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是任何其它形式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目前各个学校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现在我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水平提升问题上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德育水平的教育,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精华的成分,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素质。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传统文化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缺乏专职教师指导;缺乏学习的固定场所;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课程学习缺少循序渐进性;虽然学生能够阅读与背诵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篇目,还不能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与其它学科很好融合,存在被孤立的现象等等
二、办学理念
学校要发展,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是彰显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挥重要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气,让校园舒展精神自由,让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带笑容,让校园散发着沁人的馨香 。
三、实施路径
我以中华优秀古典诗词为例进行阐述,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涵养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发挥学校在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主阵地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进入校园,学校应该有明确的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结构,由浅入深,有步骤地扎实实施。
在小学低年级,应以培育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应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受力为重点,引导了解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应以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同度,引导其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要层层推进,扎实实施,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让优秀古典诗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学生的心中。
2、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浓厚氛围提升德育水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生活中应积极创设恰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提升德育水平。家长可以结合诗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等,比如《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荀子·荣辱》中记载“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家长还要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父母的影响对孩子德育的培养是深远的。父母还要有关心国家大局,服务社会大众的格局,可以给孩子讲一讲顾炎武 、林则徐的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抱负,长大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3、社会搭建平台,古典诗词成为德育教材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温馨富有文化气息的农家书屋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在书屋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本,在诗词里提升德育水平。近几年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比拼赶超中感知诗词的魅力,在专家精辟评点中品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酷狗音乐诗词版块中欣赏诗词的优美旋律。中国古典诗词会让我们的孩子知书达理,会让孩子温文尔雅。
四 、条件保障
创设文化情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1、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校园正中央孔子温文尔雅的雕象,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学楼的命名如“博智楼”、“崇德楼”引导学生要博学强识,崇德向善,做一个知书达礼之人。师生们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班级内悬挂的国旗。校风,走廊内的名人名言,还有学校在大型活动或举行比赛时悬挂的条幅等,学校的一草一木无处不在发挥德育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心中的信条
②校风感染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校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会自觉不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不断地学习、生活过程中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错误的思想和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素养,逐步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博爱、开拓进取的学习态度。
3.爱心是实施德育的桥梁。
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诸多“爱心”内容的阐述。比如“”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拥抱爱心,才可以走近学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才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读些传统文化作品,让自己多一份睿智与文雅。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就会克服急躁情绪,让爱心的种子在心中萌芽,对学生抱以会心的微笑,以“”静待花开”的姿态引导学生成长。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要火冒三丈,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应该对学生抱以宽容谅解的心态,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走上生活的正轨。“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时常多反思自己的行为,校正自己的行为,让爱心永驻心间,让爱的阳光普照学生,让学生成长为有爱心的学生。
六、特色实践做法
1、正确树立学 校的德育指导思想。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到德育教育中,通过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对少年儿童开展基础伦理道德教育。
2、正确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渊源悠久,经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崇真向善的民族精神。我认为小学阶段以《唐待三百首》《千字文》、《三字经》等优秀古诗词作为教材,通过精心编排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创见地渗透中华经典文化的理念。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机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各种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国庆节、入队节、中秋节、春节的专题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质。
4、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为了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实现中小学生健康、活泼、全面的发展,中小学必须办出自己
的特色。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把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办学特色。这样既传
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是教书育人的突破口。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古诗词背诵比赛、讲述中华文化经典故事、参加电视春晚等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在玩中感知其魅力与风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在活泼、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6.评价方法多元化,让学生乐于学习传统文化。
建立科学评价方法, 选择鼓励性的语言和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可以通过课堂点赞、发放小奖牌、召开表扬会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家长监督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检验着学生的德育水平。
综上所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校园、传承民族优秀人格,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营造“人人学经典,人人读经典”的良好氛围,最终达到提高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水平与成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平稳、协调发展。