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视频特别火。
凌晨3点20分,儿子熬夜玩手机,哈欠连连,眼睛满是血丝。
看到儿子这样,爸爸没有批评,也没有叫他快点去睡,而是喊他起来,带他去一个地方。
原来,是菜市场。
之所以带儿子来,是想让他看看:
他玩游戏不想睡,别人却为了生活起早贪黑,连睡觉都觉得奢侈。
眼前的一幕幕,让儿子心生愧疚,换来他一句由衷地“我错了”。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不应该囿于物质的给予,言语的提醒和指引。
而是应该带孩子见见世面,在生活这所丰富的学校里不断感悟、学习和成长。
孩子见没见过世面,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带孩子见这4个世面,成就孩子一生。
01 见生活之不易
如今大部分孩子的物质生活,远超上一代。
可精神状态,却遭人诟病。
抗压力差,敏感,贪图安逸,毫无担当,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巨婴”。
抖音上,有个30岁的“奇葩儿子”。
双手健全,人模人样的他,竟以“没能力养活自己”为由,要求年迈的父母继续抚养他。
不养,就上法院状告父母。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靠自己赚钱”,他要么嫌弃工作太累,要么觉得自己干不了。
即便是简单的搬运、计件、传菜,在他看来,都是事多钱少的苦差。
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活活将他养成“废人”?一切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
从小,妈妈将他捧在手心上呵护照顾,什么苦什么累都不让他接触。
要什么有什么,他一个寒门,却过着比别人还舒服的“贵族”生活。
没见识过真正的苦,没体验过靠自己的努力维系生活,他就像和现实世界绝缘,总活在“自我满足”的虚无幻想之中。
知乎上有人问:“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懂事、成熟呢?”
高赞回答是,那就让他见一见生活有多不容易,踏踏实实吃一次苦。
杭州一个15岁男孩,无心向学,跟爸爸抱怨读书很苦。
知道多说无益,爸爸决定带他去工地感受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
一天下来,男孩被烈日晒得汗流浃背,累得气喘吁吁,白净的皮肤全是灰泥土印。
爸爸问:读书好还是干活好。他连忙回答道:读书好读书好。
经历一次生活的苦,看看人生百态,孩子才懂得幸福生活的背后,藏着父母拼尽一切的努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
经得起苦难的孩子,能走得更远,更自信。
02 见人心之差异
节目《不要小看我》中,萌娃维尼一出场就是全场关注的焦点。
爸爸更是无比自信地夸耀:儿子什么都行,他是最优秀的!
可随着集体生活的开始,维尼的问题慢慢暴露出来:
任性、爱发火、搞破坏、不守规矩……
一问谁是班上的“问题儿童”,所有老师不约而同都指名维尼。
好在集体生活中,维尼接触很多不同的同龄人,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了自省。
他开始尊重别人,主动服务别人,行为得到大大的改善,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其实,有明显变化的孩子不止他一个。
“大哭包”姌姌,一开始依赖性特别强,总要别人抱抱。
接触很多小伙伴后,她哭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还有勇气去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
还有5岁的仔仔,个性高冷有主见。
即便“嫌弃”维尼三番五次的捣乱行为,口头上说不愿意和对方组队。
但当老师再次将他们分在一起时,他还是乐意接受了。
心理专家表示:孩子对人的感知力,需要从真实的人际环境中学习。
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才有机会慢慢了解自己和别人应该保有的界限和距离。
除了更多元化地看待别人,还能学会分辨,知道哪些人可以亲近,哪些人应该远离。
问过一个被校园霸凌到患抑郁症的女孩:
“为什么别人欺负你,你不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呢?”
女孩说,“只有他们找我玩,把我当朋友,他们说朋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
听完真是唏嘘不已。
一个交际圈狭小的孩子,看不清别人的品行,很难分清善意和恶意。
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离不开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与其保护他免受攻击,不如让他多接触不同的人,在真实的世界里,形成对人的感知力。
见人心之差异,既学会了包容,也能生出铠甲保护自己。
03 见天地之宽广
翻开孙俪的微博,经常看到她和邓超带孩子们出游的照片。
他们平时工作再忙碌,也不耽误陪孩子外出旅游。
去海边玩沙游泳,到北方滑雪嬉戏,就连沙漠,也成了他们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一次采访中,孙俪分享了自己对于带孩子外出旅游的见解:
“很多人说带小孩出去旅行没用,他不记得。”
“其实不需要他记得具体事情,很多东西不需要你去讲,他的眼睛看到了,其实他就学到了,这对他心理的映射是特别好的,这种影响是无穷的。”
深以为然。
见识过天地之宽广,孩子的眼界被打开,格局自然也被打开,个性得到最好的塑造。
浙江虎爸汪先生,三年前就开始尝试带女儿徒步走回老家。
全程500多公里,耗时将近20天,全凭手里的登山杖和双脚完成。
三年里,每到暑假,父女俩就踏上这条漫长的征程,看遍了途经的美丽风景,也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对爸爸来说,这是对女儿的磨砺和陪伴。
对女儿来说,每一次的徒步,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成长。
遇到被主人抛弃的小动物,她愿意停下来,悉心照料;
走累了,也始终坚持,一天最多走53公里;
看到遇到的陌生人对他们传递的温暖和拥抱,她知道这个世界很阳光。
今年中考,她以高分考入了重点中学。
爸爸由衷感慨,正是这三年的徒步生活,让她看到这个世界的无限,造就了她的人生。
有句老话,是这样的: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
没见过天地的孩子,眼界难免受限。
只有多带他出去走走,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听听世界的声音,欣赏山川河流的美景。
见过美的,就不再崇尚俗的;心境和眼界被打开,就不再封闭。
要相信,孩子走过的路,感受过的一切,都会成为他的财富。
04 见书海之浩瀚
知名教育学者尹建莉老师曾经分享过:
“决定一个人一生过得好不好,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内在的幸福感多还是少,因素确实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
“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却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阅读。”
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家庭藏书量有关:
家庭藏书量越多,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
家庭藏书量20本以下和200本以上的,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差了30多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看书多,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还能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去年,湖南女孩钟芳蓉高分考上北大考古系,引发全网轰动。
许多人不解,明明分数那么高,好专业随便挑,为什么偏偏选一个冷门又不好找工作的专业?
这个问题,钟芳蓉也曾问过自己。
但在几番考量后,仍坚持初心,追逐心中的理想。
从小,她酷爱历史,经常待在图书馆、书桌前静静看书,阅书无数。
虽然身在闭塞的大山里,可她却在书海里尽情地吸收养分,不断驰骋,从不被限制。
有一天,她看到敦煌研究院名誉校长樊锦诗的自传,深深地被“考古人的精神”吸引住了。
心里便燃起想要报读考古专业的念头。
成绩一出,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好奇,外表看上去娇弱的她,信念感异常坚定。
无论是她选的专业,还是个性品质,都离不开书本给她的浸染。
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阅读,既是储智,也是借力。
它从不看人的出身,也不计较人身处的环境,不管是谁,喜欢阅读,乐于亲近书本,总能在前人的大智慧中,吸取足够的养分。
书的世界,无边无际,孩子的眼界,能透过它,不断延伸。
博览群书换来博识。
孩子喜不喜欢阅读,决定了他的一生是丰厚还是贫瘠。
05 小结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有一句名言:“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对孩子最大的期许,莫过于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有能力和担当为自己创造幸福。
那么,让他在人生百态中感受生活,在人群里学会包容分辨,在千里路上提升眼界,在万卷书里开窍明智。
这是他精神成长的最佳捷径,也是父母能送给他的,最好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