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蓝色的字很强,请点击南通
可以直接订阅
北京时间12月20日,多家媒体转载了“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建东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的消息。但是现在媒体证明了这一主张不是真的。
事实是这样的
上传名单只是开玩笑
据媒体报道,“提名”的说法有很大的误解。相反,文章中“提名”的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谢丹阳也在朋友圈表示:“只有一张提名表格,为了活跃气氛,没有填写和发送两位经济学家的名字。”
师丹小姐今天下午分别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
.
散布谣言
12月初,某邪教军沸沸扬扬,急切地看着,很多人都在祈求君宇X获得诺奖提名权。x谦说:不是地名,而是地名权。君宇Z幸运的手上有一张提名表格,提名下一张X和Y,上传照片,激发群众的气氛,也没有发博一点音乐。今天媒体误以为是真的,出了汗。君宇Z是丹阳尔,特别是向当事人、余佳奥人民、诺奖委员会郑重道歉,并将在所有邪教群中受到自我惩罚。
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提名。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网站,经济学奖学金的提名和选拔仅限于邀请。有关候选人姓名和提名的其他信息将在50年后公开。对于非委员会的人来说,这个奖项只是“获奖者”,没有“候选人”或“候选人”。
如何选择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维尔经济学奖委员会首先确定了决赛者范围,瑞士皇家科学院负责评选。经济学奖委员会由5人组成,审查候选人和诺奖候选人。
谁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上,委员会向合格的候选人发送邀请函,候选人填写并返回委员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委员会据此投票决定。
路基时间表
第一阶段:上一年9月
向合格候选人发送邀请函
第二阶段:1月31日
提交邀请的截止日期
第三阶段:3月至5月
经济学委员会向专家咨询
第四阶段:7月-8月
编写经济学委员会推荐报告。
第5阶段:9月
5月份收到了皇家科学院进入最终候选人的报告
第六阶段:10月
6月投票后得票最多的人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7阶段:12月
举行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但是
我们如皋人华建东还是棍子
“少年精英”胡建东在美国25年没有改变国籍。
广州建东1963年出生于南通女谷,清华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广州建东15岁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22岁考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27岁赴美国留学,成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终身教授。
ail&_iz=31825&index=7" width="389" height="500"/>1978年,15岁的鞠建东考入南京大学
鞠建东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5年,却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他经常说:总有一天,我还是要回国,要为国家做事。2014年,鞠建东辞去美国的终身教职同时回国,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鞠建东创造性地将宏观国际经济学中的动态跨期模型和微观国际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模型相结合,建立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国际收支理论(与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施康教授等合作),提出新兴国家(比如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经济结构差别的均衡现象;将之应用到产业动态结构理论(与世界银行林毅夫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勇教授等合作),提出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
此外,鞠建东提出通过贸易改革提高社会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宾州大学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国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研究生教材中,这个条件被称之为“Ju-Krishna定理”。
鞠建东:我的大学生活
我1978年到1982年在南京大学读数学学士,1985年到1988年在清华读硕士,1990年到199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读经济学博士,1995年到2014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做助理教授、副教授和终身教授;07到0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09年到15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半时工作、担任教授和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我辞去美国的终身教职全时回国,担任这个院的院长、教授。
