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很多名言,都是长期改变“越说越错”的意思,但要理解孔子原来的思想,就要知道他们原来的意思。
1.父母在,不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吴毒:有些公众号每当谈到“空巢老人”这个话题时,都要引用“有父母,不要远游”的话,劝告子女在有父母的时候多陪伴,不要远游。否则建议“儿子想养也不亲自等,树静风不止”。“只留下遗憾,后悔也晚了。
正解《论语》的完整部分是“有父母,不要长途旅行,要旅行。”
孔子不反对远游,他说旅行必须正当。所谓乳房,就是远游一定要有正当的理由,有明确的去向和目的地,这样父母才不会担心。这种要求也是合理的,这也是作为子女的人对父母的孝顺。只说“父母在,不远游”,不说“刘裕必访”,说孔子是远游的反对者,这是客观公正的。当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访”也不能做到片面的绝对化理解。毕竟有句老话叫“好男人的意思到处都有”。
李泽厚老师在《论语今读》中说:“今天,有些人不再适用这种语言,有些人认为,由于飞机汽车的快速交通工具,虽然距离(地理位置)不远(往返时间缩短),但仍然适用。”事实上,重要的是,孔子讲仁慈,讲孝道,都很现实,很具体。比如这里重点,不要远游,不要过分想念父母,飞得高,很难见面,过分担心和不分方向地四处走动,不是让父母不安,而是具体地培养对子女对父母的爱。也就是孝,也就是人,那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情感的具体形式。重要的仍然是作为仁慈的这种情感态度,中国年轻人能继续保留这种传统美德吗?希望如此。“李泽厚老师的评论很独特,我认为“有父母在,不远游,游览必正当”是应该肯定和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
2,以德报怨
吴毒:说服人的时候经常说“以德报怨”,看起来符合崇尚中华民族道德的传统,强调宽容、包容和宽恕。但事实上,“抱怨美德”只是一句话的提问,并不是孔子想要提倡的品质。
正确答案《论语》里的原文是“以德报怨怎么样?”儿子说:“为什么报德?直接报仇,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不赞成用邪恶、怨恨和报复来对抗别人的不道德,这个社会就会变成恶性循环,永无止境。(伯纳德肖,)我们失去的将是我们自己的和谐,今天的和谐,以及后代们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付出了太多的恩德,付出了太多的怜悯,你没有价值的慷慨和奉献,不计较对错,面对已经输给你的人和事,是一种人生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以德周衡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说道德,也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治、人、礼为重点,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标准,教化人民,互相尊敬、爱、不欺骗,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作恶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不要只注重宽容,要补充刑罚。孔子追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地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方法。孔子提倡仁爱,但不认为应该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宽容所有人的错误。
孔子提倡以第三种态度而不是两者来对待报仇的问题。他提倡“直报怨恨”。也就是说,利用公正、直接、光明正大、高尚的人格,正确地面对有过失的人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对道德要有标准,不能有委屈的回报,不能自相残杀。第二,不能助长通奸,纵容犯罪。直接报仇雪恨,用现在的说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用公正的法治解决不公正的问题,对不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安全法教育。
3,只有女人和小人难养
吴德:这句话经常被用来骂奸诈的女性,据说她们像小人。但事实上,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正确答案:这里的小人不是奸诈的小人,而是体力劳动者。女人也不是指所有女人,而是妻妾,难养意味着难养,难伺候。孔子说女人和小人很难服务,很难相处,是关系的问题。
孔子虽然有卑贱的道路,但并不轻视女性,而是感叹夫妻关系、主从关系之间的微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