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莫过于那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很多谈及朝鲜战争的文章及影视资料里,这句话都会被引为经典,因为这体现了中国军民在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战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不过,真实的历史其实是另一个样子。1950年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就开始着手准备解放台湾,而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表达了美国政府要放弃对蒋介石支持的意图。结果,朝鲜战争的爆发让这一切都改变了。
苏联在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是那么光彩。起初,斯大林并不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但当美国表示准备抛弃蒋介石之后,斯大林改了主意。结果,苏联以抗议蒋介石代表参加为由退出联合国安理会,而美国却因此成功组件了联合国军干预朝鲜局势。
让中美两大国走向对抗是当时苏联的一招“缓兵之计”。虽然已经对欧洲具有压倒性优势,但和美国拉开膀子打一场新的战争也非苏联能够承受得起。斯大林已经看 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绝不会像东欧国家那样唯命是从,而且一旦中国转向美国,那么苏联将会失去在中国的战略利益。因此,必须让中国和美国打起来才能巩固自 己在远东的影响力。
而且,朝鲜战争最后的发展,让中国不得不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如果按照传统上的宣传说“毛泽东看穿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不如说毛泽东决定了就要靠帮邻居打一场战争来保卫新中国的和平。另外,尽管美军很多一线指挥官并不希望与中国军队真正交手,但他们的统帅麦克阿瑟却是铁定了心要将战线推到鸭绿江边。
麦克阿瑟的问题和他的成绩一样多,他的每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都会在另一个层面产生负面影响。让这样一个人指挥朝鲜战争,他一定会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发挥到极致。结果,受反共思想左右的美国朝野竟然真的相信了这个“狂人”所谓“中国军队不会出兵”的断言,以至于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时,联合国军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和谁打仗!
经过一系列的较量,志愿军将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世界震惊了,麦克阿瑟也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这位只是把失地夺回来的二战英雄卷铺盖回了家。但在美国,他却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丝毫不逊于大胜仗的功臣。结果,支持败军之将的人反而比支持总统的人多,这让撤掉麦克阿瑟的杜鲁门很没有面子。当时美国朝野上下怀着激情的人要比保持理智的人多!
美国还是有“明白人”的。1951年5月11日,另一位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布莱德利就朝鲜战争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称:“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那么我们会被卷入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中。”这就是那句名言的出处,而此时,朝鲜战争还没结束。显然,这并不是历史学家对战争结果的评价,而是一句对未来战争发展的忠告。
美国不乏有像布雷德利上将这样顾大局、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清楚美国真正的敌人在克里姆林宫,中国不应成为敌人而应该是被拉拢的对象。但当时的情形是各方都已“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场看似能速决的战争生生被拖成了持久战,美国与中国成了承受这场战争损耗的主角,美国花费巨资也只是让局势回到了“起点”。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给各方带来的影响。敌人的赞美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但美国并没有认为朝鲜战争一定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苏联曾经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但自己最终的命运却令人唏嘘。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前为了朝鲜扛起了很多压力,现在仍然要继续下去。
朝鲜战争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政治角力,它对主要当事国的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实际上,历史或许应该是这样评价:美国人在“正确”的时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苏联正在重建且对欧洲仍然虎视眈眈,但极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正确”的地点(真正牵扯到亚洲几个重要国家和三个大国的地方)打了一场“正确”的战争(真实地了解了中国的实力,从此不再幻想以武力征服或威胁中国)。(作者: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