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雨花区的经济发展撰写,主要解答关于雨花区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长沙哪个区经济能力最好 2016年您好,请看下图按2015年长沙各区GDP总值排名 长沙最富的是雨花区 长沙最穷的是天心区 按2015年长沙市各区人均GDP排名 长沙最富的是天心区 长沙最穷的是开福区 其实GDP数据所引申出的最“穷”和最“富”只是针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非各区市民富裕情况。长沙整体发展都比较好,每个区的小伙伴有各自的幸福、有各自的骄傲,既然是戏说,就再看看这个曾在网络热传的长沙各区人眼中的你我他,简直笑翻了!
“雨借风雷惊寰宇,花凭馥郁漫三湘”,雨花区名源自长沙城东南古佛道圣地之名胜雨花亭。1它地处湖南省长沙市区东南方向,是长沙市六个市辖区之一,它北连芙蓉区,西接天心区,东部与长沙县相邻,行政区划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共计111个社区、35个社区筹委会、17个行政村。雨花区处在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之区,也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
长沙市郊区(雨花区前身)是革命老区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解放后,郊区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时期,郊区致力于城郊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3.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874元,是1987年的9.48倍和8.35倍;财政收入2.01亿元,是1987年的5.75倍,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位居湖南省内市辖区首位。1997年,国内总产值1285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8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420万元,产业结构为10.8:39.2:5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085元。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2545万元,为1997年的1.89倍,年均递增1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471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9万元,产业结构比例变为8.9:33.6:57.5。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显增,经济总量加大,明显呈现大都市城区经济特征,经济运行质量更显良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148元,为1997年的1.46倍。 2012年雨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7.67亿元(含长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8.6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6.75亿元。2012年含中烟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68.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39.7:60.0。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06、3.93、7.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34.8%、65.7% 。实现财政总收入920458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21亿元,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300.68亿元,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实现零售额69.8亿元,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05.43亿元。 雨花区的农业具有鲜明的都市特色。区内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素有省会“菜蓝子”的美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城郊型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区”落户区内,蔬菜、花卉、水产、水果等十大基地建设迅猛发展。占地5000亩的长沙花卉大世界是湖南最大的花市,是农业走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道路的成功典范。1999年,雨花区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和名优特新品种,发展规模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建立蔬菜、水果、花卉、生猪养殖基地,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2002年,全区基本退出水稻生产,蔬菜总产量158498吨,水果产量971吨,肉类总产25662吨,鱼类总产1790吨,花卉苗木种植9137亩,实现农业总产值30021万元;亩产值9047元,亩产效益为1997年的1.66倍;农村经济总收入362190万元,为1997年的1.42倍。 2012年,雨花区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482万元,同比下降29.9%,其中农业总产值19684万元,同比下降18.8%;林业总产值58万元,同比下降78.9%;牧业总产值12243万元,同比下降44.0 %;渔业总产值1416万元,同比下降3.0%;农业服务业总产值81万元,同比增长3.9%。 雨花区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区内有银河信息、九芝堂药业、海利化工、长沙卷烟厂、浦沅机械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宏生堂药业集团、亿利达中央空调、天剑服饰、泰宝制药、庐山实业、世达高新等大型企业相继落户雨花区投资创业。占地15平方公里的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是湖南省重点投资项目,已被列入长沙市“二区六园”的基本规划,是各类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基地。雨花区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引进新项目,兴办工业园区,发展环保产业,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结构相互协调互补的工业体系。建筑建材、食品、医药、机械机电、铸造、化工塑料、服装等成为工业主导产业。至2002年,全区有工业企业1471家,从业人员1300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51916万元,利税8161万元,分别为1997年的4.87倍、1.36倍、1.46倍和2.57倍。工业发展较快,工业园区日益繁荣,构建的环科园、树木岭民营工业园、凤凰工业园、黎托食品加工基地形成“三园一基地”互动格局。但工业总体结构仍不优,企业拳头产品少,管理粗放,融资难度大,缺乏大企业集团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2012年,雨花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4.2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416.6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227.16亿元。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0.84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为26.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94.54亿元。不含长沙卷烟厂实现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其中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81.37亿元。 2012年雨花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2.08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不含省外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4.01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增加值77.8亿元,同比增长8.7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43.4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13.35万平方米。 长沙历来为湖南全省商贸中心,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1996年后,雨花区大型商业设施先后建成,中小商铺纷纷开张,各类超市迅猛涌进,物流货运配套跟上,商品琳琅满目,品类尽有齐全。相继建成高桥市场、红星市场、井湾子家俱市场等全国有影响的骨干市场12个,造就二环线生态美食街、曙光中路、芙蓉路美食街,营建朝阳商业中心、东塘中央商务区,农贸市场、农村集市较快发展,城乡贸易便捷繁荣。全区以市场和特色街市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发展迅猛,2002年,全区各类市场70个,其中工业品市场23个、农贸市场41个,实现商业销售收入140.8亿元,利润2.25亿,商业税收685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6亿元,分别为1997年的6倍、2.97倍、2.51倍和3.24倍。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57.9%,市内五区(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排名第一,成为支柱产业。红星市场年销售额达32亿,高桥市场年经营额突破80亿,市场成交活跃,形成“全省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的局面。 雨花区既有友谊商城、通程百货等大型商业集团,也有家润多、新一佳、旺和等一批大型超市。截至2005年末,雨花区内共有29家专业市场,14家大型集贸市场。其中,高桥大市场是全国八大综合批发市场之一,1998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秋季糖酒交易会;高桥建材市场是中国规范化市场;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是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每年举办一届湖南(国际)农业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工程。 (图册《雨花风貌》中图片来源: )
您好,请看下图按2015年长沙各区GDP总值排名 长沙最富的是雨花区 长沙最穷的是天心区 按2015年长沙市各区人均GDP排名 长沙最富的是天心区 长沙最穷的是开福区 其实GDP数据所引申出的最“穷”和最“富”只是针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非各区市民富裕情况。长沙整体发展都比较好,每个区的小伙伴有各自的幸福、有各自的骄傲,既然是戏说,就再看看这个曾在网络热传的长沙各区人眼中的你我他,简直笑翻了!
“雨借风雷惊寰宇,花凭馥郁漫三湘”,雨花区名源自长沙城东南古佛道圣地之名胜雨花亭。1它地处湖南省长沙市区东南方向,是长沙市六个市辖区之一,它北连芙蓉区,西接天心区,东部与长沙县相邻,行政区划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共计111个社区、35个社区筹委会、17个行政村。雨花区处在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之区,也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雨花区的经济发展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