现在谈谈我的大学四年。这是我1978年入学时候的照片,那年我15岁,1982年我19岁毕业 。比较这两张照片,你就知道我大学四年比较痛苦。我为什么去南京大学读书呢?可能和你们差不多,是当时南大招生的老师把我忽悠去了。我1978年高考的成绩比较好,年纪也比较小,当候中国科大少年班很火,县教育局就让我去报少年班。后来来了一个南大的招生老师,他说你别去科大了,报我们南大就一定录取你,我父亲说那太好了,就报了南大。报什么专业呢?那个老师说南大最好的系叫数天系(数学天文系),你就报南大数天系,我就报了。后来知道南大数学系和天文系分开了,我被录取到数学系。上了数学系之后就开始痛苦了,我不太喜欢纯数学,也不好好学。当时我到南大去读数学和你们当中不少人有点像,是被老师或家长忽悠去的。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呢,昨天认真总结了七条,现在一条一条细说。
第一,成绩好不重要,不out (“打不死”)很重要。
你们在中学都是学霸,但是进大学之后肯定有人是学霸,也有人是学渣。我的经验(或教训)是成绩好不重要,但不out很重要。给你们举例: 我上大学英语第一学期考了95分,第二学期85分,第三学期75分,第四学期59分。然后我跑去找老师,差点哭出来了。老师说:好,给你60分。成绩好不重要,但通过很重要。 英语一直是我上大学时的短板,考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背单词,怎么背也记不住。我研究生考了三次,第一次是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考南大数学系本系的研究生,英语考了43分,没录取。第二次,1984年我报考清华的研究生,英文考了61分,又没有录取。第三次,英语考了七十几分,终于录取到清华大学。我在美国有更多“打不死”的经历,从来不好意思跟别人讲。但你们是我的2015届的新生,将来得靠着你们建设新世界,豁出去了,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真实的、痛苦的经历。1990年我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读博士生,博士生有博士资格考试和专业领域考试。资格考试是两门课,一门是高级宏观,一门是高级微观;专业领域也是两门,一门是产业经济,一门是计量经济。一共四门课,每门课顶多考两次,两次不通过就out了,就从博士项目给踢出去了。你们猜猜我四门课考了几次?哈哈,我考了7次,高微考了两次,高宏考了两次,产业经济考了两次,只有计量经济学考了一次就过了。刚去Penn State的时候整天想转到top school学金融,英文又不好,成绩在班上基本排最后,是一个学渣。但是折腾了几年,还是没有“out”。博士三年级开始做论文的时候,我的博士论文一不小心成为系里最好的博士论文,发表在美国经济年刊上,博士毕业的时候论文就已经接收了。在博士期间,能够在AER上发表文章的,全世界没有几个,我是其中之一。所以我论文发表之后全系都认为我是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的体会,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不out很重要。只要不out, 就有翻牌的机会。
第二,身体好很重要。
大学四年,我基本上是这么渡过的,到了下午四点多去打篮球,吃完晚饭接着打。南京大学八号楼是女生楼,我们喜欢在女生楼前面的球场上打。不是因为女生可以看得见(其他同学怎么想我不知道),而是因为女生楼的灯光可以照到篮球场。这样的话六、七点天黑了还可以继续打。大学四年我几乎每天都打篮球。这个很重要,以后人生经历中,很多时候尤其是快扛不过去的时候,就是拼身体、拼意志。怎么样才能做到不out、打不死?身体是本钱。国际贸易领域里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Gene Grossman, Princeton大学的大教授,他的名言--经济学研究是Labor Intensive work(劳动密集型工作)。研究是劳动密集的,最重要的是身体。
第三,所有的同学都是一辈子的亲人,尤其是打过架的同学。
现在我们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经常聚会。毕业几十年了我们还是经常聚。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刚进大学的第一个星期,我睡在上铺,午睡的时候我就开始磨牙,下铺的同学就睡不着,恨死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鬼招,把臭袜子塞到我嘴里了。我睡着了突然觉得嘴里有异样的味道。于是大怒,起来就跟他打架,一直打到辅导员那儿去了。没办法,辅导员给我们调停。虽然打过架,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几十年,我和这位同学一直是最好的朋友。想告诉你们的就是,所有同学都是一辈子的亲人,尤其是打过架的同学。你们今后四年在一起,闹矛盾很正常,当然不要学我去打架。但是毕业之后见到面还是亲,希望你们珍惜同学关系,这是一辈子的亲人。
第四,最大的不幸是做“少年精英”。
