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咖啡智囊团,作者,徐梦浩,编辑,G3007
每年都是最困难的就业季节,但进入2022年后,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据中国教育部预测,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数量都将创历史新高。这是每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
另外,由于疫情的影响,近两年回国留学生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更加激烈。今年国内庞大的求职阵容是1000万应届毕业生80万海归留学生100万考研失利每百万考编落选者。
"嘴上喊着拒绝内卷,但自己的身体很诚实。"正在寻找就业的一名研究生表示,极度的就业刺痛了新生的神经,激烈的竞争成为新生求职现状的——页,一方面是因就业空间缩小而被社会抛弃的恐惧不安感,另一方面是在狼多肉少的现实环境中进一步妥协和让步。“我自己的想法是先就业,再选择工作。”
根据
(一)应届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RISFOND 《2021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全国123线城市的调查,提出了各学历水平毕业生的起薪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博士以上学历的平均起薪最高,企业类型中外国人所有业务和外国合资企业提出的平均薪资相对较高。从工资水平来看,基本上与学历水平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学历水平越高,相应的起薪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推迟就业继续深造。这部分内容将在本文第二部分展开分析。
笔者目前正在分析新生的就业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
缺乏明确的职业计划,更多的是盲目跟随大众。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去哪里做什么工作,看别人都考了,自己也投入公考的团队,看别人准备创业,自己也想试试。
对就业理念的误解,期望值太高,有的执着于大城市,有的执着于高报酬,对职业前景和个人机会的要求更多,缺乏灵活性,如果不降低要求,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知识储备和市长/市场需求脱节,知识的时效性迅速缩短,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长/市场需求,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同,学校不开发企业和社会所需的工作技能,同时也难以支付高社会的专业教育课程。
经验不足,很多公司不想花时间培养不太稳定的新人。很多工作岗位要求相关工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培养成本。
太高,不踏实,对自己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就业行业的理解片面,所谓知己百战百胜,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自然会使工作变得困难。
(二)学历内卷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大多推迟就业,继续读研的趋势。
从人才供应方面来看,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应届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苛刻,根据需求领域的分析,企业每年需要的员工没有快速增长,近两年受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业界减少或裁员的情况也很常见。
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处于相对劣势,企业或机构将提高求职门槛和要求,筛选出更适合企业的人员。也就是说,企业方面的选择余地更大。例如,互联网行业,一些第二阶段的IT公司要求求职者去211大工厂实习。
结果,很多本科生不得不推迟就业,继续学业,所以学历内卷——研究生大军越来越大。考研逐渐成为中国的第二次高考,研究生的性价比会下降。
数据显示,2022年考研人数为457万人,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缓慢的就业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过半的本科毕业生表示有考研的计划,近30%的研究生会考虑继续读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相对不高,毕业后深造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三)体制内工作成为热门首选
之前不屑一顾的朝九晚五,现在正赶时间。没见过的教师职业转身唱着真香,教师资格证、特岗教师、编教师报考者直线上升。
很多新生都是私营企业,
民企转向国企,如中国烟草、国家电网、中化石油等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2021年国家电网总报名人数超过85万人,报考人数上涨了59.1%。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体制内的稳定性有目共睹,此外疫情也不断积攒了大量全职备考的考生。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212.3万人,突破200万大关。应届生基本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多数企业更加倾向于具备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人员,而公务员考试对于应届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据华图教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39.71%提升至67.3%;仅面向应届生的人数占比,从42.02%提升至67.3%,从招考岗位到招考人数,应届生都占据一定的优势。
(四)部分行业遇冷冬,招收人数缩减
工作岗位的总量有变化,同时就业结构也出现调整。
以教培行业为例,“双减”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校外教培行业而言是个致命的打击,引发了教培行业的大地震,机构为了自救进行裁员、转型等选择,而一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机构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教培行业所吸纳的毕业生数量急速下降 。
而房地产开发商的不断爆雷也预示着该行业将遇冷冬,恒大为首经营都出现状况,2022年至2月28日,全国已经有65家开发商破产倒闭,房地产开发商举步维艰,其上下游行业无疑也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房地产行业2022年毕业生的招生人数大幅度下降,均跌出前十名的水平。
在饱受疫情冲击的两年时间里,全球旅游业共计损失高达四万多亿美元,相当于两年损失8个旧金山,旅游行业成了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旅游行业的不景气对招聘人数的需求降低,相关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减少了,但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需求并没有随之减少,僧多肉少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
(五)灵活就业难以解决难的现状
最近一段时间,灵活就业的话题也很火爆。之前浙江省还出台政策,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表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对浙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浙江省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
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灵活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朝不保夕,毫无稳定性而言,缺乏抗风险的能力。而稳定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最宝贵最核心的东西,不用担心因为工龄大没有优势而被淘汰,也不必整日担心被辞退没工作。
例如短视频自媒体,直播行业等等,只有头部参与者可以实现全职并养活自己,后续的大批从事者无法获得收益进而难以为继。抖音、快手、小红书占据着短视频的大片天空,日渐成为人们闲暇时光的娱乐之选,随着各种APP的研发与上市,短视频制作门槛变低, 逐渐呈现出“拍视频发视频的比看视频的人还多”的现象。
自媒体更多的是个人专业技能与人生阅历的分享变现,而应届生几乎并不具备这两项能力(除却一些少数很牛的大佬),缺少经验没有一技之长的应届生并不能够在自媒体的汪洋大海中肆意遨游。灵活就业听起来像一个美好的词汇,自主选择职业,而现实却是工作不稳定、没有完备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朝不保夕的就业。
另外,作为连续多年成为“红牌专业”的法学,就业一直很难。
好点的工作如公检法系统,首先需要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此外还要成功上岸公考,这二者都不容易且缺一不可,导致好的就业机会难上加难。
做法律顾问,大公司一般需要相关的工作经验,应届生大多不具备,小公司不稳定且法律意识相对薄弱。
当律师,前几年基本就是拿着相对较低的工资重新学习,后续如果自己有案源有人脉还好,否则也是白白沦为陪衬。
放眼望去法学院的同学,80%的同学都在备战公考,孤注一掷,放弃了秋招也无暇春招,从去年的国考、到各省的选调、到今年的省考、军队文职、以及一些国企事业单位的考试,成为了没有感情的公考人,奔波于各个考场,而最后能否如愿以偿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