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代社会信息的发达,让很多人能认识到一些名人的另一面,就比如说鲁迅,以前在读书的时候通过他的文章误以为他是个嫉世愤俗、苦大仇深的贫困文人,直到后来才知道他每个月的稿费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差不多150万。
另外,他在私下里绝对是个段子手,在他的日记里出现过很多冷幽默。
而且他还说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是怎么回事呢?
鲁迅
开始看到这句话,我也没想到会是鲁迅所说,于是去查证了一下,还真的找到了出处。这是来源于当年的一篇采访。
1936年日本不断对中国进行蚕食,那年的五月中旬,有记者采访他时提出了几个关于抗日救国的问题,那句话就是在最后谈到汉字问题时说出来的。
出处
其实如果把他说的所有话连起来看,才发现其的真实用意,并不是所谓的全盘抵触中华文化,而是有感于当时国民被复杂的汉字所局限,导致文化水平远远低于周边国家。
他其实想的是将文字能够进行简化,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
这句话放在那个时代是再合适不过的,因为在当时,最大的强敌日本识字率高达百分之40,我们国家当年没统计,但是一直到建国以前文盲率都达到了百分之80,当年或许还要高于这个数字。
这是多么可怕的对比!
爱国学生
鲁迅先生还用两个字举例,“薑”和“鸞”,就算现代社会的孩子要学会都不是简单的事,更何况那个年代了,这还是识字部分,太过于繁琐的文字也会阻碍整个国民的教育水平。
当年也不止是鲁迅,还有很多文人跟他一样的看法,像胡适、瞿秋白、钱玄同等等,他们都是推行新文化的倡导者,这是他们说的没有鲁迅那么惊世骇俗。
鲁迅想的是简化或者删掉一些复杂的文字,有的学者大师更是说要用拉丁文等容易记、写的文字来代替汉字。(这个方法所幸没成功。)
当年推行过的拉丁文课本
中国如今强大了,自然体会不到当年的困局,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普遍很绝望,从爱因斯坦的评价就能看得出来。
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也曾来过中国的上海和香港,并在日记里留下了自己的见闻,然而,不是什么正面的,在他的印象里,包括中国的小孩子都是肮脏、勤劳、迟钝的。
只是不知道如果他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会怎么想。
爱因斯坦日记截图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背景,像鲁迅及那些学者,他们所想的是让中国人早日摆脱愚昧,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跟上世界的脚步。
那时为了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尝试了太多的方法,失败了很多次也不屈不挠,幸好最终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建国后,很多高层也有感于国人教育水平的低下,因此推行了简体字,这才让国家的人才数量能越来越多,但是即便是推行了几十年的简体字,在17年的抽样调查中,我国的文盲率依然达到了5.28。(近几年的数据没找到。)
由此可见,在鲁迅先生那个年代,复杂的文字真的成了一道阻碍。他说的那句话也并没有抨击中华文化的意思,只是在完成那个时代赋予他的使命。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