把问题上升到理论、哲理的高度。如果说前面是特殊性分析,这里是普遍性概括。
结是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材料二:陈茱莉不后悔自己的整容。材料三:黄渤没有因为丑而无所成就,相反成了“金马影帝”。三则材料都围绕外在形象而谈。究竟该不该注重外在形象,外在形象和事业成功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这都是现代人该思考的问题。据此可以立意为:(1)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貌美不会长久。(2)外部形象好可以促使生活、事业的成功。比如陈茱莉。
例文:
颜值?实力
陈茱莉与黄渤的故事引发人深深思索……
在个体生命成长中,颜值确实很重要;然而,只有颜值而没实力,你一定是个花瓶;颜值不高而实力非凡,你在哪里都闪光;颜值固然重要,实力更重要。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并亮出文章观点。】
在某个层面上,高颜值的确是博取眼球的利器,赴韩国做美容的国人趋之如骛,大多是想以较高的颜值快速获得较理想的职位。
【解析:引出与“颜值”有关的社会现象。】
关乎颜值,想起陈茱莉;这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去整容最主要的原因是颜值被人讽刺。在以貌取人较严重的当下,适当去美化颜值无可厚非;但是,只有颜值而没有实力,即使你找到好岗位多半也是昙花一现;陈茱莉如果没有实力还是成不了著名节目主持人。
【解析:对材料的陈茱莉进行议论,为引出下一个名词“实力”蓄势。】
是的,颜值是很重要的;但比颜值更重要的是实力。
【解析:由第一个名词“颜值”过渡到第二个名词“实力”。】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有多少人为了出名,不是用心去工作、好好塑造自己角色,使自己的实力更强;而是不惜用各种手段,甚至不顾礼义廉耻用下三滥的手段制造八卦新闻来吸引眼球博取出位,这样的人就算一时取得了所谓的眼球经济,最终一定会被人唾弃;而真正拥有实力的人则不一样。
【解析:从反面议论实力的重要性。】
关乎实力,想起孙俪,这个几乎靠颜值就可以在娱乐圈扬名立万的主,选择的却是一步一步积攒实力的奋斗之路——十年来几乎没有休息一日,但回报她的却是十年前拍《玉观音》5000元一集到如今拍《芈月传》85万一集,身价暴涨170倍。假若当初孙俪凭借颜值在娱乐圈打拼,会有如今的大红大紫吗?也想起颜值不高的王宝强——一个13亿人里最不起眼的农民的儿子,一个走在你身边你都不会注意到的民工,居然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之一。在他人为博人眼球勾心斗角时,王宝强却在一点一点积累实力,一步一步接近梦想;那少林寺六年的坚守,那北影厂3年的蹲点,那为了等待时机在工地里的搬砖、运沙、挥汗如雨的身影,为王宝强在机会来临时捉住机会奠定了足够的实力。
【解析:举孙俪与王宝强的例子来论证实力比颜值更重要。】
个体生命成长如此,国家的成长亦如此。
【解析: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同样的五千年文明,同样的锦绣河山。当慈禧奴颜卑膝地“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时,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遍布神州大地;当我们成为世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亚投行”吸引了世界众多的经济体,“一带一路”的倡议应者云集。
【解析:“同样的五千年文明,同样的锦绣河山”可以看成是相同的“颜值”,结果的迥然不同是因为实力发生了改变,从一个比较大的层面论证实力比颜值更重要。】
是的,颜值固然重要,但比颜值更重要的是实力!
【解析:结尾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m.zxxk.com转载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