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影响了时势,二战时期风云人物不少,但二战时期反法西斯轴心国的核心领导人、二战“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这些名副其实地影响了世界动向的巨头,现在他们说的一些话,一方面可以窥见他们的处事风格,
以斯大林为例:
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亡是统计。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思想比武器更有威力。我们决不会给敌人任何武器。难道我们能给敌人什么思想吗?
《一个人》和《一百万人》、《悲剧》、《数据》斯大林就这样粗略地把彼此的逻辑合在一起了。“伟大的精力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一代领导人的精神魄力。下面这句关于思想和武器的话,又让人感觉像被雷劈了一样,我们怎么能给敌人任何思想呢?可以说吗?“斯大林同志,能不能给敌人做思想工作,例如放下武器投降或不杀人等可以公审的思想也不行?给敌人传一点,世界和平发展的思想也不行吗?
接下来我们再看几句丘吉尔的名言,丘吉尔:
真相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了整个城市。乐观的人在所有危机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所有机会中看到危机。坚持下去不是我们真的坚强,我们别无选择。不要尝试你喜欢的事,要喜欢你正在做的事。
从丘吉尔的名言可以看出丘吉尔的乐观是被迫的。除了乐观,别无选择。“坚持下去不是我们真的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另外,‘乐观的人在所有危机中看到机会’的强烈乐观主义是没有选择的。即使谎言已经走遍了整个城市,在老区乐观的思想中也要这样安慰自己。我仍然可以在全城疯狂的谎言中看到真相。但是这句话说:“不要尝试你喜欢的事情,要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消化有点困难。这句带刺的话,为什么说不要尝试你喜欢的事情。让我喜欢你正在做的事。骗自己心的谎言嘛。丘吉尔说谎言已经走遍了整个城市。事实上,他自己也充满了谎言。谎言已经走遍了他的全身。嘴巴不对嘛。(《谎言》前情提要)。
再看几句罗斯福的名言。
以嘲笑的角度看待人生是最颓废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战斗。我们唯一害怕的是恐惧本身。这种难以形容、失去理智、毫无道理的恐惧使提升人所需的各种努力化为泡影。做大事要有理想和现实,不能走极端。
罗斯福的话显然带有当时美国没有参战的中立思维的味道,但结果就像罗斯福说的自相矛盾的话一样,——“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这种难以形容、失去理智、毫无道理的恐惧使提升人所需的各种努力化为泡影。“——罗斯福这句话的矛盾构成罗斯福无法触及的不可避免的恐惧。对罗斯福来说,害怕这种感情不是人之常情吗?喜怒哀乐,忧虑,恐惧,七情六欲,害怕这种事吗?害怕这种恐惧本身就能因此消除七情六欲吗?坐在山观虎斗中,想要赚战争钱的所谓“人生是属于我自己的战斗。”自己的战斗,自己为自己而战,胜败在哪里?都是自己的吗?这样消除二元对立客观事实的方法是鸵鸟政策式的逃避。历史提供的证据是,“偷袭珍珠港”按照约定发生,鸵鸟蛋熟了。
我说罗斯福看起来有点嘲讽的眼光,但我不是嘲讽人生,而是看待二战的历史,不知道罗斯福是否也认为这是“最颓废的”。相反,罗斯福这句话说:“要做大事,就要既有理想又有现实,不能走极端。”作为和平时代的处世哲,很合适
学之用,但在战争那年代,遇到走极端的敌人,你不开战,不走极端未必是你能完全决定了的呀。当然,以上我对这“三巨头”某些名言指指点点,说他们的话语雷人,只是以今人局外的审视的角度才有的痛快淋漓说辞。但这也恰是常见的一种静止看待历史的问题所在——脱离了具体的当时客观环境。简单点说,此处不妨看看当时处于战争对立面的希特勒说过的话吧:
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者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同情弱者是对大自然最大的不敬。我建议你还是去打仗别去爱了。因为在战争里不是死便是活。但是在爱里,你既死不了也活不好。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从希特勒的如此野心、杀机、蛊惑、冷酷,却又意志坚定的这些话中,是否更能容易对比的联想到当时的被法西斯军队所打压的反法西同盟军的悲惨处境,是否更容易理解何以二战三巨头会有以上那些破雷人的话语了吧?
就拿罗斯福所说的这句“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在当时那种风云突变炮火连天的紧张的世界面前,容得下戏谑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吗?谁拿自己的生命开那些不严谨的自嘲玩笑,难道不是颓靡的表现?
再如丘吉尔所说“不要尝试做你喜欢的事,要去喜欢你正在做的事。”——在那个飞机大炮在头上轰炸的时代,你喜欢谈恋爱,可是你有选择去做你喜欢的谈恋爱吗?不喜欢打仗,可是希特勒都已经给他的士兵们灌输好了,“打仗比去恋爱更好”的思想了,年轻的丘吉尔也不喜欢法西斯的大军打过来,但由不得年轻的丘吉尔选择这等不喜欢,死神在头上盘旋威胁,除了乐观和足够坚强,别无选择。再比如,斯大林的这句“伟大精力只是为伟大目的而产生的”,这个伟大目的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打退打败法西斯,否则被消灭了生命,还会有别的什么精力,别的养生的那种风轻云淡的精力在那时代不适合。
综上,由此,一方面可以说,风云人物之所以能成为风云人物定然是有能成就风云人物的风云突变的时代环境,“三巨头”的英雄威名,必然脱离不了当时巨大的艰难困苦战争环境,人们往往会羡慕功成后的绚丽,很多时候独独却看不到绚丽多彩背后的艰辛,即便是演绎技术,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甭说,刀枪火海你死我活的残酷战场了。单看历史留下来的二战三巨头的照片,那霸气的架势,牛掰呢,可是结合当时历史的环境及他们的言行故事,你能设身处地意会到当时炮弹满天飞的残酷场景吗!炮火洗礼出来的钢铁精神,怎能不霸气!
另一方面,完全可以说,对于历史的真正理解我们往往会存在一种缺乏切身感觉后的思考认识,这些难以避免,毕竟历史无法重来一次,这就决定我们对历史的把握更多局限于是一种局外的审视的思考认识。或说,理解上总是会有一层隔阂。但是,这并不能因此就可以作为不尊重客观史实的原因。理解历史还是要尽量全面客观,设身处地,融入情景的来把握历史,如此这样才更能客观更清晰的看清历史,从而发挥以史为鉴使人明智使人知兴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