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即谋略、谋划。指制定并施展谋略计策。“谋篇”是游说谋略的拓展,是权篇的姊妹篇,权篇注重形式的判断,更多地停留在分析说服阶段,而谋篇则侧重于实事求是谋划和实施过程,提倡一种务实的态度。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
“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于语。由能得此,则可以杀远近之。”
“因”:依据、凭借。
“奇不知其所壅”: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拥蔽的,指可以顺畅实施。
“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
“益”:有益、有利。
“因以制于事”:因而用来制约事物。
“数”:数术。
“货”:财物。
“难”:灾难。
“达于数,明于理”:通达数术,明白事理。
“易蔽”:容易被蒙蔽。
“是因事而裁之”:根据事情不同特点予以巧妙裁夺。
“内疏”:内心疏远。
“外疏”:表面疏远。
“因其势以成之”:根据对方形势予以成就。
“微而证之”:稍微引据证实。
“私不如结”:心的结合要比私来得好。
“恶”:厌恶。
“貌”:面貌、容貌,也指外形、外表。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所以自为”:这是为自己去做。
“忠、信、仁、义”:忠心、诚实、仁爱、道义,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则。
下面是内容的翻译。
“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定要弄清原由,以便研究实情;掌握实情以后,再来确定“三仪”。“三仪”就是上、中、下三个不同等级的策略。这三种计谋为基础而最后确定的计谋,一定会生出奇招。既是奇招,就决不会行不通的,这就是自古人使用的办法。郑国人敢于去深山开采玉石,就是因为乘坐的车上备有指方向的司南,有把握不会迷路了。审度才干、估量能力、揣测内情,也有类似指南车一样。”
“一般说来,双方志同道合又彼此配合得很好,那会都取得成功;有共同的欲望却不能彼此配合,则是有一方受害;双方离心离德,却凑在一起,双方都受到伤害;双方离心离德,互相提防,只有一方受害。这样的道理是鉴看对方的立场的分水岭。一般说来,墙壁倒塌的原因在于它先有了裂缝,树木折断的原因在于它长出了节疤,这也是变化的节点。可见事情变化会引发出新问题的,有了新问题就要谋划如何应对,进行谋划也就是制订计策,制订计策的过程自然要反复论证,论证是为了游说的需要,游说是为了计划得到实施,实施计划是在退却中产生的,退却就会产生节制。处理事情有节制,任何问题的实际发展过程都是这样的,对任何问题的正确考虑和谋划也是按这个路数进行的。”
“仁人轻视钱财,不可能以物质利益引诱他们做坏事,所以只能请他们捐款资助义举;勇士轻视困难,不可能用祸患恫吓他们放弃理想,所以只能让他们去济困扶危;智者通达礼数,很讲道理,不可能用虚假谎言欺骗他们,所以只能向他们申明事理,鼓励他们建功立业。这三类人就是通常说的“三才”。相反,愚人容易受人蒙蔽,不肖者容易被人吓住,贪财者容易被人引诱去做坏事。不过这是一般情况,遇事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裁定。据此要说,要想变得强大,只能靠不断积累微弱的优势;要想被人们公认为正直的人,只能不做坏事慢慢积累;要想生活富裕有余,只能厉行节约。这就是道理和方法。”
“所以,表面上同你亲近而内心疏远你的人,并不把你当自己人,要从内心情感上改变他;对于内心里已经同你亲近外表上还是疏远你的人,你需要改变他对你的外在态度。因此,对你说法有疑心的人,要顺着疑心消除它。顺着对方的见解肯定他,对方的主张要附和他,对方的权力要支持他,对方厌恶的事情要权衡,对方反对的事情要给予驳斥。看透对方的心意恐吓,加重事情的严重性打动他,使事情变得糟糕然后纠正,设计一个征兆让它得到应验,堵塞信息渠道,打乱对方的思维迷惑对方的理智,所有这些,都可称为计谋。”
“至于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盟,结盟就没有裂痕的;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所以游说君主的时候,一定要与他谈论奇策。游说臣时,必须与他谈论感情和利益。身处于决策圈,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甚至泄密,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不要拿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来强迫人家,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人都是有某方面的喜好,要仿效对方来迎合他的兴趣;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所以,要隐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
“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不轻易喜形于色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说: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可以被人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手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因此君子立身处世之道是属于阴,小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是属于阳。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较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较困难。由此看来,国家灭亡就很难复兴,国家骚乱就很难安定;然而无为和智慧最为重要。”
“从以上全部论述可知,智者发挥其智慧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表现其才能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不可行,找一件事来做,这是为别人。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所以谚语说:天地化生万物,在于高深莫测,圣人出言行事,在于隐匿难辨。非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庆、信守,而取中正而已。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眼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