我15岁上大学,但因为做“少年精英”而一辈子痛苦不堪,我用一辈子的痛苦来补偿少年的得志。你们现在也是“少年精英”,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少年精英”的包袱会不会压垮你们?事情都是有正反两面的,有得有失的。我个人的体会,“少年得志”得到的远远小于失去的。得到的是人生旅途一开始比人家跑快了几步,失去的是人生的正确态度、是平常心。人生态度错了今后一定会跌大跟头。身体不好、意志不坚强,跌了大跟头就爬不起来了,就会“out”了。所以少年得志是失大于得。人生态度哪儿错了呢?我的体会一是“来之太易”,一下子全省前多少名,一下子来到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来到上财,你们会误认为今后的人生都会这样一帆风顺,实则不然。号称是少年精英,和普通的学生其实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你lucky一点而已。但是你如果误认为今后还会一直lucky, 那就会被现实打到。二是“不思上进”。因为来之太易、太早,不需要太努力,混一个毕业就生活无忧了。但这实际上是大错。业精于勤,只要你不努力,很快就“out”了。三是“太脆弱”。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撑不住了,因为总是追求完美,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而不懂得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该退的时候就要退。老是想着自己中学怎么怎么成绩好来着,不知道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不会选择。每件事都要做得最好,这怎么可能?有所著名高校著名学院的院训是“追求完美”,哈哈,误人子弟啊!人生怎么可能完美?维纳斯雕塑断了一根胳膊才好看。我个人的经验教训,“自强不息”非常正确,“追求完美”非常错误!古人把“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列为人生第二、第三大悲哀,把“少年得志”列为人生第一大悲哀。希望你们记住,你们都是有了“人生第一大悲哀”的人,和同龄人相比已经“失大于得”的人,人生态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错的人。最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要把所谓的“少年精英”的包袱放下来,做普通人。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现在的成功没什么了不起的,为了今后人生的长跑能跑好,把你的包袱放下来,把你家长的包袱放下来。我在清华以前有一个学生,几年都不敢回家,本科毕业了只好考博士生。他是家乡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乡里把他敲锣打鼓送到清华,还列了个碑。他在本科班上成绩一般,就不敢回家,非常痛苦。本科毕业了只好考博,考上才敢回家看看。你们当中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会使你一辈子都痛苦。我吃了一辈子的苦,所以要跟你们讲,一定要把“少年精英”的包袱放下来。
第五,最大的收获是确立了人生理想。
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我叫鞠建东,全称就是“鞠躬尽瘁建设东方祖国”,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这辈子我有这个理想,在美国天天关心的还是中国的事,拿到终身教授了,还是要回到中国。有理想有什么好处呢?有理想人生就会有方向,就会心态比较平和。怎么样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不out? 这就需要方向是正确的。开车忽然不知道方向了,开着开着就会出事,就容易翻车。人生有理想对生活的质量很重要,可以经常纠错。我在美国有一个同事,是教授。他很自私,最爱占小便宜,他自己也知道这是毛病。人很热情,但容易紧张,而且他还告诉我紧张是因为他老想着占人家便宜。但是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些理想。因为白天很自私,他每天都很紧张,经常睡不着觉。他每天四点起床,工作一天,就比较紧张了,睡不着。怎么办呢?他每晚9点到12点三个小时念圣经,念完之后他的心情就平和了。第二天再工作,又很紧张,然后晚上再念圣经。你看这个有理想对他非常重要,要不然他很快就崩溃了。有了理想,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人生的方向,才能够扛过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我有一个朋友,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在美国也是著名大学博士毕业。她的理想就是照顾好她的两个孩子,早早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做全职太太,生活很幸福。
第六,最重要的本事是学到的思维方法和知识。
我大学四年虽然是成绩一般,但是受到了严格的数学训练。在我的生活当中每次到了快崩溃的时候,都是我大学里学到的思维方法和数学知识救了我。90年刚去美国的时候,老师上课英文我听不懂,但是他写数学公式我能看懂。然后每节课结束后我就跟同学交换;他借笔记给我看,我给他讲数学推导,这样考试我才能勉强过去。做研究的时候,数学的思维方法让我比较容易理清事情的逻辑。在产业组织课上,老师讲的一篇文章是企业合并。我下了课和老师讨论,说同样的模型反过来就是产品多样化;他瞪大眼睛看着我,说这个想法是“金子”,让我推导一下。下了课我推了两个小时,基本结果就出来了,这后来构成我的博士论文,主要结果在全世界最好的经济学杂志,AER上发表。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在我人生的各个快熬不过去的时期,都是我大学学到的知识救了我。所以四年学到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七,最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谈恋爱
我大学刚进学校的时候,去一个老师家玩。老师家门口站了一个化学系女同学,那个女同学看到我说,小弟弟快过来,然后抓住我的手。我一下子非常紧张,因为从来没有碰过女同学的手。四年就怎么一次,以后一直没敢碰过女同学的手。后来几十年觉得大学四年最遗憾的就是没谈过恋爱。
以上七点就是我大学的经验和教训,送给大家。谢谢!
以上选自2015年9月11日,鞠建东在上海财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5本科新生欢迎辞《我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